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随笔写作教学研究

时间:2024-05-10

许慎慧

摘要: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随笔写作教学,以生活随笔为切入点,在写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活随笔;写作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053

写作是在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写作的过程就是我们内向的意识流动借助语言文字作外向传递的过程。教育家叶圣陶主张语文教学生活化,而写生活随笔就是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一种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初中写作教学中,重视生活随笔写作,是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而采用的策略。指导学生写立意健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既有助于落实语文课程理念,又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生活随笔写作”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概念内涵

“生活随笔写作”课题的研究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

1.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表述为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当前的语文教学非常关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同时,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构建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构建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纵观语文的教与学,写作最能体现学生“语言的构建与运用”能力,而生活随笔是一种写作类型,指导学生写生活随笔,有助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学生写作的现状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不愿意写,不会写,无素材可写,写作时虚构情节,套写空话。生活随笔写作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写我的生活,我的心,使学生有素材可写,有真情可抒发,还可作个性表达。

生活随笔是指用心感悟生活,撷取生活中的小场景、小故事、小感悟而创作的短文。以随笔为切入口,让写作训练贯穿写作实践过程,最终培养起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生活随笔写作”教学的过程与策略

1.以“动情点”为触点,引爆写作热情

动情点是写作的起点。所谓动情点是指能激发、点燃我们内心某种情感的一个触点,它可能是一个小动作、一个背影、一句温暖的话、一张旧照片、一片美丽的风景……它能穿越时空,击中我们心中最柔软、最隐秘、最易感动的地方。这个触点引爆我们内心的某种情感,也会引爆我们的写作热情。

很多作品,都可以明显地找到作者的动情点。朱自清《背影》的动情点是收到父亲的来信,“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这个“信息点”触动了作者内心对父亲的深情,由此联想到在来京路上父亲买橘子时艰难攀越月台的背影。这个“影点”在作者的脑海里再次浮现,终于激起他的写作激情。冰心《荷叶·母亲》的动情点是:“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这个“景点”让作者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于是,以景寓情,赞颂为子女遮风挡雨的伟大母爱。

因此,寻找动情点,以动情点为触点,引爆学生的写作热情,是生活随笔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这里以“当志愿者的一天”为例。该生在开学第一天当了志愿者,任务是帮同学们搬行李。他觉得这一天值得记录,但不知道该从何处写起?师:这一天里有什么小事让你印象深刻的吗?学生:“在休息的时候,有个同学送我一瓶矿泉水。”师追问,这时你想到什么?学生:“第一次感受到别人对志愿者的认可和尊敬。”这瓶矿泉水代表着“被认可、被尊敬”,这就是动情点。这六个字奠定了这篇随笔的感情基调,文中应围绕“被认可、被尊敬”来组织写作素材。

2.用线索串联细节,完成布局谋篇动情点,只是一个点,是写不成一篇完整的文章的。接下来,采用“连点成线”或者“散点连缀”的构思方法,堆叠素材,布局谋篇,方能写成一篇完整的作文来。

“连点成线法”指的是,记叙单件事的文章,由动情点向前后延伸,把几个点(细节)连接成一条线,展示出事情的经过。莫怀戚《散步》的动情点是一家人散步时“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作者采用了“连点成线”的构思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发生分歧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样的分歧?怎样解决分歧?这几个点连成线,就是散步的全过程。文中隐藏着一条“亲情伦理”的情感线索,把散步的细节串联起来,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参照此文,笔者在指导学生写《当志愿者的一天》时,紧抓住“获赠一瓶矿泉水”这个点,并引导学生

采用“连点成线”的构思方法进行写作。具体来说,就是为什么会获赠矿泉水?获赠矿泉水的情景如何?从获赠矿泉水中得到什么启示?由“获赠”这个点扩展为志愿服务的全过程。

“散点连缀法”指的是,记叙多件事的文章,以一条线索串联几件事(一件事为一个点),共同表达一个主题。朱德《回忆我的母亲》的动情点是“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下文回忆了母亲生活中的很多往事,如果我们把每一件事看作一个点的话,那么文章就出现了很多个点,形成了“散点连缀”的结构。《回忆我的母亲》的线索是母亲“勤劳一生”。依靠这条线索把所有生活细事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文章也就有了整体感。因此,要指導学生学会安排线索,用线索串联细节,完成布局谋篇,文章也就有了整体感。

3.由“原生态”向“艺术化”蜕变,彰显文学美感

在完成以上两个步骤后,基本写成了一篇完整的作文。但,生活随笔写作不应仅仅停留着这种原生态的生活记录上,还应指导学生进一步作艺术化处理,让原生态的生活记录蜕变为艺术化了的文学作品,有了文学的美感。

(1)切换表情达意的方式。表情达意的方式很多,可直白,可含蓄,可借助意象,可采用比喻……要指导学生找到富有文学思维和美感的表情达意方式。学生习作《那一次,我感动了》分别写了三个场景:① 晚修课上,班主任对正咳嗽的我说,明天到办公室,给你吃“冰糖炖雪梨”;②第二天,到班主任办公室取“冰糖炖雪梨”;③在教室吃“冰糖炖雪梨”,班上同学都投来羡慕的目光。这三个场景表现出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在构思上,显得很原生态。但是,假如我们细思一下,就会发现 “冰糖炖雪梨”是甜的。甜,是一种味道,也是一种心理感受。甜的意思可作双重解读。因此,把题目改为“有一种甜”,并以“甜”为线索,把三个场景串联起来,每一个场景都强调了“冰糖炖雪梨”的甜味带给心理上甜甜的感动。这样处理后,被班主任感动这种情感也就转化成了一种甜味,变得可感可知了,语言也充满诗的质感。

(2)凸显语言的张力和美感。学生习作普遍存在语言松散、随意的特点。一个习作片段:“在我的记忆中,外祖父喜欢弄咸鱼五花肉这道菜,也好好吃哦。每次吃饭时,他都会给我夹菜。我吃着外祖父的菜,觉得太幸福了。”只叙述,没描写;词汇贫乏,缺乏张力。针对这一情况,可作如下指导:咸鱼五花肉好吃表现在哪些方面?可以描写它的香味、质地等。怎样描写夹菜的情景及所获得的幸福感?指导学生修改如下:“在我的记忆中,外祖父弄得咸鱼五花肉最是好吃,细软可口,香而不油腻。每次,外祖父都笑呵呵地夹菜往我的碗里送。我吧啦吧啦地往嘴里拨着饭。那一刻,我被宠得像个小公主一样幸福。”语言美了,文章所表达的感情也就美了。

三、培养学生的随笔写作意识

随笔并非随意为之。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其中最重要的两项是“题材意识”和“中心命意意识”。

1.生活随笔写作要有题材意识作家王鼎钧说:“作家的题材来自人生和自然……为了写作,作家十分热心地观察人生及自然。他观察人生百态:生老病死喜怒哀乐聚散离合得失荣辱;他观察自然万象:春夏秋冬晴雨霜雪鸟兽虫鱼湖海山原。”作家创作如此,学生作文也如此。从生活中选材,需要具有题材意识。一张钢琴考级时的留影,事实上就是一个很好的随笔题材。当自己某一种经历是跟身边的同龄人没有交集时,那么,选取这个题材就是成功的了。在绝大多数同学写月考、赛跑、亲子矛盾等题材时,我们更需要“突围”,把共同圈子之外的另一个圈子呈现于读者面前,视为新颖性。这体现在写作构思上便是题材意识。

2.“生活随笔写作不可随意为之,要有一定的中心命意意识。”命意的释义是:“①确定诗文、绘画等的主题;②寓意,含意。”生活随笔的中心命意是指一篇随笔要有明确的、健康的主题,寄寓作者对生活真实而理性的理解。中心命意要符合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某生写跟妈妈之间的“冷战”,这是一种负面情绪,该如何安排写作随笔主题呢?这就要有“中心命意”意识了。不要把“中心命意”聚焦在冷战之上,而应聚焦在冷战背后的亲情上,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找到了积极情绪的突破口,写出了对母爱的体会。随笔的感情基调也就由冷漠转向母爱的热烈了。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中心命意”意识。

综上所述,以生活随笔为切入点,在写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持久地学习写作,可以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

[3]王鼎钧.文学种子[M].生活·读书·三联书店,2014:57-58.

[4] 陈雁雁. 从人才培养角度谈“生活随笔”写作[J] .成才之路,2013(33):45.

【本文為湛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随笔写作教学研究”(2019ZJZD001)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梅溪实验学校,广东 湛江 5241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