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议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4-05-10

陈宏杰

摘要: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的新思维,不是教学生“没问题”,而是教学生“有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培养学生会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提出问题;数学课堂;培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15-2一、学生提出问题的现状

自从工作以来,笔者一直在思考:在教过的学生中,难得有几个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绝大部分学生基本上不提问题。难道我们的学生真的把教学内容全都理解,没有任何问题可问了吗?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青少年思维活跃,他们头脑中弄不懂的问题很多。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肯提问题呢?

据笔者调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教师方面:平时上课不重视;怕浪费时间,喜欢自己讲授;甚至有的老师怕被学生问住,面子上不好看等等。学生方面:有些学生只是认真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现成知识,不善于思索和怀疑,因而也就感到无问题和无疑问;有些学生出于爱面子的虚荣心理,总害怕说错了成了同学的笑料,对提问题有后顾之忧;有些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熏陶,很少与老师探讨一些知识性的问题,而是经常询问诸如考什么、怎么考等与考试有关的非知识性问题。

久而久之,这些原因使学生逐渐形成了思维定势,不敢对有疑问的问题提出质疑,从而限制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些原因,教师自身要重视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措施

1.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学生不会提问,源于教师不善于提问。而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逐步培养自身提问的意识。首先,平时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内容还要备学生和提问题。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和针对性,一般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形象到抽象,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最后向“已知区”转化。其次,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运用“提问题”的方式去教,通过提问诱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与策略。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用“提问题”的方式去学,在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形成了,“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再次,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的提问也要讲究艺术,如趣味性、悬念型、发散型、猜想型、交流型等等。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培根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具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在每一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造条件,营造提问机会,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良好习惯。

在解题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审题时,可提出:题设中有哪些已知条件?求解目标是什么?由题设中的已知条件可以得到哪些线线关系、线面关系、面面关系?转换时,可以提出:题设中的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有什么联系?题设中的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可以怎样转化?能否找到较确定解题的策略?在第②题中先找点P还是先找一个平面与面VDB垂直?能否找一个平面与面VDB垂直?实施时,可提出:怎样按解题的基本要求写过程?能否合乎逻辑地写出解答?这些提问可让学生先模仿,然后逐渐养成自己提出问题的习惯。

(2)从错题教学中提出问题。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解答数学习题,描绘图象,画几何图形等等,是常会出现错误的。例如:

提问这道题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做错?做这类问题时应注意什么?这道题是学生作业中的错题,通过上课分析让学生找错误,使学生在知识上来一次再认识,在能力上得到一次再提高,从而达到预防错误,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3)从知识类比中提出问题。类比可以使学生经历探究的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类比能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从学习活动中提出问题。新教材中有很多“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亲身实践、主动思维,不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活动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5)从研究性学习中提出问题。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确立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到问卷设计、外出调查、整理资料、撰写论文,都是学生边做题,边实践,并不断地提问题。

除此之外,提出问题还可以从数学方法中来,从新旧知识联系中来等等。教师应抓住一切可以提出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提问题习惯,使学生善于提问。

三、创设学生提出问题的氛围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沉闷、严肃的课堂气氛容易抑制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严重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下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气氛,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从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去重新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并提出一些问题去自主探究解决。

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性课堂氛围。教师的重点应该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上,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提问的学生,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提问的学生,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提问。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质疑、大胆创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