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的科学应用

时间:2024-05-10

周晨

摘要: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是我们历史学习的一个较高要求,是检验学生是否具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的科学应用,就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以史料为依据,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中,探明历史因果,阐释历史意义,进行客观评判,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

关键词: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科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3-116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能力就是历史解释。它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通常“运用一定的理论、概念、方法,以史实为依据,探明历史因素,阐释历史意义和客观评判的过程。”

作为一线历史老师进行教学研究,应站在教学效果测评的角度上考察得失,积累经验。基于《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南京市历史中考的要求,笔者从历史课堂教学入手,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谈一谈历史解释为核心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方法。

一、利用史料解读,形成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历史解释最重要的方法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以对史料的解读、追溯起源、探讨因果、分析趋向进行考查,逐步培养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本课首先要指导学生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我的教学设计是先请学生阅读教材,说出两次工业革命对欧洲国家产生了哪些影响?再请学生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学生阅读材料,合作探究后回答:英、德、法、美四国,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洗礼,打破了之前以英国为核心的平衡,实力和所占殖民地面积出现倒挂。德国、美国在经济上赶超英国,后来居上的欧洲强国企图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资源,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便尖锐起来。

接着引導学生总结: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他们为争夺海外市场、原料产地乃至殖民地展开激烈的斗争,但当世界已被瓜分完毕时,必然要出现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英国与德国、法国与德国、沙皇俄国与奥匈帝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复杂矛盾和冲突,说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二、养成思辨习惯,提升历史认识和探究的能力

1.要重视历史讲述,保证历史解释的严谨。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原因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时会有这样的疑问:欧洲国家为什么要结成军事集团?为什么德、奥、意组成了三国同盟,英、法、俄组成了三国协约?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认识三国同盟和与三国协约国家的矛盾。接着展示材料:一战前夕欧洲列强的主要矛盾示意图。在错综复杂的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教师在讲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基本史实时,应简洁、明确、严谨,不仅要点明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各自的主要成员国,而且要特别说明这两大集团都具有互以对方为对手的军事性质,双方都在扩军备战,最终导致大战爆发。通过这样的讲述,使学生了解,一战是两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共同发动的,并不存在哪一个国家对这场战争的发生负有更大责任的问题。也不能仅从谁先宣战以及谁最后战败来判断这场战争的责任。从而为学生理解这场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奠定基础。

2.要有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客观评判的态度。

萨拉热窝事件是本课的重点,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一事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首先分析巴尔干地区的局势,让学生了解巴尔干地区是欧洲“火药桶”,引导学生寻找引爆火药桶的“火星”是什么?接着简要介绍萨拉热窝事件,指明这一事件涉及的国家和军事同盟,最后说明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的教学到此结束了吗?当然没有。在理清这一问题时,还要启发学生明白,巴尔干地区的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正义,但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的背后分别有两大军事集团的支撑这一复杂情况。萨拉热窝刺杀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从塞尔维亚角度来看,他的行为是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行为;但是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角度来看,普林西普刺杀行为的性质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行为,其后果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

通过萨拉热窝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当,会使危机深化且不可逆转。

三、依据教学目标和方法,学会运用历史解释的能力

“科学的方法,说来其实很简单,只不过是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在应用上,科学的方法只不过是大胆的假设,小心地求证。”

方法之一:依据教学目标和方法,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

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和战争的残酷性,切身感受到和平的可贵。我的教学设计是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让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有个整体的认识。

教师重点讲述凡尔登战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称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之称?学生看书后回答:交战双方死亡70多万人。接着展示一战中出现的新式武器图片,让学生感受现代战争的残酷,也感知科学“双刃剑”的影响,树立科学应造福于人类的正确观点。在讲述凡尔登战役时,我的主旨不仅使学生了解这场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更要通过具体资料使学生知道这场历时10个月的大战役的极端残酷性,认识战争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巨大破坏和严重的灾难,树立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通过凡尔登战役指导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从历史中吸取战争的教训和避免战争的智慧。

历史解释培养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我们应该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多角度”看待和评判历史事物,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方法之二:依据教学目标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测评中学会运用历史解释。

本课教学目标之二: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我的教学设计是指导学生阅读史料,

组织学生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灾难沉重,历时4年多,波及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给人类带来沉重灾难,世界经济遭受沉重破坏。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美国和苏联开始崛起。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教师最后归纳总结: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在大战过程中,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19世纪的社会主义理想变成现实。另外,大战使欧洲的帝国主义国家严重削弱,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形成全面的认知,到此教学并没有结束。南京市《中考指导书》中还要求学生运用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适度的总结和推广,以及在新的情境中的迁移和运用。

如何体现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运用?我展示出2017年南京市中考历史试卷第28题的材料“欧洲的许多工业区都已遭到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到1929年时,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欧洲已不再像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这两方面的领导权都已转到大西洋彼岸。”《全球通史》問题:据材料二,分别概述欧洲与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导致这些状况的共同因素是什么?答案:经济发展状况:欧洲经济遭到破坏;美国经济发展迅猛。共同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一战影响的迁移和应用,传统的死记硬背显然不能应对这类考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历史的解释,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当然,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重视史料教学,史观运用,历史评述,联系现实,调动学生,都是历史解释素养不同侧面的体现,更深层次的思维特征和教学策略还有待于我们继续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吴二持.论胡适对治学方法与材料的深刻认识[J].学术界,1997(02).

(作者单位:南京市共青团路中学,江苏 南京2100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