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困境及出路分析

时间:2024-05-10

徐圣芳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快速推进中,而这不仅提高了农村的经济水平,还给农村小学的德育管理带来较大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能够重视德育教育,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成长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困境,并提出几条解决之路。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困境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给农村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也影响到德育教育。城镇化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贫富差距逐渐增大,生活环境也发生较大变化。在此情况下,农村小学德育教师需要分析和研究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技巧,从整体的角度不断优化德育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多样化德育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将少先队的作用发挥出来,促使学生能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 城镇化进程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困境

首先,从德育观念的角度来说,城镇化加快了社会的转型,无论是教师的思想观念,还是家长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随之受到一定的影響。道德秩序正在逐步发生变化中,农村里的伦理秩序也随之发生一定变化。在尚未构建全新道德价值体系的背景下,法制建设也未能紧随建设步伐,这就导致农村中出现了较多道德缺失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给德育教育带来消极影响。

其次,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城镇化使得农村地区的贫富差距日益凸显。部分农村居民在第一时间抓住机遇,从而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部分农村居民未能抓住机遇,仍旧依靠农业进行生存。而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德育问题的发生,如孩子出现偷窃行为、攀比行为、冲突行为等[1]。

最后,从生活环境角度来说,在城镇化背景下,社会流动性逐步增强,这就导致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始接触更多多样化的生活环境,生存际遇也具有一定的差距。农村小学的学生也逐渐开始接触网络,其非常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逐渐产生消极情绪,并且这种情绪清除的难度较大,也给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多消极影响。

2 城镇化进程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出路分析

2.1 改革和创新德育教育工作

面对城镇化加快的情况,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重新定位德育教育工作,需要从民主化、城市化以及农业现代化,重视现代德育教育思想、理念的传播,不断优化和完善德育教育工作。改革和优化德育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既包括内容方面的改革和优化,还包括方法的调整。从内容的角度来说,需要教师能够格外重视诚信道德、现代公民意识、网络道德等;从方法的角度来说,需要教师能够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优化和完善德育教育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从他人处积累更多德育教育的经验,同时还要全面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构建出一个具有开放性、信息性的德育教育。

2.2 提高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者需要正确全面分析和了解城市化进程,了解其所带来的影响,了解当前农村发生的变化,尤其是不同价值观对学生带来的影响[2]。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如今快速变化的情况和时代,重视德育教育,切实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其能够具备科学的选择能力,拥有较强的道德判断能力,使学生无法在当前社会中逐渐迷失自己。例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活动,如“如何看待网络交友?”、“应不应该扶起摔倒的老人?”,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观念,正确看待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道德现象,切实提高学生选择能力和辨别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学会摆脱老年人的传统思想束缚,而这就需要促使学生能形成良好的独立人格。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还需要提高其公德意识。

2.3 借助少先队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少年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对学生道德思想、品德品质产生积极影响[3]。因此,德育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认识到少先队的特殊性,增强其影响力,发挥其原本的功能和作用,经常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活动。例如,农村小学需要创设“文明校园,从我做起”,同时还需要渗透卫生、文明、礼貌等方面的内容,促使学生能够逐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3 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受到城镇化的影响,出现了较多的教育困境。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需要认真分析当前的现状,了解城镇化带来的影响,摸索最佳的德育教育方法,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活动,发挥少先队的特殊作用,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欧加刚.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学责任教育的探索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19(20):13-16.

[2]傅思琪.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环境的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3]郭锦添.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德育的难点与突围之道[J].课程教育研究,2019(01):49-5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