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宋阿斌
摘 要: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从而使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本文阐述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科学地分层并实施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层辅导,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应有的数学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3-018-1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把原来统一的教学内容变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要求,并为达成目标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分层施教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分层设计知识结构
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知识结构进行分层设计,促使学生能够在各自层次上学习数学知识[1]。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高的知识点,也可以发散延伸课本知识点。而对于中等以及以下的学生,教师则应以教材为主要内容,合理制定教学策略。
比如在对“利息”有关问题进行学习时,教师应要求班级学生对计算利息的方法进行充分掌握,然后提出一些分层设计的问题。如,“政府如果按20%的比例加征利息税,是否可以选择直接下调20%的利率?”要解决该问题,学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与社会常识,此时如果发现学生对该问题的讨论非常激烈,部分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够回答出该问题的答案。此时,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为学生讲解税收与利率的常识,以拓展学生学习知识面。
二、分层明确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由于各个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掌握知识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制定,以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够高效完成各个层次的学习任务。
比如在制定“圆的周长”教学目标时,教师对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应要求学会计算圆周长公式的熟练掌握,而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当要求其通过学习,能够对推导计算公式进行熟练掌握。对于一些学习较差,无法理解相关知识点的学生,教师应当对其开展课后单独辅导,进而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三、分层设计数学问题
教师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应当为其设计相对应的数学问题,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应注重艺术性,要结合学生实际设计问题难度[2]。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则学生无法回答,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学生也无法真正得到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对问题的难度进行准确把握,并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提出难度符合的问题,并且要注重结合学生个性,提出与其兴趣相符的问题,调动其学习热情。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计一些猜测性和开放性问题;针对水平较差的学生,提问应以基础知识为主。
比如在进行“比的意义”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针对一般的学生,可以对其提问一些基础知识,如比与除法以及分数具有何种关系等,此类学生通常经过思考之后,都能正确回答。而对于表达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问学生什么是比等问题,此类学生可以通过归纳的方式,对基本概念进行研究,并回答教师的问题。而对于具有较强理解能力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要求其论述比和分数以及除法所具有的异同点等。通过各层次不同内容的提问,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实现一定程度的提升,进而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四、分层进行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对教与学的综合考虑之后做出的客观性“对”与“错”的判定,目的在于更好地总结过去,服务未来,让以后的学习活动的开展更加高效,更有意义。班级学生是由每个学生个体组成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评价时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个性化的,独立性的,切不可笼统地做出毫无意义的判断。
在学生学习“问题解决策略”部分知识点时,对于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高的要求,学生的思维就是在问题解决的策略过程中获得不断地提升的,但是对于全班同学而言,問题的解决则是学习目标所在,这样的教学评价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看到每一位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的变化,特别是他们对问题的分析方法,思维的变化。譬如在解决“路程问题”的应用题时,学生即使不能得出最后的问题解决数据,但是在此过程中评价学生思维的方式才能更加个性,更加科学。学生采用了“比例”的方式完成了题目的解答还是用了“方程”的方式实现了解决,抑或两种方法全用了,或者还创新地应用了其他的方式,实现答案的求解,不同的思考方法不同的解题思路才是对学生最客观的评价,因此,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化的评价来获得学生真正的学习掌握的信息,才能真正地指导自己未来的教学设计,科学客观个性化的教学评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要结合学生个体的基本情况,深入进行学情分析,认真分析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状况、接受能力等情况,制定好不同的教学计划,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层施教。
[参考文献]
[1]吴成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
[2]范伟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七都小学,江苏 苏州2150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