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美术教材图文运用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4-05-10

■文/郜松瑞 郑州市郑东新区第一小学

教材是教学的第一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最生动的范本。美术教材的编排主要以文字和图例的方式呈现,其中文字言简意赅,图例典型而精美,具有较强的示范性。有效运用美术教材文本与图例资源,无疑是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思路的重要依据。美术教学内容的确定,只有依据教材文本和图例资源确定“教什么”和“学什么”,才能保障教学不偏离方向。

不同教材的文本和图例体现的是编者不一样的用意,作为美术教师,只有读懂教材中的每一段文字,理解每一幅图例的用意,才能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对教材文本与图例资源应用现状的分析

美术教材是寸土寸金之地,教材中的文字虽少却很有分量,并且每一张图片的选择和编排都是编者有用意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研读教材时要利用好这些资源。但在现实教学中,有的老师在教学中曲解了美术教材文本图例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对之进行简化处理,使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自国家提倡美术教材施行循环使用以来,每学期每年级只配一部分教材后,有不少老师因教材数量不够,收发费事等而采取上课时用美术课件替代,或者用了也流于形式。分析这些现状,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美术教材文本图例资源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照搬教材,浮光掠影

教材中的文本和图例是按顺序呈现的,它体现了编者的意图。但有的教师在具体实施时,并非与教材编写流程保持一致。一种现象是教师上课时使用教材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完全按教材的安排去上一节课,通过看图、提问、绘画或制作等方式贯穿整节课,没有教师个人对教材文本与图例的内化、思考和挖掘,没有让教材在备课与学生学习活动中起到有效地融合与贯通的作用。另一种现象是教师往往凭个人经验,对教材上的文本和图例浮光掠影地简单看了看,并没有从编者设计意图、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去深入思考、加工,这样处理教材文本与图例的方法也没有起到应有的实际作用。

(二)看图欣赏,以偏概全

有些教师无论上何种课型都一律以“先自主欣赏,后感受评价”的套路展开教学,课堂上师生间的对话以问答为主要形式,用类似这样的问题:“通过文字你知道了什么?”“欣赏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受?”统领全课。不论是文本还是图例,如果没有理解和分析,何来感受与想法?这种看图欣赏、一概而论的做法,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美术教材上文本、图例的功能与作用,是对教材资源使用的一种浪费。

二、关于教材文本图例存在意义的思考

(一)教材文本是制定教学目标和突破重难点的依据

人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美术教材上的文本资源大致可以分为:课题、导言、图例说明、知识与技法、思考与讨论(说一说、想一想)、创作提示(艺术实践)评一评等几部分,这些文字不但简洁而且大多结合图例出现。教师只有切实分析与理解每一段文字的意思与编排用意,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重点、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才有可能是有效真实的。

其步骤为:首先,要对教材中提供的文字,包括课题下面的导言、思考讨论、知识体验和艺术实践里的具体说明等文本资源进行分析,从而对文本要传达何种“信息”有所了解。弄懂教材文本中要教会学生什么,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内容。其次,再根据个人对图例的理解与把握确定出某一课的教学三维目标,从目标中就会衍生出该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以人美版美术教材一年级下册第5课《太阳》为例:

教材中呈现的文本资源从教材所提供的文本资源中,可以获得这些信息:第一部分(导言):“世界上虽然只有一个太阳,但是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中,它却千变万化,充分显示了人类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古到今都有表现不同太阳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在了解太阳文化及欣赏太阳作品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第二部分(思考讨论):“1.说一说:生活中的太阳和神话中的太阳有什么不同?2.看一看:本课中的作品是如何表现太阳的?它们给你带来了哪些联想?3.想一想:你准备把心中的太阳打扮成什么样?”通过直观形象思维的比较,认识艺术作品中的太阳和生活中的太阳有什么不同,用自己的想法表现心目中的太阳。第三部分(艺术实践):“请你用可塑材料和小伙伴一起创作太阳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通过直观形象思维的比较,认识艺术作品中的太阳和生活中的太阳有什么不同,用自己的想法表现心目中的太阳。第三部分:交代使用可塑性材料,如,橡皮泥等和同学采用合作的形式创作表现太阳。

根据对这些文本资源的分析理解,我整合得出了《太阳》一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太阳及相关文化知识,采用揉、捏、粘、压等彩泥塑造技法表现太阳。2.通过欣赏比较认识艺术作品中的太阳与生活中的太阳有什么不同。3.在动手表现多种太阳五官、光芒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做事持之以恒的态度。根据教学目标我得出的教学重难点是:用彩泥塑造的方法设计制作出富有变化的太阳脸和光芒。

(二)教材图例是学习活动的示范和引领

美术教材中的图例是学生进行创作的范本,它不仅是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参考,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引与提示。不同类型的图例传达着不同的信息,也体现了不同的学习意义,图片大小、位置、顺序的安排均反映了编者的意图。教师要充分发挥图例在美术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使它成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感官体验和视觉识读能力的有效资源。

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的图例按类型大致可分为:经典作品、技法表现图、学生活动图、优秀作品等。

教师可通过“品读”这些图例资源,发现教材的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人文信息与技术信息,以及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体会图片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如:每一课的经典作品赏析部分,一般安排的都是艺术名家或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艺术名作,教师在授课前,要深入了解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及美学价值,要善于从经典中让学生感悟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编者安排在每一课中的学生活动图例,目的都在于营造一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拉近创作距离的氛围,即书上的学生都能做,我也要试一试。创作表现过程图和优秀学生作品展示,都为学生和老师在读图中突破了表现的重点和难点,从而给学生的创作指出一种导向,让学生心中树立起我也要做成什么样这样一种目标。

有效的读图与思考不仅是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行之有效的方法,更是学生创作时掌握技能技法的一种参考。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告诉学生图例的作用何在,教材上为什么要提供不同形式的图例,以此使学生明白教学中的图例是创作时的参考和借鉴。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图例的赏析和理解,了解美术课上学生作业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欣赏美术图例时,要注重教学目标的落实,让学生带着目的去欣赏、感知图例中作品的表现形式和主题思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还可以对图例进行适当重构,这样对学生学习更有示范和指导意义。

三、有效运用教材文本图例的实践

(一)活用教材文本与图例

美术教材上的文本与图例是编者经过一定的实践与验证,重组与构建在一起的。教师在运用时,可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进行适度的筛选与修改。有些文本提倡的思想可以渗透到教学中呈现给学生,有些图例离学生的经验较远或与教学目标有偏颇,也可以在教学中不给学生呈现。同样如果有些教材上安排的是系列性的图例,可以根据学情采用替换的方法对教材上要提供给学生欣赏探究性的图例进行革新。

例如:在执教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4课《材质的美》时,教材上呈现的是霍去病墓石材马、金银舞马纹衔壶、不锈钢雕塑马,编者的编排意图是:以不同材质的马为探究对象,感知同一主题用不同材质去表现会给欣赏者带来哪些不同的感受。考虑到石马、金银马和不锈钢材质的马学生没接触过,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一定差距,我就把这些图例换成了毛绒玩具马、玻璃工艺品马和学生小时候玩过的木马作为感知对象,这样的处理一来学生乐于接受,二来同样也会达到教学预设的目标。

(二)分析教材文本与图例设计教学流程

首先,要对教材中提供的文本资源进行分析,从而对教材文本资源想传达的何种“信息”等要有所理解。其次结合图例的编排顺序思考:教材中想呈现给学生的有哪些信息,哪些信息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经验能接受,是应该掌握的;哪些信息是学生从没接受过的,属于新内容,设计教学时要从趣味性、易理解性等方面进行重构,最后再以自己设定的教学模式把这些信息融合进去,经修改完善就会形成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教学流程。

例如:在执教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5课《做笔筒》时,我是这样分析教材文本与图例资源而设计教学流程的:教材三个版面安排的文字资源分别是笔筒简介及象牙笔筒简析、分析笔筒、制作笔筒提示;教材上安排的图例资源依次是:清代不同材质的笔筒、笔筒制作的方法、学生活动、学生制作的笔筒。依据教材文本和图例所呈现的信息,经过整合,我认为首先要把笔筒放在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然后从材质、造型、装饰上去分析笔筒,其次用教材上的笔筒制作图例结合示范让学生去探究笔筒的制作方法步骤,最后是学生制作笔筒和教师组织展示评价。根据分析,我设计出本课的教学流程是:笔筒历史文化→欣赏清代笔筒的材质、外形和装饰→探究笔筒的制作方法→学生制作笔筒→教师巡视辅导→笔筒的展示与评价……

(三)在文本与图例的解析中掌握创作方法

利用美术教材中的“技法点击”、提示性文字和辅助认知图、方法步骤图,通过视觉图像和简单明了的话语,让学生自己理解形象、直观的信息,从而掌握一定的创作方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连续性步骤图和简单的口头提示语,还可以让学生对看不懂的画面效果或还未完成的制作方法,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视觉印象,从而在直观上加深了学生对艺术创作方法步骤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使用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第6课《节节虫》时,教材安排了三个版面,第一个版面为:塑料瓶、纸卷、胶卷壳、塑料餐具、卡纸折叠等材料制作的各种节节虫,这为教师启发学生广泛准备制作节节虫的材料给了提示,第二个版面分四幅图解卡纸制作节节虫的具体方法,文本资源为“说一说:1.节节虫由哪几部分组成?身体有什么特征?2.看一看:节节虫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身体连接可以用哪些方法?3.想一想:怎样装饰更美观?”和一个小提示:“节节虫的身体是一节一节重复排列的。”图文联系起来自然就会弄懂节节虫的制作要点,即1.节节虫的身体是由头、身、尾三部分组成的;2.各种废旧物品单个重复串联都可以做成节节虫的身体;3.身体的连接可用穿绳、粘贴组合等方法;4.用绘画、剪贴等方法可使节节虫的身体装饰的更美观。文本和图例总结出的制作要点其实就是制作节节虫的方法步骤。第三个版面上是学生展示作品和用玉米棒、长条形气球、稻草、秸秆制作的节节虫,这些图例的安排体现了编者拓展制作材料的意图。

文本与图例是美术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意义在于指导教师教什么,让学生明白该学些什么。对于不断革新的美术教材,教师应该做的是先“读懂”它上面的文本与图例,读懂编者选择每一幅图例的目的,读懂编者安排这些文字想要表达的意图,考虑学生赏析图例时可能遇到的问题,预设教学中应该侧重的教学重难点。只有熟悉美术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才能让美术教材的文本与图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价值,才能使我们的美术课堂灵活起来、丰富起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