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徐峰
摘要:随着锚点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入,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学生的思维拓宽了,深度加大了,而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发展却停滞不前,落后的历史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型锚点探究型课堂下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要求了。传统的历史教学以唯物史观为核心,内容分割仍沿用多年以来革命史观的理念,已然落后于时代。时代催生的新史观必须要融入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史观;初中历史;融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76-2
近年来,我校正如火如荼地推进锚点探究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将课堂教学流程引申为教师用情境“引锚”,学生合作“探锚”,课堂给时间“悟锚”,老师协助学生“固锚”,师生共同合作“省锚”这样五个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五个环节。在锚点探究教学法的推动下,课堂教学从过去机械呆板的填鸭式,转变成为了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时代教学模式,学生在合作探究型课堂中能力得到提升,思考问题的视野不断拓宽的同时也对学科问题的理解不断加深。我校教育教学成果喜人。
但是随着锚点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入,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学生的思维拓宽了,深度加大了,而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发展却停滞不前:我们落后的历史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型锚点探究型课堂下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要求了。传统的历史教学仍沿用多年以来革命史观的理念,已然落后于时代。时代催生新史观必须要融入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
一、新史观融入后的课堂教学实录
“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史学观念,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缺一不可。忽视史学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如同新瓶装陈酒,只能是形式上的刷新和变更,教学内涵不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以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的烽烟》为试典,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
《鸦片战争的烽烟》一课共分为三个部分:林则徐虎门硝烟、中英《南京条约》和魏源发奋编著《海国图志》三个部分。作为中国近代史的第一课,本课的空间跨度大,内容形式较于中国古代史新,一直是初中生学习较为困难的一课。现将教学设计展示如下:
情境导入(引锚环节):展示19世纪世界个地区发展形势图,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时期世界各地区发展概况,认识当时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
(本课的导入放弃了常用的以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毒品的危害等常用的导入方式,而是应用了新史观中的全球史观,逐步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让学生立足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认识到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
合作探究(探锚)
探究活动一、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1.探究当时中国与英国的关系(提示:从中英两国的社会形态以及由各自不同社会形态产生的内在需求、对外政策对两国关系进行推理)
2.基于问题1的结论分析中英两国发生战争的必然性以及战争的性质
3.形成鸦片战争爆发根本原因的结论。
(对于战争爆发根本原因的探究中,本课教学设计融入了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的相关观点,让学生认识到中英两国处于不同的文明阶段,而不同的文明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在需求,会产生不同的对外政策,而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这两个文明之间的碰撞将不可避免,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战争发生的必然性以及性质,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探究活动二、鸦片战争以及《南京条约》的影响
1.由探究活动一的结论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2.探究《南京条约》的影响:
(1)赔款割地;
(2)五口通商;
(3)关税协定。
(探究过程由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教师只起观察和简单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充分的发挥。)
(本部分是多元史观整合最明显的一部分。例如关于五口通商的影响,学生合作探究后会得出以下结论:
a.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
b.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c.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明显标记。
以上诸多观点,从各自的角度分析了五口通商对于中国的影响,可能学生并不理解什么是新史观,但是他们的答案却明确反映了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革命史观的相关观点。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更加的多样化,多元化的新史观理念引入课堂教学,能更科学高效地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三、“师夷长技”思想的形成
(在介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这一事件背景时这样写道:“鸦片战争是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受到清政府战败求和的刺激,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改革救国的方法。”教材这一背景介绍已经将“师夷长技”这一思想的形成背景置于整体史观的观点之下,学生在整体史观的指引下,通过自主探究更能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置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助于对整个中国近代史部分的学习。)
本课教学流程的主体结构较之以往的锚点探究式课堂教学
模式并未有很大的改变,但是由于新史观的融入,改变了历史教学教师用陈旧的教学理念和历史观念给学生制定好思维方向,学生在课上机械式讨论的“假高效自主课堂”。在新史观融入历史课堂后,课堂知识的建构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得到了更宽阔的思维空间,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新课程改革理念,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到学习历史的快乐与成就感。
二、新史观引入的必要性
实践证明,新史观融入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是必然的趋势。
1.新课程标准引领新史观走进初中历史课堂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中,都渗透了新史观,高中历史新教材已经淡化了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不再过多涉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概念,按照文明史观构建了新的学科体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的史学观。而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初中新课标在阐释世界近代化等问题时,更是直接引用了整体史观的相关观点:“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世界各地区前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广阔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所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世界一体化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2.初中生的发展特点呼唤新史观融入历史课堂
从初中教学的学情来看,初中生并未形成刻板的历史观念,思维活跃,往往能从教师、教材意想不到的角度思考问题,可以说学生就是最初的多元史观论者。但是在单元史观论下,一方面学生由于课堂模式的变化成为了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主体,另一方面,学生探究得出的结论确往往被单元史观指引下的教师所否定,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反而受到打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新史观,对于学生多元化历史思维的发展培养大有帮助,还能让不同角度合作探究的学生都能得到引导与认可,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树立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也培养了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新史观融入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过在新史观的应用中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历史的观点可以有许多种,但是任何一个历史观点都不能脱离历史发展的基本背景,不能假借历史观念发展的名义改变历史事实。教育部颁布《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时就明确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为指引,体现中国特色。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新史观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新史观的融入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为指引。
历史学科的教学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的特殊任务。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时要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新史观是对传统单元史观如革命史观的修正与补充,在我们现代的历史教学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历史作用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绝不可以简单粗暴的抛弃。我们历史教学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要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而核心史观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能否圆满达成。
其次,新史观的融入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学情。
新史观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都是建立在对于自文明时代以来以至于之前的历史发展综合形成的新的历史观念,独立运用新史观分析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历史知识储备。但是这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显然还没能达到这样的要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新史观分析问题时必须考虑到初中生的实际学情,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对于分析的问题产生直观的认识,否则学生也会因为问题超越自身能力无从下手,反而会降低课堂效率。
认识历史是人类漫长的历程。新史观作为一种观念和方法在很多具体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上极大地推动着历史学的发展。在初中锚点探究型课堂教学中融入新史学理念,势必将会对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产生巨大的震撼,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甚至成为能驾驭历史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志才.运用新史观,应对新高考[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10).
[2]袁兆桐,田家伟.文明史观与高中新课程教学[J].历史教学,2009(01).
[3]袁兆桐,郑志伟.史学观念的更新与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考,2008(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