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好淮安

时间:2024-04-24

姚晓东

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一道构成我们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苏北地区要深度挖掘和利用各自资源禀赋,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在2017年4月省委召开的市委书记座谈会上,省委书记李强提出推进全省功能区建设,谋划生态经济区发展;5月份召开的苏北发展座谈会又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鲜明主题,这些既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又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苏北资源禀赋和发展要求的准确把握,“点穴”到位、“把脉”精准、“定位”明确,为苏北地区走差别化个性化发展之路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对于苏北振兴具有里程碑意义。一直以来,淮安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最稀缺资源、最宝贵财富,把绿色发展作为推动淮安跨越崛起“六大战略”之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崛起之路,注重规划引绿,以实施“多规合一”试点为契机,制定出台《关于优化全市空间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的意见》,在全省率先编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注重产业调绿,既把好项目源头关,制定并严格执行项目落户环境评估制度,又着力推进产业集约集聚和特色发展,培育形成了富有淮安特色的产业体系,敏安获批全国第五张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国内首创的高性能天然气发动机项目建成投产,半导体产业集聚发展得到国家和省有关部门重视支持;注重城市增绿,按照“城水相依、组团相间、生态相连、文脉相融”要求进行城市布局,加强里运河、古淮河等沿岸景观带建设,建成生态文旅区森林公园、白马湖森林公园等“城市绿肺”,推动白马湖、洪泽湖“纳湖入城”,白马湖保护成果显著并在全省率先通过国家良好湖泊环境保护竞争立项,获得国家重点专项资金支持;注重铁腕护绿,制定两部关于生态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富有成效,以市为单位实现村庄环境全域整治,在苏北率先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今后,我们将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苏北发展座谈会精神为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两大目标”内涵,加快把淮安建设成为江苏绿色发展示范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引领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不断提升淮安在苏北和全省发展大局中的贡献份额。

准确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要求

认识决定行动。在苏北发展座谈会上,省委书记李强对推动苏北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进行了全面精彩阐述,内涵丰富而深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首先在思想上要有正确认识,避免认知偏差,导致误读误解。第一,绿色发展根本还是发展。李强指出,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是说不要发展,恰恰相反,我们还是要讲发展,要对发展方式和路子做些调整、做些变化。这就启示我们,推动绿色发展,不是只要绿色、不要发展,也不是只要生态保护、不要经济增长,而是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不断提升发展“含金量”和“含绿量”,努力实现发展质态更好、生态环境更优、群众幸福感更强。第二,绿色发展重点在于创新。李强强调,苏北地区很难再沿着原来的路子走下去,甚至按照苏南路子也走不下去。事实如此,苏北地区在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方面和苏南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苏南发展模式,也不能始终“排队站”、“跟队走”,不能始终作为产业梯度转移的被动接受者、发展上的跟随者。淮安必须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充分发挥自身特色资源禀赋,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和举措,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第三,绿色发展必然成为机遇。当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对淮安来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既是新任务更是新机遇,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将以苏北五市为整体申报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并将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对苏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事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扶持,这些都将为淮安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引擎。我们将抓住这个难得的政策窗口期,因势利导、乘势而上,通过绿色发展使得淮安崛起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思路

近年来,淮安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已经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抢抓机遇,抢占先机,着力找准工作突破口和主攻点,努力开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境界,争做发展新路探索者。重点是优化三个布局:一是优化空间布局。牢固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扎实推进“多规合一”试点,严格控制城市边界,加快構建 “一区两片四轴”总体空间布局和“两主四副多线”生态安全防护格局,确保到2020年全市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在18%以内,生态空间占28%以上。抢抓多项国家和省战略在淮安周边叠加的机遇,积极策应江苏沿海开发、南京江北新区、淮河生态经济带、江淮生态大走廊等战略实施,在更高层次更广空间集聚发展资源,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城市支撑。二是优化功能布局。围绕全省“1+3”功能区布局,进一步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将盱眙、金湖两县作为绿色发展区,并加快撤乡并镇,优化乡镇布局,将全市104个乡镇合并成57个,除10个省级重点中心镇按照小城市标准建设外,其余乡镇作为特色发展镇、绿色发展镇。当前,我们将结合省里试点模式,抓好一批试点先行示范,为推动全市绿色发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三是优化产业布局。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土地集约的要求,积极引导产业项目向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园区集中,进一步整合乡镇工业集中区,乡镇主要发展以加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富民产业,进一步提高资源和空间的利用效率。同时,围绕建设绿色循环园区,推动各经开区和高新区制订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加快开发园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步伐。

着力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支撑

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产业选择是关键。当前,淮安如果走传统粗放式产业发展路子,不仅产业无法实现绿色转型,而且难以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我们将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持续提高绿色供给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是壮大优势产业。发展产业,不能贪大求全、广铺摊子。近年来,淮安重点培育“4+2”工业优势特色产业、“4+3”特色服务业、“4+1”现代农业,推动电子信息、食品产业产值先后突破千亿元大关,有力支撑了经济总量扩张、经济实力增强。下一步,将更加聚焦淮安优势产业发展,握紧拳头,重点发力,深入实施“158骨干企业培育工程”,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标志、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产业标杆,力争到“十三五”末工业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全部过千亿、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均翻一番。二是集聚高端产业。生态建设和工业发展不是单项选择题,更不是有你无我的关系。我们将正确处理好工业强市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辩证关系,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生态之路”,进一步提标准、优存量、扩增量,大力招引低污染、低消耗、高技术、高效益的高端产业,积极培育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形成一批具有爆发力和引领力的新增长点,加快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三是培育特色产业。省委书记李强指出,生态是苏北共同的底色,但各地的基础和条件不完全一样,在同样的路子上可以走出不一样的精彩。我们将立足自身实际,注重做好“生态+特色”文章,大力发展凹土、龙虾、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着力打响一批具有淮安特色的工业产品、农业产品、旅游产品,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富民效益最大化。

推动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导向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一场深刻变革,需要对体制机制、政策资源、工作重心进行调整。我们将主动顺应、深度融入绿色发展这一趋势和变化当中,注重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来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鲜明的绿色发展导向。一是强化考核激励。考核具有很强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我们将结合省里即将出台的差异化考核体系,对现有考核事项和考核办法进行梳理和研究,制定完善相应的差异化考评办法,更加突出生态环境、特色发展和富民增收,把考核内容该弱化的弱化、该取消的取消、该强化的强化,把全市发展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上来。同时探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形成推动绿色发展反向倒逼机制。二是强化政策扶持。政策导向是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将坚持把政策向绿色发展聚焦,一方面抓住用好国家和省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全力分享政策红利;另一方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绿色发展政策引导和扶持,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推进绿色发展,健全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增强各地推进绿色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强化底线思维。推进绿色发展,既要追求绿色高线,又要严守生态底线。我们将坚持重拳出击、铁腕治污,多补欠账、不欠新账,扎实推进“263”专项行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坚决守住生态环境保护底线,始终做到“四个决不”,即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决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为代价换取当代人的富足,决不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形势下拉开环保闸门。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任编辑:张功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