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散文类文本解读研究

时间:2024-05-10

杨燕

摘 要:文言散文篇幅较长、结构复杂且文字艰涩,所以一直是很多学生感到畏惧的,尤其是背诵的要求更加重了这种畏惧感觉。因此我们有必要做好初中语文文言散文类文本解读,不断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本文具体从“扫清理解障碍,注重字词积累”“发掘文章思想,体会人文美”“加强文本诵读,培养文言语感”这三方面出发,来探究怎样在文言散文类文本解读研究的基础上做好文言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散文;文本解读;诵读

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录了一定的文言散文,入选的文言散文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时代性,虽为古时言、古时事,却有穿透古今的一种内在力量,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为学生做好这一类文本的解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的思想人文之美。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扫清一些字词的障碍,注重字词的积累,在不断的诵读中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一 扫清理解障碍,注重字词积累

文言散文的遣词造句比较自由,不用韵,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不如古诗词那样容易阅读。因此,其也在很大程度上被学生视为了“洪水猛兽”。在开展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离开了教师的引导很难读懂文言文,理解不了文本的内容。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十分需要为学生扫清理解上的障碍,即扫清字词句的障碍,逐渐使学生积累一些文言字词句的用法,在日常的学习中夯实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答谢中书书》为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山水小品,全文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非常具有可读性。尽管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已经是八年级了,但其文言基础仍然相对薄弱,文言阅读能力较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弄清课文的含义,积累关键字词。在教学这篇文言文时,笔者先范读了这篇课文,使学生初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语言之美,之后,笔者要求学生自由阅读,参考注释并借助工具书来理解文句,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这一基础上,同桌之间先相互交流,解决疑难问题,然后笔者提供适时的引导。之后笔者也将重点字词进行了解释,以解决学生在理解上的障碍,如晓雾将歇中的“歇”字表示消散的意思,“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与”表示欣赏的意思。这样学生逐渐在扫清字词句的障碍中理解了文意,积累了一些字词的用法。

二 发掘文章思想,体会人文美

可以被选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文都是历代的名家名篇,是几百或几千年来流传至今的文章,饱含一定的思想之美和人文之美,可以给予学生不同程度的思想熏陶,而且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学生对其缺乏兴趣实在是一种遗憾。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探索语言背后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情感思想。

例如,《与朱元思书》一文,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官场和世俗的厌弃之情,体会作者的清高隐逸之情。但同时,在教学时为了更好地结合时代特点,笔者又为学生做了这样的引导:如今不建议大家消极避世,我们应在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待作者的这种态度,作者能够在当时黑暗现实中洁身自好也算难能可贵了。在理解了本文的思想之后,学生们就不会觉得文言散文中的这些内容枯燥了,取而代之的是认为其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在体会文言思想的过程中受到心胸旷达、志气高远的感情熏陶,最终能够借鉴这种思想来不断完善自身,不断地超越自我,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的开阔。

三 加强文本诵讀,培养文言语感

在初中文言散文教学中,可以说诵读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诵读应该贯穿于整个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在解决了通假字、生僻字、多音字和一些语句方面的障碍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更好地解读文本、体会文本。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节奏,注意停顿词的作用,如乎、也,同时也注意语气的变化,注意抑扬顿挫以及轻重缓急。

例如,《三峡》一文中许多内容采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学生在诵读时务必收放有致,节奏感强烈。只有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语言的优美,进一步感知作者美好的情怀和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又如,在教学《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篇文言文时,为了增强诵读的趣味性,切实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笔者在学生顺通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分角色读,学生应该能够在这种情境中把握人物语言,能够把自己就当作文章中的庄子和惠子。这样就把文言文读活了,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也就真正懂了课文。

总而言之,初中文言散文教学是促使学生了解我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身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要做好初中语文文言散文类文本解读,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以使初中生们能够真正地体会文言散文的价值和魅力,打从心里愿意了解文言文、学习文言文。

参考文献:

[1]胡蘅蘅.初中文言散文阅读学习指导策略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2]强晓华.初中文言散文教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