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张蓉
摘 要: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传统的教法是通过一一落实,串讲翻译,课程乏味枯燥,教学效果也不够好,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缺乏兴趣,更无从谈起对传统文化审美的需求。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试着从语言角度入手,重新认识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点,通过中英文对比,来发现文言文句式的句型及表达逻辑特点,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变被动刻板式学习为主动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古代汉语;西方语法体系;文言文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3-114-1
众所周知,古代汉语的基本称呼和基本分析句子方法还是依据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这一西方语法体系。因此,学生接触到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英语的语法体系都是拉丁语法体系。这也是这三者能够比照的基础。
一、语序相通
在自然语序中,汉语和英语的主谓宾的位置是一致的。汉语说“我是一个学生。”英语则表达为:“I am a student.”由此可见,英汉在主谓宾三大主干成分中的顺序是一致的,而且陈述句绝大部分为自然语序。陈述句在古代汉语中也非常常见,比如:“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高祖本纪》)这种句式是与现代汉语的表述逻辑没有区别的。这是三者的相通之处。而英语中常见的状语倒装语序、宾语前移等现象,则是通过语序来探究英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而这种语序倒装在古代汉语中也是比较常见的,比如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等。
二、句式相通
按照新课程标准,文言文知识点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字词和句式,句式又侧重于倒装句式。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差异一是词语,二是句式。其中倒装句式比较常见的是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这几个句式实质上也就说出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差异,也是教学过程中重点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先从介宾短语后置句入手,因为这个句式概念以及内容结构清晰,特点鲜明,辨识度高。而且在现代汉语,介宾短语作状语也非常常见,但一般不后置。而古代汉语则不然,尽管有“以德报怨”,但常常要把“介宾结构”后置。这是古人逻辑表达的体现。
而这种倒装形式,在英语语法中也是比较常见。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专门设置了“语序”一章,探讨了宾语、定语、状语的位置问题。张道真提及的几种英语语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但这几种语序位置的现象又和文言文句式相近,因此,我们大胆假设,可以以现代汉语为中介进行古代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比对,文言文的表达逻辑在某些方面是有可能与英语一致的。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古汉语“(屈原)游于江潭。”(《渔父》);现代汉语:屈原在湘江一带徘徊,即“(屈原)于湘潭游”;英语:Qu Yuan wandered in Xiangjiang.其中,(屈原)为主语,游为谓语动词,于江潭是介宾短语。我们来辨析一下下面这几个句子:
古代汉语:(屈原) 游 [于江潭]。
现代汉语:(屈原)[于江潭]游。
英语:(Qu Yuan) wandered [in Xiangjiang].
通过比对,我们发现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而和英语比较相似。
这个简单句式说明古代汉语的介宾短语语法位置和英语中的介宾短语语法位置一模一样。而且在英语中句法中,介词加名词构成的介宾结构,“作状语时最多,主要补充修饰谓语。”(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433页,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这里的介宾短语除了可以放在句首,通常放在在句子末。比如:
“We were eager for news.我们急于得到消息。”
“Bake it for two hours.把他烘烤两小时。”
就如古代汉语,“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项脊轩志》),“啖以利”(《史记·高祖本纪》)。这些例句,无一例外介宾结构都位于句尾。因此,不论古代汉语还是英语,介宾短语有后置的现象和规律。
由此,英语语法中常见的一些语法现象是否可以迁移至文言文教学当中?
三、时态相通
英语中比较常见的时态问题,在现代汉语和古汉语其实也是存在的。如:“及赵高已杀二世”(《史记·高祖本纪》),这个句子现代汉语翻译为:“等赵高杀了二世后”,通过一一对应原则,发现“已”字的翻译进行意译。事实上,此处“已”是“已经”,“已经”英语中表完成时态,而翻译的“了”、“后”在现代汉语是可以表示完成时态,因此可以使用而合乎语感。我们在翻译时不自觉地使用语感翻译,表现出来的是语言内部的规律。
四、对我们的启示
通過三者比对,我们发现研究古代汉语和英语句式相通的现象对我们的古汉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第一,古代汉语和英语中的倒装思想在基本句式中具有一致性和相似性,我们也承认两者细节和使用方法差异较大,但不要忽略这两种语言学习时面对和使用的是相同的语言——现代汉语。第二,正因为三种语言的语法体系是相同的,可以借用英语语法体系中的概念范畴来诠释古代汉语现象,这样可以更直观、清晰和准确。第三,由此及彼,这种思维无疑拓宽了古代汉语的研究领域,笔者相信这对古代汉语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三者句式之间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英语和古代汉语本身就是两种语言的学习。我们比对的目的是让学生更为了解所学学科之间的异同,在比较中迅速了解古代汉语的句法特点,更准确地翻译古代汉语,不是为了特殊而特殊。同时将古汉语学习由语感学习上升到规律理论学习,更好的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这恰恰是语文教学的理想追求。
[参考文献]
[1]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05).
[2]杨伯峻.文言语法.中华书局,2016(05).
[3]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18(0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