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石喜凤
摘 要: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正处在叛逆心理的转折后期,易与老师产生冲突,易出现乱拿别人东西等不良行为。该文从一个常见的教育情境入手,重点列举了面对违纪学生,单独处理还是当众对抗,理解关爱还是批评指责,反复去爱还是就此放弃的三个选择情境,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展开论述,强调平等对待每一个独特生命个体的重要性。
关键词:熟悉情境;违纪学生;处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118-2
一位教师正在气呼呼地呵斥办公室的一个“常客”:“调皮捣蛋你最行,破坏班级纪律你最行,有本事考试也最行啊。这一次英语考了29分,全都是做过的题目,你拉了班级整整2分的平均分……”旁边,学生低头站着,一言不发。
类似的“教育”情境也可能会在教室、走廊或者校园的任一角落出现。大家可能都会觉得这样的情景很熟悉、很平常,却很少有人能意识到,面对这样的熟悉情境,虽然我们有“丰富的”教育经验,我们也可以有截然不同的选择。
选择情境一:单独处理还是当众对抗
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任何与课堂学习无关的言行,身为教师的我们常常会不假思索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对学生的违纪行为予以矫正。大部分教师会立即点名批评,大部分学生也会立即停止违纪行为,或真或假地开始“认真”学习。然而,有时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违纪学生不服气,用言行表示自己的不满不服。威信受到挑战的教师怎么选择呢?是冷处理,让学生继续学习,下课后找时间单独沟通,还是维护“师道尊严”,把学生“镇压”下去?
有一次,数学老师在讲台上叫学生一个个轮流订正作业,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可“天有不测风云”,轮到王某某的时候,他突然说他现在不高兴订正作业,要先下一会儿飞行棋。数学老师则说:“你也可以先订正好了作业,再玩飞行棋的呀。”他就当没听见,继续下棋。当时数学老师气不打一处来,把本子拿过去问他:“你订不订正?”他回了一句:“管你屁事。”全班同学都看着王某某和数学老师公然作对,她就把棋子全部弄到了地上,脸也气得通红。“你父母怎么生出你这种东西?你有本事就不要在我的班级待,我们班没了你不知道要好多少……”一顿臭骂以后,全班都鸦雀无声。王某某是开始写作业了,不过纯粹是在“敷衍”,甚至可以说是“无声的对抗”,字写得奇丑无比。数学老师干脆把他本子撕了扔在地上,王某某则索性趴在桌子上小声哭泣,并从此一“趴”不起!数学老师不愿搭理他,视他如空气,他也自暴自弃,成绩从最初的八十几,下滑到七十几,六十几,甚至出现了不及格……
这样的当众对抗让师生双方的“斗志”不断高涨,矛盾不断激化,既使教师自己骑虎难下,也耽误了全班学生的正常学习进程。如果教师能够选择合适的时机,私下单独与违纪学生谈话,比如数学老师和孩子达成一致:下完这局,就订正作业,订正好以后再玩。有时候尊重是相互的,当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尊重以后,他也会很乐意那样去做。换一种方式,就能让违纪学生消除可能有的“为自尊而战”的情绪对抗,冷静面对自己的问题。
选择情境二:理解关爱还是批评指责
面对违纪学生,教师们气愤之下常常会直接开始训斥。这样带有强烈负面情绪的宣泄会重新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学生知道自己违纪了,本来就有点愧疚后悔,受到教师的语言攻击后转而开始自卫防御,不但不承认自己错了,反而产生逆反心理,为自己寻找正确的理由,或者寻找教师做得不完善的地方。学生的心门关闭,全身的“刺”竖起,此时教师的教育可能会无缝可入。
某天中午,又有同学反映“捣蛋鬼”王某某偷了别人的一支自动铅笔,而王某某则一口咬定是他早上刚从文具店买的,只不过买的比较巧,正好是一模一样的。其实,直觉告诉我是他拿的,可我顾及他的面子,没有在班上公开“揭穿”他。我也没有把他带到办公室,而是来到读书廊,耐心地说:“现在就我和你两个人,告诉我,自动铅笔真的是你自己买的?”“是的!”一开始他还死不承认。后来,我说:“你在哪家文具店买的?”“文峰文具店。”“好的,放学后带我去和老板确认。”“不,不,老师,好像是我昨天不小心拿错了……”此时,他的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
我没有再指责他,相反,我说:“恩,老师相信你是不小心拿错的,下回要仔细一点,不要再拿错了,自己找机会把笔还给人家,好吗?”他重重地点头。那时,我突然发现他的嘴角有点溃烂,一边用手轻轻地抚摸一下,一边关切地询问缘由。他说是自己每天晚上喜欢趴着睡,流口水导致的。“哦,那你可要注意了,尽量不要趴着睡。妈妈知道吗?有没有给你涂药膏呀?”他告诉我涂了。我们就这样边说边走到了教室门口,我先让王某某进去,再叫出了那个丢笔的女孩。我告诉她,虽然王某某平时表现不好,可是我们也要给他改过的机会。“王某某会主动把笔还给你,我们一起替他保守这个秘密,好吗?”女孩微笑着点了点头。
说来也怪,从此,班级再也没有人丢过东西。哪怕有几次大课间,王某某身体不舒服,一个人留在班级,他也只是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看漫画书。
如果当时笔者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揭穿”他,指责他是个专门偷别人东西的“小偷”,漠视他的心理感受,那他可能从此就真的成了一个小偷。他也将永远背负着这个骂名,无法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来。庆幸的是,笔者换了一种方式,选择了理解他的“不小心拿错”,关爱他嘴角的那个小小的溃疡,让他体会到老师的心门是打开的,感受到老师的真心,他的心门也才会愿意敞开,与你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选择情境三:反复去爱还是就此放弃
經过老师的悉心教导,违纪孩子的不良行为在一定时期内会有所改善,但是很快又会出现反复。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循环往复的过程,一段时间的热乎劲儿过去后,还得有长期的打算。只有对他不离不弃,反复去爱,才能真正约束其不良行为。
任课老师经常反应班级的课堂纪律不是很好,于是,笔者给班级孩子量身订做了一个“评价本”。就是每上完一节课,请任课
老师打等第,如果是“良”,就要写出违反纪律孩子的名字。笔者会在放学前查看这本“评价本”,榜上有名者除了写一份情况说明外,还要罚做当天的值日生。执行近一个月,效果颇佳。正当笔者为自己发明的“评价本”而洋洋得意时,钱某某的异常举动,引起了我深深地反思。
“老师,钱某某中午吃好饭,在回来的路上奔跑,我们班纪律被扣了两分。”督查小组的孩子说。“老师,今天中午我记了钱某某的名字,因为我让他下棋声音小一点,他偏不听。”纪律委员又说道。“老师,钱某某还打了丁某某一记响亮的耳光,很响的,我们大家都听见了。”……
我一踏进教室,关于钱某某的种种“负面新闻”就接二连三地冒出来。可就在上周的这节班会课上,大家一致公认他最近各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被评为“周冠军”。这个孩子怎么了?是什么又让他这么快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不一会儿,孩子写在纸上的情况说明便呈现在我的眼前,我不觉为之一震:上午我被记到了两次名字,我很难过,“大头钉”他们还嘲笑我。中午吃饭时,本来组长要给我汤的,陈某某在组长耳朵边小声说了什么,我就一滴汤也没有,而陈某某自己的汤却多得溢出来。我当时真的好渴,吃饭都咽着了,赶紧跑到教室去喝水,没想到因为奔跑纪律被扣了2分,我更难过了。我不想因为我班级“金星班”就没有了。就在这时,纪律班长又叫我下棋声音小一点,我心里很烦躁,就还嘴了。边上的“大头钉”又说我是吃素的,我本来上午就想打他,就跑过去打了他一记耳光……
是啊,最近这周我批评钱某某确实比较多,光今天就有三、四次,而这一段时间告他状的孩子也多。作为教师的我,常以为自己对孩子的批评是恰当的,也是必要的,我的“评价本”是万能的。但没有想到,就是自己认为这“恰当”而“必要”的教育,由于没有防范“墙倒众人推”的心理,而对他造成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让他陷入了他们这个年龄还不能独立走出的困境。
于是我决定大声读出他的情况说明,因为我想告诉大家:有些事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他奔跑被扣分是因为组长没有分给他喝汤,他太渴了;他还嘴是因为他担心“金星班”没了,心情烦躁;他打“大头钉”耳光,是因为忍无可忍,“大头钉”总是去嘲笑他。那时,孩子就在我身边,我转身便问:“你现在最想做什么?”“我想跟丁某某说声对不起!”瞬间,班里同学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批评教育孩子的同时,换一种方式,在一定情况下甚至可以充当“扶墙”人的角色,注意对孩子的保护,让违纪学生也能如其他孩子一般健康、快乐地成长。
很多教师都希望自己在学生面前有足够的威严,往教室门口一站,“沸腾”的教室马上鸦雀无声,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言出令行,规规矩矩,仿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试问,孩子真的服你吗?尤其是那些经常违纪的孩子,他们真的愿意从心底去改变自己吗?也许更多的只是在你的课上“装乖巧”,其它任课老师的课上则“原形毕露”。
总之,面对违纪学生,除了采取当众对抗,批评指责,就此放弃等方式,其實我们还可以选择单独处理,选择理解关爱,甚至选择反复去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特生命的个体!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2150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