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生怕写 怕在何处

时间:2024-05-10

蒋越

摘 要:语文教学,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的问题很多。而作文教学尤其困难,“教师难教,学生怕写”是很多学校作文教学的现状。如何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如何提高写作课堂的效率?这成为很多教师孜孜以求的问题。去年十月,我从南京建邺区新城小学特级教师宋运来老师的一节作文课中,得到了一些启发。

关键词:小学作文;生活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125-2

2018年10月18日,我参加了“小学初中高中写作教学贯通研究”课题开展的专题教学活动,听了一节小学段的作文教学课。宋运来老师的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笔者下面谈谈对这节课的点滴感悟。

一、学生怕写,怕的是没有生活积累

在这节课上,宋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讲述“乌鸦喝水新故事”,设置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展学生的思路,将乌鸦如何喝到瓶子里的水这个思维活动扩散开来。宋老师一步一步水到渠成地追问学生:有多少种方法喝到瓶中的水?如何团结协作喝到瓶里的水?如果瓶里的水是不宜饮用的水,如何向大家宣传卫生知识?以及如何准确选择动詞,如何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话语,如何连贯地叙述你的故事,都在一条讲故事的主线中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整堂课气氛十分热烈。这给我的启发是,写作文一定要在真实的情境之中,由真实的任务驱动,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唤醒学生的生活的积累,激活学生知识的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二、学生怕写,怕的是不会有效组织语言

宋老师执教的《乌鸦喝水新故事》,整堂课都非常注重学生的“说”。学生说的过程,其实就是在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的过程。宋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比如在讨论“小乌鸦能不能通过别的方法来喝到水”这个问题时,宋老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带入情境,四组同学分别代表“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四只乌鸦,第一组的同学回答问题时应该面对第二、第三、第四组的同学,说“弟弟们,我觉得我们可以……”。这就教会了学生如何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恰当地运用语言。

三、学生怕写作文,还在于缺少清晰的写作思路

宋老师在让学生讲述乌鸦喝水这个故事时,第一次请一个学生起来讲述,这位同学在讲述的过程中注意了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宋老师对此给予了肯定,同时提出了几个问题:“如果乌鸦拿的是大石子,能把石子投进去吗?”,学生回答说:“不能”。“如果瓶子里的水很少,那乌鸦投石子能喝到水吗?”,学生回答说“不能”。“那这个故事中,乌鸦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喝到水?”学生立刻总结道:“瓶子里的水要超过三分之二、乌鸦投的石子要小一点……”学生在解决了这些问题后,明白了自己在第一次讲述故事时存在很多漏洞,于是连忙组织语言重新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宋老师加以及时的点评,学生在获知自己不规范的用语及逻辑漏洞后,及时调整,规范自己的语言并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如此一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思维品质自然得到提高,整个课堂紧凑高效。

高中的作文教学,教师看重学生作文中材料的积累,文辞的华美,于是每天让学生背诵很多的优美词句;教师希望学生的作文结构清晰,于是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框架模式来结构作文。但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导致学生的思维品质低下,写出来的作文看似引经据典,华丽非常,实则逻辑混乱、漏洞百出。因此,我们应当懂得:“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命运动,就是一个有生命的人在言说生命和完成生命。它必须是情感和灵性的自然升华,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思维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感受和判断。教师不能将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思维强加在学生身上,而是要转变观念,引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做学生思维的诱发者和智慧的开启者。”[1]

四、学生怕写,还在于纠结不知为谁写,为什么写的问题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写什么”和“如何写”上,却很少有人想过“为谁写”这个问题。宋老师的这节课则不然。整节课堂,宋老师的作文教学一直关注“为谁写”这个问题,比如各组学生代表乌鸦兄弟中的不同成员在回答“能不能通过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来喝到水”这个问题时,他们的读者不只是老师,还有“哥哥弟弟们”;再比如宋老师在布置作文时不是简单地出一个作文题目,而是问学生:“乌鸦四兄弟喝了空调水拉肚子后,想让其他动物知道,怎么办呢?”,学生回答说:“把今天的故事写下来。”于是,这篇作文的读者就是“村里的其他小动物”。如此一来便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动力,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因此得到提高——因为这篇文章不仅要被老师看,还要被“村里的其他小动物”看,这可是一篇拯救其他小动物生命的文章!

高中的写作教学,往往是教师先布置作文题目,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教师批改,教师点评。整个过程中,学生面对惟一的读者——老师,写作早已不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交流,而是为了完成任务,获得高分。这种功利化的写作很难让学生说真话,写真情。为了迎合阅卷老师的口味和作文阅卷标准,学生或是肆意编造故事,甚至在作文中不惜暂时牺牲亲人的生命;或是通篇掉书袋,满口“诗曰”、“子云”,匠气十足。教师在分数面前,更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怕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一个不留神,便一失足成千古恨。不少教师甚至主动地研究高分作文,将“新八股”模式教给学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写作模式不可全盘否定,它是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提炼出来的成果,有助于学生在没有思路的情况下迅速确定作文的主题和结构,但是过于依赖“模式教学”,会让学生丧失写作的动力,在写作的过程中放不开手脚,难以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并且,模式化的写作教学,读者意识缺失,学生很难有倾诉或表达的欲望,写作没有读者,除了应试外没有写作动机,学生难以写出个性化的语言,难以表达个性化的情感,最终出现一场考试,千篇一律,千人同言的现象。

学生缺乏“读者意识”,说话就会言不由衷,就会没有交流表达的欲望,每一次的写作就会缺乏真情实感成为“伪写作”。“什么是真实写作?美国写作教学是从两方面展开的。一是生活的真实。就是要有真实的生活需要,有自己想写的真实内容,有自己的实际写作目的,还有具体的对象和读者,而不是为老师而写作,为分数而写作……”。[2]总之,“要成为优秀作家,流畅清晰地表达情意,学生需要就多种目的,针对不同读者,经常练笔,以掌握写作过程中各种任务所需的技能。”[3]

[参考文献]

[1]郝淑美.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出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2]曹勇军.美国写作教学的新探索[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6(09).

[3]柳士镇,洪宗礼主编.中外母语课程编译标准[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南京市文枢高级中学,江苏 南京2100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