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张旭波
***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了重要指示,他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領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三个面向”不仅为我国科技创新指明了主攻方向,也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重点领域改革,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提升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知识产权制度如何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创新服务,这是摆在各级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新问题。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实现知识产权布局
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体现,科技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18世纪以来,一些国家由于能够及时、准确地抓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的迅速增强,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有的甚至一度成为世界的引领者。大国的崛起无一例外。因而,要想实现国家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
然而近代以来,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在科技领域我们曾经一度处于不断追赶的状态,甚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采取了“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如今,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大国,科技整体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正不断增强。在一些领域,我国已经进入第一方阵,需要自主判断科研方向、预测技术路线。这就要求科技界应当拥有创新自信,从跟跑者逐步向领跑者转变。为此,***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做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创新成果只有先知识产权化,才能更有效、更安全地产业化,并实现其商业化的社会价值。知识产权制度就是要为世界科技前沿产生的科技成果保驾护航。任何一项自主创新成果,都不等于天然的自主知识产权,即创造并不等于必然形成并拥有知识产权。只有当发明创造通过申请专利等方式成为法定权利,受到法律保护时,才具有法定排他性,才能形成真正拥有的权利。这一点对于世界科技前沿产生的科技成果尤其重要。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来自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员屠呦呦凭借着发现抗疟疾特效药青蒿素,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科学家。这是中国科技人员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也是中国科学家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青蒿素这一中国版的原创药在给中国科学家带来无上荣耀的同时,却难掩中国青蒿素在国际市场的尴尬境地。统计显示:每年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销售额多达15亿美元,但中国的市场占有量不到1%。原因在于,这一世界科技前沿的成果,作为中国唯一被世界承认的原创新药,青蒿素却没有属于自己的专利。当年,国人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和有关法律制度的缺失,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然而在通信领域,华为科技已经连续多年排名我国专利申请量的榜首,同时还积极申请国外专利。通过持续创新,目前华为已经成为通信领域的引领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其多年来在国际范围内深层次的知识产权战略布局。此外,华为还通过专利许可协议,向苹果收取专利许可费。华为与中兴的持续创新及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已经使中国通信产业在世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因而,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科研所形成的一流科技成果,需要及时转化成自主知识产权,并进行知识产权布局,形成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保护,才能真正形成国家竞争力。
面向经济主战场,推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
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创新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科技变革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发展方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每一次重大的科技变革均会催生出一大批新兴的产业群,能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带来经济总量,尤其是经济质量的提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目前已经居全球第二。然而长期以来,尽管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但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也造成了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这样的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方式已不可持续,在三期叠加的压力下,我国正面临着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需要通过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从创新的动力来看,只有直接或间接地形成经济效益,才是科技价值的真正体现。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
面向经济主战场,科技要为经济增长服务,这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上,更重要的是经济质量的提升。因而,必须加快推进科研及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使其真正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总书记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这就要求,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使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科技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的整个过程,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多年来,由于科技管理体制及管理导向存在弊端,一些科技工作者,尤其是高校及科研院所,满足于将科技成果发表科研论文、形成专利、获得奖励,并据此得到职称上的提升,而忽视科技成果的转化。这导致,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及知识产权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尴尬局面,许多成果被束之高阁。尤其是知识产权方面,有些单位的研究过于理论化,而没有贴近实际需求,热衷于专利数量的提升,而不太重视专利质量和成果的转化。而当今社会,尤其一些新兴领域,科技进步突飞猛进。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科技正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一项科研及知识产权成果如果在一定时期内没有转化为生产力,其经济潜能和社会价值就会很快衰减甚至灭失。因而需要创新工作机制,探索有效的工作模式,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在这方面,知识产权服务依然是有效的机制,能够促进知识成果的动态运用和价值实现。国家也正从政策层面积极拓宽知识产权资本化、产业化的渠道,创新知识产权变现和转化的方式。具体而言,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创业投资等各类金融资本与知识产权资源有效对接,加快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为科研及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扫清障碍。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的专利质押融资、专利保险、专利价值分析等正是科研及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的有效融合,有助于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改善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环境,促进创新资源良性循环;有助于建立基于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多元资本投入机制,通过增值的专业化金融服务扩散,推广技术创新成果,全面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有助于引导金融资本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
据统计,2014年专利权质押金额达48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92.5%;惠及1850家中小微企业,较上年增长31.3%。专利保险取得新突破,全面实现专利执行保险、侵犯专利权责任保险、知识产权综合责任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业务运营,全国有798家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投保专利保险,保障金额1.34亿元,其中投保专利执行险的企业数量较上年增长45.7%。
通过知识产权服务机制的有效运行,打通科研及知识产权成果到具体产业的“最后一公里”,使科研及知识产权成果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优化服务。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形成知识产权产业链
科技水平的提升应当是全方位的。但一定时期的科研投入则必须有所侧重,以便于在重点领域积聚力量,形成突破。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科技创新必须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放在首位,要瞄准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需求,全力攻克产业转型升级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推动我国产业和产品不断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掌握一大批能带动技术更新换代甚至颠覆性的战略高新技术占领国际综合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同时带动上下游及相关领域,最终形成具有高附加值的知识产权产业链。
***总书记指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这既有利于我国在战略必争领域打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更有利于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方面,知识产权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已经形成了一些成功经验。例如我国的高铁,在国外对其知识产权的一片质疑声中,从引进技术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企业申请了大量专利,不仅保护了自身的科技成果,还有力地驳斥了某些认为中国抄袭他人技术的谬论。
高铁是一个包含多方面技术在内的系统工程,其涉及车体结构、牵引供电、通信信号、路基路轨、运营调度、桥梁隧道、综合监测等多个技术领域。早在2004年,国家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将高铁作为国家的发展重点。十年来,科技界在通过相关领域专利许可及转让等方式获得他国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攻克了高速转向架等九大核心技术难题,同时将自己的创新成果申请了专利。截至2015年底,我国在高速动车组等相关技术上拥有有效专利超过1.6万件,并已有部分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自去年合并成立新的集团公司以来,以年均申请量超过4000余件的规模迅速增长,在此支撑下实现转型升级,建设了全球领先的高速动车组等轨道交通装备研发体系和制造基地,在高速动车组装备基础技术、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经形成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体系。
目前,中国中车已形成了以10家国家级研发机构、2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9家海外研发中心、45家省部级研发机构协同创新的核心研发力量。正是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拥有的一系列专利所构成的知识产权产业链,使中国高铁仅用十年左右时间就走完了国外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道路,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也站在了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沿,成为“中国智造”的名片。同时,高铁的“高质量、严要求”也带动了上下游及相关领域,例如钢铁、自动控制、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升级。因而,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集中力量攻破关键核心技术,围绕重点技术进行高质量的专利布局,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才能真正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形成国家核心竞争力。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指明了当前我国科技研发急需解决的方向性问题。科技创新既要瞄准未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致力于未来发展;又要把握重点,“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赢得戰略主动;同时还要服务社会,“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为人民创造更多财富。知识产权制度是创新发展的基本保障,起着激励和保护科技创新、促进和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功能。其中,知识产权的“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坚持“三个面向”,以知识产权制度来加快和促进各领域科技创新,才能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作者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
责任编辑:高 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