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指导高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10

沈春东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活动。我校是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课程之一就是研究性学习,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我校开展的研究性活动已经初显成效。现将本课题组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的指导策略总结如下,以期为同类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生;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3-015-2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注重问题的研究,针对问题开展研究,很多同学缺乏科研专业知识,在实践过程中觉得无从下手。在实践的时候也有方法不科学的问题。特别是普通高中学生,习惯了灌输式的学习,思维定势。这就要求我们指导老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知识、研究方法等方面加以指导。在实践中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围绕问题研究论证并做好指导。

一、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获得研究资料

这主要包括研究过程性基础知识指导、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的介绍和所学学科知识的运用。研究基础知识的指导着重于教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并开展研究,当然指导不是简单地把研究选题所需要的材料直接分发给学生。哪怕是一些照片、过程性的资料都不建议直接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获取这些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二、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搜集研究资料

课题研究方法指导主要包括资料收集、整理指导等。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证研究法、调查法等。调查法主要是指问卷调查法和采访等。这里主要是指导学生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研究阶段与选题阶段的差异。如《吴江区平望大气污染研究》课题组,在选题时,主要采用观察和走访等方法,而进入研究阶段,则采用调查法、采用研究法,围绕问题有针对性地搜集取据,采用实验法论证结论。

在指导资料收集和分类整理方面,我们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比如制作完整的资料目录,规格统一,按标准分类。特别是在实证阶段,要及时对资料进行筛选,求真求精。研究性学习注重研究的过程,注重过程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要及时做好活动记录、拍好活动照片、整理好相关的研究数据,把这些作为结题的论证资料。

三、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也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传统灌输式教育对思维训练有很多不足:传统教育偏重求同思维、言语思维、协调性思维的训练,甚至注重教条式、两极化的思维训练。这样的直接后果是使许多学生思维固化、怕错、缺乏创造性。因此,我们要注重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转变学生思维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们在指导过程中,还要循序渐进,让学生从尝试运用到习惯运用科学创新的思维方法去解决课题中的问题。

四、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研究性学习注重社會实践性,需要学生走出校园,关注社会生活问题,去尝试解决研究的社会生活问题。在社会环境中,缺乏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同学遇到挫折后容易心灰意冷;而另一部分学生只注重成绩,缺乏社会责任感,对研究缺乏热情;还有些学生习惯个体不能适应研究性学习的团队协作。这些是传统教育造成的学生心理偏差。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应加强心理指导:①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②通过对社会生活问题的研究,锻练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③指导学生在研究中协作团队精神;④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体验,促使学生亲自研究。

五、教师应对参与研究的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

1.研究过程的管理问题

由于研究性学习注重动手实践,很多时间要在校外进行活动,在校内活动,也是分小组的活动,这与传统课堂有着较大的差异,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我们就曾遇到有学生假借校外活动在校外购物消费消闲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必须要引起重视。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监控:在校外活动前我们指导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活动计划,对学生的活动计划提出建议,使活动任务分工布置到位。活动中主要由学生自主管理,指导老师对适当指导。活动后指导老师应及时检查活动记录情况,检查每个研究小组的活动成果。

2.研究过程中的思路引导

选题开题指明了研究的具体方向和内容,在研究阶段应根据出现的新问题,研究对象的变化不断调整研究方案。在实际研究阶段许多研究思路是在研究了之后,接触了大量的选题资料、搜集的材料整理后进行的。这里有少部分研究小组还死抱着开题的方案,采用拿来主义,从网上去复制别人的研究资料,这样的研究就失实,往往就进入了研究的死胡同,使研究阶段无法拓展和深入研究,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指导老师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开启新思路新方法。

3.研究过程中的分工合作的指导

研究小组内个体差异不可避免,小组成员即使在分工明确的情况下,也不知做什么,怎么做,而组内的研究骨干就成了他们的依赖和推倭的对象,所以经常出现了少数人研究,多数人袖手旁观,整个活动变得无序,团队合作的精神也得不到体现。特别是在研究阶段,研究工作量大,假如仍有这种情况发生,将直接影响研究的顺利进行。为此,我们按个人特长把组内每个成员按照分工到人,制定了具体的分工细则,明确每个组员在研究活动中的要求,真正做到“研究小组的研究事事有人做,小组的成员个个有事做”,进而使得活动得以有序开展。一般情况下我们指导老师把研究小组分成“工作分成组长”、“资料收集整理员”、“网络搜集员”、“研究记录员”、“小结撰写员”等职位。各组员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求他们要注重组员间的交流,遇事一起探讨商量,人人都要积极为研究课题出谋划策,使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充分体现。

4.研究过程中的评价问题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不能仅仅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而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研究过程的评价。研究过程评价内容主要有:一是组员出勤率,参与率;二是研究活动记录的完整性、真实性;三是查阅资料的质量与可信度;四是组员的团队协作精神;五是研究预期目标的达成情况;6六是研究活动中获得的体验与收获等。研究性课程实施过程评价是区别于传统评价的重要特征,这要求我们指导老师必须认真做好。过程评价应以激励为主;以研究活动的体验与收获为主;以推动和促进学生的研究问题的开展为主。

研究性学习给我校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几年来的研究,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当然我们有些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我们的实践和理论还很肤浅,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今后在研究性学习的正常开展中继续去完善。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平望中学,江苏 苏州2150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