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喻泽兵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传统的知识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更加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小组合作模式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鼓励学生通过互助互动、协同合作来对探究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容。这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中笔者从通过小组合作模式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字:初中数学;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044-2
一、小组合作模式的优势
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指将学生科学分配成小组,小组内的成员通过思维碰撞、沟通交流、相互协作来共同完成既定学习目标的一种互助式学习模式。由于初中数学是一门知识点繁杂且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而且学生之间由于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难使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来完成知识的完全理解与掌握。因此,小组合作模式能够促使学生在小组内通过沟通交流拓展思维,使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对重难点知识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其次,小组合作模式下组内成员间也可以通过互相帮助达到优势互补的同时进行取长补短,从而实现组内成员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这大大提高了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再者,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在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遇到的问题
1.科学性缺失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通常会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来划分合作小组。如座位相近的学生成为一组,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座位是按照学习成绩来安排的,这就导致成绩好的学生归为一组,成绩差的学生归为一组,小组间的成员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有的学习小组讨论的热火朝天,而成绩差的小组一筹莫展,无法真正发挥出小组合作模式的优势,导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无法达到组内成员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效果,而且很容易导致成绩差的学生抵触小组合作,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学情绪。
2.仅局限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受座位和学生性格因素的影响,数学小组中存在着好学生积极参与,而差学生则依赖组内的其他学生,在组内不积极参与,缺乏合作意识的现象,这导致组内成员间学习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由于组内职责分配不均衡,无人把控合作讨论的进度,导致有的合作小组讨论内容偏离学习内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却说说笑笑,既浪费了课堂时间,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3.教师功能缺位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模式,一方面是为了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来完成重难点知识内容深层次的探究,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借助小组合作模式学会互帮互助,实现组内成员好帮差,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但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師却忽视了自身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身份,将小组合作模式作为教师偷懒的工具,试图完全通过优等生给差生讲课来使学生完成独立学习,但是小组合作并非能够取代教师的讲解,不利于学生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4.小组合作流于表面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并非所有的知识内容都适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要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内容如果选取不当,为了小组合作而开展合作讨论,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由于频繁的合作讨论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使课堂教学进度变慢,不利于学生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比如,有的数学教师只要是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不管难易都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的问题只能使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合作学习效果。
三、小组合作在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应用策略
1.科学划分小组成员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实际情况拥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方可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如A层次学生各项能力优秀,能够快速理解并掌握课堂知识内容;B层次能力较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的理解;C层次学生则是学习能力差、基础知识不扎实,思维能力也差的学生,甚至学习态度不端正,这类学生一般是学科的“学困生”,对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通常比较难理解和掌握。老师将学生科学分层后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小组划分,使“学困生”能够科学分配在每个小组中,保障“学困生”也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另一方面,在科学划分小组的基础上,数学老师也要引导学生做好组内成员分工,并挑选出小组的负责人进行小组合作的进度把控和合作过程中的各项事宜。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小组内成员的独立性,使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从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此过程既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提升了小组的合作效率,为构建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选择小组合作的应用时机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挑选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难易度相当的数学问题来开展小组合作,以及合适的合作时机。这对于保障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知识的深层次探究十分重要。另外数学教师也要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开展合作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在组内展开思维碰撞,拓展自身的思维深度,从而实现组内成员的优势互补,能力差的学生也能够在小组内通过发散思维,获得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初二学习“变量与函数”这节知识内容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了代数知识和解题思路,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内容时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完成变量的概念理解,学会在变化过程中区别变量与常量。对于自变量和函数之间的关系则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合作探究,并对函数的表示方式进行深入理解与掌握。这样既可以降低重难点知识内容的理解难度,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使学生学习更高效。
3.优化评价机制,提高小组合作实效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制定小组合作评价机制也是保障小组合作实效性的有效手段。通过组间竞争能够促使学生在小组内更有凝聚力,激发起学生的好胜心,更加积极地展开组内“好帮差”的学习活动,而良好的评价机制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及时地进行调整。对未能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在评价机制中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深刻感知到小组合作的意义与价值。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小组互评、老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来保障小组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既能够提升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模式不仅能够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而且能够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打破思维定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更加深层次的探究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构建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夕春.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8(6):50-51.
[2]陶继成.小组合作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6):2-3.
[3]王琳,张凡云.利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中),2014(3):45.
(作者单位: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鳌峰初级中学,四川 眉山 62059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