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谢韫
一、“修宪”已经成为当前日本政党政治的主题
当前,日本安倍政府的头等大事就是修宪。要知道什么是修宪,首先必须知道《日本国宪法》是怎么来的。
1946年3月6日,经盟军最高司令部和日本政府官员共同审定的《宪法修正草案纲要》公布,并于4月17日交国民自由讨论和国会审议。日本共产党坚决要求废除天皇制,而其他政党和团体则要求宪法明确规定“主权属于国民”。最终,因盟军最高司令部的坚持,“废除天皇制”的修改建议被否决,其他的则基本被接受并做相应增改。1946年11月3日,经日本议会两院审议通过的《日本国宪法》正式公布,于翌年11月3日生效。《日本国宪法》是美日博弈的结果。
日本修宪,首先是美国鼓励的结果。
美国是推动日本修宪的第一股力量,并激起了日本右翼势力的修宪欲望。冷战期间,美国为对付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试图改变对日政策,重新武装日本。1953年11月9日,正在日本访问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在一次演说中露骨地主张重新武装日本,称:“放弃战争的宪法(指战后日本宪法)是个错误。”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为抗衡苏联、争夺世界霸权,一再要求日本“修改禁止向国外派兵的宪法”,与美国共同“分担防卫责任”,以减轻美国的经济负担。
其次,日本国内的政治保守势力与垄断资本相结合,始终是修宪运动的推手。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垄断资本的野心和欲望不断膨胀,将成为大国视为日本的目标。一方面他们不满足于日本居于“经济大国”的地位,梦想充当“政治大国”的角色,支配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影响世界。另一方面,日本“经济大国”的地位又十分脆弱,令他们忧心忡忡。日本国土狭窄,资源匮乏,工业用原材料大部分依赖进口,特别是石油依靠从中东等地进口,一旦“海上供给线”被切断或进口出现危机,其后果就不堪设想。因此,日本垄断资本迫切要求修改宪法,特别是修改现行宪法中的第九条,使日本能够重整军备,扩充军事实力,以“军事大国”来确保“经济大国”,并向“政治大国”迈进。
近年来,为改变经济的不景气,日本垄断资本有求助于发展军火生产的苗头。据日本防卫省公布的2015年度武器装備采购合同签约业绩单,川崎重工、三菱重工、重机公司IHI、三菱电机、日本电气(NEC)等大公司上榜,不少企业创立于富国强兵的明治时代。2017年度内,三菱重工位于爱知县的小牧南飞机制造厂美国战机生产线,将生产出最尖端的隐形战机F-35A两架,并交付日本防卫省。这将是由日企参与制造的首批次该型号战斗机。《日本国宪法》固然是一部维护垄断资本利益的资产阶级宪法,然而日本垄断资本热衷于发展军火的征兆,令人联想起近代日本以战争投资方式推动资本积累的发展道路。
再次,日本大众不关心政治,在修宪逆流面前无所作为。
战后不久,现实主义路线成为社会主流观念,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使日本社会结构和国民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和平主义、民主主义思想被现实主义所替代。在池田内阁打出“收入倍增”口号之前,由丸山真男主导的战后和平主义、民主主义思想,是社会思潮的中心。但在“收入倍增”口号打出之后,丸山真男的思想黯然失色,能够被民众留下来的唯有与人类欲望共生的现实生活。1960年以降,一群追求过日子,比拼门第、名誉、地位、金钱的日本大众成为日本民主的基础。拥有主权的民众不仅对政治漠不关心,甚至认为政治放心地交给政治家来办就行。为此,日本政治成为政治家们的私有领地,成为被官商勾结垄断的领域。日本思想家、文艺评论家吉本隆明描述1960年以降的日本社会变化如下:认同否定丸山真男、优先个人利害等对政治冷漠的阶层的繁殖增生,直接导致关心政治的,尊重战后和平主义、民主主义的阶层成为社会少数。
最后,日本政党政治退化,各主要政党纷纷将民族主义当作意识形态旗帜。除日本共产党外,各在野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方针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由社会党和日本最大的工会组织“总评”领导下的以阶级斗争为基调的工会运动走向衰落,逐步向以劳资协调为主的现实主义路线转变,并在长期是保守派和革新派对立焦点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自卫队的问题上,呈现出保守化倾向。在此背景下,修宪派充分利用日美同盟和反恐的契机,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实现海外派兵。“强化自卫队力量”等观念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日益提高,国民舆论显示出保守化的倾向。
二、日本政治所面临的三大变数
综上所述,目前,日本政界在恢复日本完整主权这一点上,已经基本合流,从日本政界的角度看,修宪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日本政治的变数还是极大的,笔者认为,日本重大的变数有三点,一是冲绳问题,二是核问题,三是国际条件的变化。
第一大变数:冲绳问题。1952年4月,《旧金山和约》生效,冲绳被迫接受美国的单独军事占领,直至1972年。20世纪60年代,与日本本土的反安保斗争相呼应,在冲绳各地掀起了群众性的以“摆脱异族统治,确立民主主义,反对战争,实现和平”为主要内容的“复归日本运动”。然而,自1972年“复归”以降,在美日共同统治下,冲绳的民主主义依然无法确立,冲绳民众继续与战争为邻,继续与和平失之交臂。2009年,鸠山由纪夫当选日本首相,这给冲绳民众摆脱军事基地带来了短暂的契机。鸠山在竞选时承诺要将日本冲绳的普天间美军基地移到“县外”或者“国外”。然而,2010年6月初,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宣布辞职,结束了不到9个月的短暂任期。冲绳再次回归美日“棋子”角色和“弃子”地位。
驻日美军基地75%的设施部署在冲绳。尽管冲绳的牺牲不断地被日本政府遮蔽,但是,在冲绳发生的政治事件(冲绳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冲绳海域军事演习等)和生活事件(军事基地造成的噪音和环境污染、美军强奸冲绳少女事件等)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是难以被抹杀的。由于美军基地的存在,冲绳民众始终处于当“活靶子”的生活中。日本国内共有17处核发电站(本州13处、九州2处、北海道与四国各1处),而冲绳却一个核发电站也没有。其原因竟然是由于冲绳地区军事基地繁多,随时可能遭到袭击,故而不适合建造核电站。美军基地的存在和扰民程度致使生活在冲绳与生活在日本本土的民众之间,对于美军基地和美日同盟的本质认识不同,并形成鸿沟。尽管如此,因长期得不到日本本土声援而孤军奋战的冲绳民众宣告,只要美军一日不撤出冲绳,冲绳民众的反基地运动就不会停止。
冲绳美军基地的危险性和扰民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部分本土人以冲绳经济长期依赖日本本土政府的基地负担转移支付为理由,回避面对冲绳的苦难。日美军事同盟已经有60余年历史,日本民众尤其是日本本土的民众,对于美军驻扎日本的事实已经习以为常。因此,在对日美同盟以及美军基地的认知上,冲绳民众与日本本土民众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对于如何看待日美同盟,日本本土民众普遍认为,美军基地是保护日本甚至全球的繁荣与安全。而冲绳民众则普遍认为,美军基地是破坏冲绳民众和世界民众安全的存在。如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为《永久“占领”》一书撰写的序中指出的那样:日本人的平均想法是,为了保卫日本,美军基地理应驻扎日本。冷战终结以来,美国在短暂忽视了经营亚太地区军事影响力之后,便重组了在亚太地区的同盟。为此,在过去的20年中,美国及其盟国已调整并保持现代化军事能力,并使美国能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为亚太地区提供一个安心的存在。诸多评论家认为,即便存在不确定性,美国在本地区的强大存在仍然被认为是必要的,除冲绳人之外。
日本本土民众对于冲绳安全的淡漠,与日本本土媒体的关注与报道有关。1995年,日本冲绳县那霸市地方法院11月7日开庭审理三名驻冲绳美军士兵强奸女学生案。9月4日发生这一案件后,在日本引起轩然大波,日美同盟关系面临冷战后的首次危机。10月21日,冲绳举行了8.5万人参加的群众集会,强烈抗议美军暴行,并对日本政府对美态度软弱表示不满,要求归还“无基地的冲绳”。原定于11月底来日本大阪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的美国总统克林顿突然中止了行程。美国首脑的访日因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而中止,该现象是1960年以来鲜有发生的。冲绳的群众运动以及群众运动的力量一度唤起日本民众的历史记忆。当时,日本人民曾掀起反对修订日美安全条约的大规模群众运动,结果迫使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终止访日、岸信介内阁倒台。然而,由于日本本土媒体对于冲绳的关注和报道相当淡漠,致使1995年的冲绳抗议美军运动消沉之后,本土对于冲绳人的安全与否又回归淡漠。在冲绳发生的因美军基地而起的恶性事件,例如,2004年美军直升机坠落在冲绳国际大学校内的事件,没有在本土得到充分披露。日本本土媒体的选择性报道,致使冲绳没有民主主义的状态被遮蔽,致使冲绳县民的90%强烈反对美军基地的存在,作为美国务院和美军的代理人,日本政府、日本防卫厅和内阁府却得以一起遏制冲绳。
第二大变数:核问题。由于日本是唯一受核武器袭击的国家,日本国民中有一种“恐核”的记忆。2011年3月发生的福岛核泄漏事件,使日本本土百姓把自己的命运与冲绳联系起来了。因为他们发现,自己也像冲绳人一样,突然间成了日本政府的弃子。
福岛第一核发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以及东京电力公司等组建了4个调查委员会。日本国会调查委员会是在核泄漏事故发生9个月后才成立的,但却是在国际上获评价最高的。该调查会将调查情况公布于网络,并将该事故界定为“人为灾害”。对于人为灾难的原因所在,曾任日本国会事故调查委员会委员长的黑川清支指出,这场人为灾难的原因在于日本的集体思维方式(group thinking),即在排挤不同意见、一意孤行的基础上形成肤浅思考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日本政府和日本企业,在由日本人构成的集体中普遍存在。对于依附于集体的精英们而言,只要扮演好附和意见的角色,便可获得源自体制的长期保护和经济利益,并可免去承担失败后的责任追究。保全个人利益的想法致使肤浅的集体决策横行于世。
在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德国政府改变能源政策,计划至2022年停止所有核发电站的发电,实现零核电。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已经有6周年,依然有9万福岛居民被迫过着避难生活。在大多数民众强烈反对下一度被叫停的核发电站,自2016年起又依次投入运营。在日本政府要求下,各自治体于2017年3月解除了避难指示,与此同时,日本政府终止了对避难者的赔偿和援助。福岛县民健康调查正在对儿童进行第二轮甲状腺癌的筛查,迄今为止已有超过130名儿童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国家是否给予治疗保障尚不明确。福岛县政府6月5日表示,又有7名2011年发生核事故时年龄为18岁及以下的福岛县居民被诊断患有甲状腺癌,现在共有152名福岛县居民被确诊为甲状腺癌。
在“核恐”氛围之下,2017年6月6日,据日方报道,在位于日本茨城县的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内部发生研究用核设施泄漏事故。缺乏对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制度或成为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据查,从1991年到今年为止的26年中,一次也未对此次发生泄露的金属容器内部进行检查确认工作。所以,此次核泄漏又是人为灾害。2011年和2017年发生的两次核泄漏事故,激活了民众的“恐核”记忆,并生成了声势浩大、经久不绝的反核运动。
第三大变数:国际大势发生巨变,美欧走远,中欧走近,中美关系企稳。冷战后的美国独大,但世界并没有享受到和平红利,危险不安反而更加扩大,欧洲成为受害最严重地区。德国总理默克尔称,七国峰会是“六国联手对抗一个美国”,特朗普已经造成西方世界联盟分裂,美英不再是可靠盟友,欧洲“必须掌握自己的命运”。
为此,安倍晋三在特朗普上任20天后便开启了访美之旅。回国之后,安倍一方面利用东北亚危机在内的一切借口,加速向战前体制转型,包括宣布新宪法定于2020年实施。同时,安倍晋三首次对外公开表达与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构想的合作立场。
这表明,安倍已经不是上任之初那么信心满满,虽然美國保守派释放出支持日本修宪,强化日美同盟的信号,但是美国要实现战略收缩,必须全力解决好自己的事,对日本的约束和支持能力双双下降,这已经是事实。美国是否会坚定地站在日本一边,这一点,无论日本还是安倍政府都没有把握。
在冲绳人民的反抗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作为美军基地和美日同盟的基石,冲绳的前途日益不明朗。
随着核泄漏问题的不断发酵,日本民众对日本政府的信心在逐步下降。
只要日本完成修宪,中日关系就不可能转好。日本与中国作对,就难以加入新的国际秩序,只能进一步走向孤立。
形势比人强,无论怎样“胸怀大志”,但历史留给安倍政府选择的余地,已经越来越小了。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责任编辑:彭安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