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做最好的自己

时间:2024-05-10

陆琴

摘 要:自己培养自己,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

只要我们倾心于教育,成长的持久动力就会源源不竭;只要在阅读中汲取养料,幸福感就会潜滋暗长;只要在教育中换位思考,就会拥有儿童视角,思索践行,超越自我,从而遇见最好的自己。

关键词:专业成长;幸福;阅读滋养;爱心;提升自己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3-008-1

近两天,拜读李镇西老师《自己培养自己》一书,反复品味揣摩,不禁为李老师的教育情怀和教育智慧所折服。

一、专业成长,奠定自我

李老师强调“自己培养自己”,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而这个“寻找”的过程是没有止境的。如此看来,成长与性别、年龄等无关,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

想起大学时代一位同学说过的话,他要把语文书中所有节选的课文原著通读一遍;工作后,曾听一位理科老师说,他在一个暑假里把《现代汉语词典》通读了一遍,纠正了不少读错的字词,收获不小。当时我一听而过,如今再回想起这些前尘往事,不禁为他们的举动而赞叹:没有外人的要求,没有外在的压力,他们主动积累,为专业成长奠基。我想,这和李老师倡导的理念“自己培养自己”是相通的,也印证了“任何人的成长,都是一种自觉选择、自我培养和自由发展”这一见解。如果迫于外在压力,不得不去阅读,去积累,这种学习随时会终止。只有自我觉醒,才有自我成长的持久动力。

二、爱心倾洒,幸福自我

李老师的成长经历被概括为“4+1”模式——“四个不停”加“一片爱心”。所谓“四个不停”,即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所谓“一片爱心”,即爱教育、爱孩子。李老师对教育很纯粹,很真诚,很专一,很执着;有浪漫情怀,有儿童视角;勤于思考,乐于写作。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正因为如此,他能够将平常、平淡甚至艰难、艰辛的教育与快乐融为一体,因而他的教育成就感和幸福感也就随之而来。我想,成功不仅仅指向教育者本人,更是教者与他的学生被同样的阳光照耀,自己也成为一束光,共同点亮教育的长空。于我而言,李老师就是一束光源,他的《自己培养自己》一书,为我们普通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征程上解除困惑,指明方向,一起分享教育者的幸福,也传达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的理念。

三、阅读滋养,馨香自我

幸福的人一定是不断成长的人,既然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那么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当我沉下心开始阅读时,一人,一书,一世界,感觉真好。读名人传记,如《老舍传》《丰子恺传》《苏轼传》;读散文,如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忆》、杨绛先生的《干校六记》《我们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读小说,如余华的《活着》、葛亮的《朱雀》、美国作家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读科幻作品,如刘慈欣的《三体》,这些作品中真实的人物或虚构的人物,构成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人物画卷,给我以人生的启迪,让我在前行的道路上汲取了巨大的力量。尤其是《牛棚杂忆》《干校六记》两部作品,作者缓缓叙述文革遭遇,没有怒气,没有怨气,更没有戾气,非人的待遇在他笔下是那样的轻描淡写。我的理解是,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而是与不幸拉开距离,与幸福热情相拥。他们对生命的悲与喜有着透彻的领悟从而释怀,用悲悯的情怀看待世界,警醒后人。大师们用自己的笔和人格魅力告诉我们,要向健全的人格靠近,靠近,再靠近,如此,我们方能高悬生命的风帆,向着理想的目标奋力前行。

四、换位反思,诗意自我

古人曾说:“识不足多虑,威不足多怒。”我们应该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明辨,沉淀自己,丰盈心灵,从作品一个个人物的生命发展轨迹中涵养自己生长的力量。在从教的过程中,面对学生的过失,我曾疾言厉色,大发雷霆,效果当然是欲速而不达。爱教育,爱孩子,就从学李老师开始吧,重塑自己的教育人生。某天,我一到教室发现过道里散了一地的书,所有人都熟视无睹,书的小主人气呼呼的。我走过去微笑着说:“曹阳发嗲了吗?想让陆老师帮你捡书,就直说嘛。”我走上去就帮他捡书。他立刻也动手捡书。而她的后桌脸涨得通红,低垂着头,一声不吭。事后,我与他们交流,并把心理学家提倡的抱怨表达式介绍给他们。心理学大师罗兰·米勒在《亲密关系》一书中,给我们推荐了一个抱怨表达式,叫XYZ陈述法。X指事件,Y指环境,Z指感受。即:你在Y情境下做了X,我感觉到Z。这与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指出“只说事实,不下结论”是一致的。希望人们能好好说话,就事论事。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随后的日记中两个孩子都反思自己,检讨自己,明白自己以后该如何与人沟通相处,如何处理纠纷。还记得一天晨读进行时,“老师,鸟儿!”一个孩子兴奋地叫起来。我没有阻止孩子,而是停止讲课,缓缓走向门口。“老师,别吓了它。”孩子说。我立即停下脚步,说道:“既然来了,就留个影儿吧!”一个孩子说:“是喜鹊!”另一个孩子说:“小精灵!”我笑着说:“是珠宝!嗯,是自然之手精雕细琢的珠宝!”我觉得,可贵的童心更是无价之宝!快乐着孩子的快乐,烦恼着孩子的烦恼,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孩子会离你越来越近。

我们教师应该拥有浪漫情怀,拥有儿童视角。也许我们无法成为教育大师,然而阅读,思考,发现,提炼,升华……只要不懈追求,勇于超越自我,永远进击,我们终将在教育人生中遇见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李鎮西.自己培养自己[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1).

[2]罗兰·米勒.亲密关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