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樊真
摘 要: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各所学校开始重视美术教育,特别在县城以上的学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就许多农村学校而言,却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美育教育出现了滑坡,美术成了薄弱科目。孩子们上美术、音乐等美育课成了奢望。课程、教师可有可无,课时量被学校随意的压缩、减少,毕业班甚至不开美术、音乐课,美育的主阵地就这样消失了。
关键词:美育教育;教学方式;学习兴趣;实际生活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6-120-1
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总是深深地刺伤着我。有人说美育不就是学绘画、练舞蹈、弹钢琴吗?而这些只不过是学习相关专业的学生应该做的,对于其他学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学好文化课,考个好大学,谋个好工作。正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至于其它的东西,则可有可无。电商巨头马云说:“美育同其他教育同等重要,作用甚至超过了其他学科。”可见美育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在教学当中,我们应该把孩子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认识作为美育的首位,把中华名族的深厚文化底蕴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孩子走进自然发现美,创造美。我的做法是:
一、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美术教学中,我精心备课、上课,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真正学到方法、技能,认识到美术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如:学生学习画中国画没有宣纸,我就让他们把白纸用水打湿,在其将干未干时作画,追求宣纸的特殊渗化晕散效果;学习篆刻没有石料,我就让学生买单色的橡皮替代,没有刻刀,就用削铅笔的小刀去刻;在写生课上,我把学生带到校园中去,让他们同大自然亲密接触,并通过观察与感受去发现和创造美,让乡村的孩子同城里的孩子享受一样的教育。比如初三的雕塑课,农村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
看着学生们在美术课堂上那意犹未尽的表情和幸福的微笑,我尽情的享受这着成功的喜悦。
二、亲身示范,言传身教
在课堂上,我尽量做到勤示范,勤指导,关爱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任何一次作业都认真对待,手把手的去教学生,在我的言传身教下,作业质量迅速提升,学生兴趣也愈来愈浓。我校自2014年6月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以来,以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为主线,充分发挥乡村少年宫特殊美育功能,开展了棋艺等24个活动项目,在每周二、四下午全校学生参与活动。三年来,通过本校教师与校外聘请人员的共同努力,学校文学艺术教育已经初有成效,成为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力抓手。美育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
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对某一件事情感兴趣时,他们的学习效率普遍比较高。美术学习更是如此,只要静下心来学习美术,将本人完整融入美术学习之中,才敢真正领会美术的魅力和精华。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深挖教材,搞好拓展延伸,作业批改多给高分,多表扬,勤鼓励。每次下发作业时,我总是特意地挑一些优秀作业,打上100分,在班上进行展示。即使学生作业有一些问题,我也会打高分,以示鼓励。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
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
美术作品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同时又必须服务于生活,否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美术教育同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例如:在上《标志》这一课时,我就会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带入课堂,如:车的标志、药品标志、公路、铁路标志等,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小组讨论,贯穿更多的生活常识,理解艺术创作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这样才能拓展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
郝京华在《〈根底教育课程变革纲要(试行)〉解读》中说:“中国的艺术教育把艺术当成学问技艺来教,没有把它当成生命中不可缺的东西来教。当把艺术看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艺术才真正地有价值。”我们的艺术教育正在努力完成艺术的价值,置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一定会看到,艺术成为人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当然,美育教育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体系,需要从事此项工作的各位同仁不懈的努力与奋斗。我坚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我们这一批有志于教育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薄弱学科将不再薄弱,美育教育将在我们的校园生根、发芽,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参考文献]
[1]侯令.美术课程标准的三个纬度[J].西南师范大学出版,2006年01月.
[2]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J].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年06月.
[3]张家华.中国校外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2009年02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