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实践活动中培养少年队员志愿服务精神

时间:2024-05-10

黄金萍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大家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衣食住行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使得大家对于精神需求的要求越发高。当大家不再为生存而担忧,那么帮助他人、提升自己、健全自身塑造一个和谐稳定的人际交流场景以及社会环境就成为了大家所迫切需要的内心需求。这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变化,志愿服务取得了不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参与到志愿中去。论文就实践活动中培养少年队员志愿服务精神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实践活动;培养少年队员;志愿服务精神

十九大报告之中提出“培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少先队员实施善真五彩课程,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着重强调:课程要教导指引中华少年儿童从小立志、有追求、热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少先队的主要责任就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以“善真五彩志愿活动”为前提,少先队有针对性的开展“志愿者服务”,对队员志愿服务精神进行培养,引导队员关心祖国、社会、环境等问题,重视社会所需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养成社会责任感,增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科技发展、队员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关联。

1 培养少年队员志愿服务精神的价值

志愿者又叫义工,是指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合理应用社会现有的资源,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为帮助有一定需求的人,尽自己的努力、符合实际情况,且具备一定专业能力、技术能力、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开展各种形式的少先队活动,能够有效减少队员的学业压力。在不断研究学习和校本课程创新中,能够将丰富的活动课程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运用,丰富了活动课程的内容,更加有助于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加强了教育活力,充分体现了课程的价值,对培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有着巨大的作用[1]。

2 加强队员志愿服务精神的有效对策

2.1 与日常管理结合

根据队员成长需求、校园管理需要,将志愿者活动与班级、校园日常管理相结合,使得公益活动能够融人班级、融入年级、融入校园,使得善真奖赏出现在班级中,让队员们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去,充分体现队员们的主体性,培养队员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2.2 大节点活动整合

充分发挥植树节、雷锋日、端午节、重阳节、志愿者日、“九一八”、国家公祭日、校园善真文化节、体育节、科技节等等重大节日的价值,开展“绿色环保活动”“走进养老院”“学习雷锋好榜样”“宪法知识宣传活动”“模拟法庭活动”“清明节扫墓”等等一系列活动。使得普通的节日具备不同的含义。从而有效培养队员志愿服务精神。

2.3 与校园社团活动相结合

与校园善真小礼仪、善真小记者、善真服务社、善真少儿科学院、善真合唱团等等社团进行沟通合作,加强社团活动与培养队员志愿服务精神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社团的作用,校园内外积极主动的组织志愿者活动,进而培养队员志愿服务精神。

2.4 与社区公益机构活动相结合

充分發挥教育机构资源的作用,将五彩善真课程系统化。根据队员年龄段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合理选择社区公益机构,配套有关的辅导员进行相关活动,加强学生的能力。孩子的教育不光是在学校更不可或缺的就是家庭教育,做好家校合作为孩子营造更美好的未来。

3 培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效果

3.1 加强了队员当家做主的民主观念

过去,队员们一致认为认为搞活动就是辅导员老师必须做的事情,只需要跟着做就可以了,可是,现在大部分队员们都认为,少先队的内部事务应当通过队员参与投票进行决策,少先队的活动应当是队员自己组织、设计策划、安排实施。这变相的加强了队员的组织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2]。

3.2 学习习惯与态度的改变

志愿者课程看重对学生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学习,能够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过去的旁观、接受朝着主动参与、认真投入前进,通过对这种主动参与、投入情况的培养,学生的倾听、质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以及手段会慢慢的养成。学生们会变得更加阳光自信。学生们能够主动的参与到与他人的交流中去,将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

3.3 认知方式的转变

学生从过去被动接受知识朝着运用已有学习热情、学习能力、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养成一个独特的学习品质。学生们变得更加善于交流合作,学会尊重他人的意愿,与自己的伙伴搭起不错的人际交流关系。

4 结语

总的来说,对队员进行志愿服务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有助于学校的管理班级的管理以及年级的管理。对维护社会稳定、国家经济发展有着不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梓叶.浅谈志愿服务在高中养成教育中的作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7):1.

[2]陈佩颖.浅谈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精神——以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服务礼仪》课程为例[J].大庆社会科学,2019,(1):141-142.DOI:10.3969j.issn.1002-2341.2019.01.04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