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杨中华
机关党建信息化,是党建信息化普遍要求在机关党的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其内涵应体现机关党的建设规律和信息化应用发展的内在要求,其特征也应体现信息化的共性特点和机关党的工作特殊性。认识机关党建信息化的内涵与特征,对于厘清机关党建信息化边界、明确工作的载体和手段,进而推动机关党建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构建机关党的建设新生态,打造机关党建工作升级版,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意义。
“信息化”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1963年,日本学者梅倬忠夫在《信息产业论》一书中描绘了“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的前景,预见到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会引起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并将人类社会推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概念于1986年12月传入中国。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做过较长时间的研讨。比如,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人认为,信息化指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基础上,通过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等等。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将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对信息化又做了新的表述:“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相比之下,新的表述更明确地强调了“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所造成的“转型”,而不是简单泛指引进、应用过程或笼统的“现代化”。以上关于信息化的内涵,表述尽管有所不同,但都认为,信息化同工业化、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成应用对象或领域(比如企业或社会)发生转变的过程。
机关党建信息化,要求机关党组织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来开展机关党的工作,创新机关党建模式、方式与方法,拓宽机关党建工作领域,促进机关党建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动态过程。可以看出,建立机关党建网站、形成机关党建网络、发展移动化的新媒体就是构建机关党建信息化的平台及物质基础,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推进机关党建的各项工作,推动机关党建理念、思路、方法方式的“转型升级”,这才是机关党建信息化的关键。换句话说,机关党建信息化就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机关党的工作资源,从而增强机关党建工作参与性、开放性、民主性和工作效率的一种新型党建模式。
机关党建信息化建设既应具有信息网络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虚拟性、海量性、平等性等共同特征,又因应用对象、应用目的的特殊性,而具有自身特点和价值取向。总的来说,机关党建信息化应体现以下四个特征。
内容的导向性。任何媒介形式的发展,或者说任何传播技术的发展,都无法逃脱政治因素的纠缠,更不用说互联网这种新的传播技术本身就是从军事国防领域延展而来,它与国家之间勾连不清的政治性是其与生俱来的秉性之一。机关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政治组织,其价值追求要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目标,因而具有鲜明的政治特性。机关党建信息化,是在社会经济文化日益发展、网络技术广泛普及的条件下,机关党的建设对客观形势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的一种积极反应,是机关党的建设模式的自我变革,其根本价值定位应该是凝聚党心民心,汇聚改革发展稳定的正能量。因此,在推进机关党的建设信息化进程中,不仅要重视技术手段和方式的改进和创新,更要始终把握为党的事业凝心聚力这一根本点,从内容上不断深化,从载体上不断创新,从功能上不断拓展,真正使机关党的建设信息化推进过程成为机关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工作作风不断转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的过程。
功能的服务性。注重服务,是现代政党的普遍特征,是密切政党与社会的联系,增强政党对社会的影响力、号召力的重要途径。“服务型”政党建设,是十八大首次提出的新概念,预示着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方式的嬗变,是政党功能的新定位。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建设服务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1月,中央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提出:“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强化服务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进一步明确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方法措施,强调“机关党组织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搞好服务,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转变作风”。对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虚拟世界的实质是现实世界的反映,信息网络反映的内容、折射的问题,从本质上说,是现实生活的投射和反映。建设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客观上要求我们在推进机关党建信息化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党员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党员的思想、学习、政治参与、精神和生活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推动党员的全面发展和党组织的全局工作,最终实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组织功能。
主体的平等性。信息网络所具有的扁平化延伸和信息资源共享的特点,彻底改变了传统大众传播的传受关系,把信息的知情权与传播权向大众开放,使传播过程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等。平等,意味着没有权威,意味着人们具有同等的发言权。而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能做到。网络生存靠的是你讲的道理,而不是你的级别、你的学术身份。这就是平等,ID之间一律平等,这就是互联网。网络主体的平等性,使机关党员干部更愿意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这有利于党内民主渠道和党群沟通渠道的拓宽和畅通,有利于扩大党员和群眾的知情权并直接监督党的活动。同时,也对机关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机关党组织积极运用社会性、开放性的工作手段,用机关党员干部易于接受的方式,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党员群众的语言风格,传播符合社会主流需求的价值观和理念。
参与的互动性。信息网络技术,打破了原有的时间、地域、层级、部门之间的界限,实现了机关党组织之间和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双管”运行和双向互动,打破了层级之间的界限,为党的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流和共享服务平台。加强机关党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新载体,通过网络畅通党员意见表达渠道,建立与广大党员直接快捷交流和沟通的渠道和桥梁。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聊天与在线交流或网上互动平台、热点问题讨论区及论坛等方式进行联系,在网上广泛与党员进行信息交流,形成有效的双向交流机制,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党员干部的所思所想,提高机关党的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省级机关工委)
责任编辑:高 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