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走近老师》的教材分析和处理建议

时间:2024-05-10

唐大明

摘 要:本文是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六课第一框《走近老师》的教学分析和处理建议。笔者分析了学情,提炼了三维目标,把握了重点难点,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力图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学生与教师的感情。

关键词:走近老师;教材;分析处理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1-044-1

《走近老师》是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是在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和第二单元《友谊天空》的基础上,围绕着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文章引导学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身边的教师,学会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这一框题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与老师交往、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增进与教师的感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对学情的简单分析

从学生的成长历程来看,师生关系是中学阶段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一方面,学生对老师仍然有很强的依赖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独立意识不断增强,获取信息出现了多元化,学生开始对老师的权威产生怀疑,开始用批判的眼观来审视和看待老师。由于年龄、认知、角色的差异,师生之间就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具体表现就是不能正确理解老师,不善于老师沟通和交流,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对不喜欢的老师迁怒到所学的学科。因此,如何通过本框题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承认和接纳不同风格的教师,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培养自觉理解、体谅、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二、对三维目标的提炼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例如奉献、敬业、爱;承认不同教师之间的风格差异,接纳和尊重老师。这个目标主要是培養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尊重、接纳等美好情感。使他们能自觉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2.能力目标。通过对老师职业的分析,能够正确地评价教师在文化传承上的作用;在理解教师风格的差异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与不同老师相处的技巧。这个目标突出的是培养学生与不同风格的老师相处的一些方法。

3.知识目标。通过采访和日常观察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和时代要求。对几个知识点及考点有初步了解。

三、对重点难点的把握

教参上的表述是重点:承认、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难点:理解老师、体谅老师、主动培养尊敬老师的道德品质。教学中应始终以重难点为主线,着力于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在重点的处理上可以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多利举一些不同学段、不同性格特点、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指导学生从不同风格的老师身上找到共性的东西,比如敬业、关心学生、崇高等,从而培养学生承认、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在难点的突破与处理上,要让教师的良好形象真正走进学生心灵,触及学生的灵魂,使他们主观上认识到应该而且愿意去尊敬老师,这样比一万次的说教要有效的多。

四、对教学方法的运用

首先,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师生关系是永恒的话题。初中学生一天大多数都和老师相处,发生在师生身边的事一抓一大堆,这就给我们上好这一框提供了无数的素材,关键是如何去选取组织学生最容易引起共鸣,激发起学生兴趣的素材。比如教师应设计一个简单的引入过程,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冲动,这个新课导入就成功了。再如,教材上设计的采访老师这个活动,就是要教师在课前给予指导。这样,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就会对老师职业的理解,对老师尊重就会油然而生。

其次,指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答案。新人教版教材最大的特点面向生活,切合生活实际。每一个要点几乎都设计了相关的体验、活动、探究,列举的事例都是生活中发生的,这种改革把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生活化、通俗化、简单化,充满了童趣,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就更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探究兴趣。比如本框题教材共设计了运用经验、知识链接、探究分享、方法技能等5个辅助学习材料,都有很强的代表性。但是,很多事例的时间、背景与我们所教的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不熟悉,他甚至会怀疑这些事例。因此,教师在处理这类素材时,最好选取学生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他们可能更感兴趣。比如对不同风格教师的理解接纳这个知识点,就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比较自己的科任教师的风格特点,任课老师加以必要的指导,通过活动他们会发现:“虽然教我们的几个老师性格、教法、年龄等都有差异,但所有老师都一样的关心呵护我们。原来,这些老师都是值得自己去理解、尊敬。”这样,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

再次,引导学生延伸迁移。比如这个框题学完后,给学生留个思考:“中国自古以来尊师重道,但随着对教育的重视,现代社会人们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出现了对教师职业的质疑和对个别教师师德的批评同学们怎么看?”延伸讨论旨在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客观认识教师群体中不能以个别人的不当行为以偏概全地评价所有教师。这些讨论比较特殊,教师应站在比较公正客观的立场上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再如本节课拓展空间这个题:今后随着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我们还需要老师吗?把这个思考留给学生,他们就会下去通过自己的调研思考来得出结论:任何时候,不管科技发展到再高的水平,老师这个职业都不会消失。

五、推而广之

七八年级的娃娃,心智还是儿童化的成分多些,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法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注意力、关注点、兴趣等因素;在设计教案及课件时尽量儿童化、趣味化、寓教于乐,在玩乐与活动中激发兴趣、接受知识。这样,教师可能就会轻松多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