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乔征花
摘要:在新课标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学生们的自学能力,不局限于只靠教师的手把手教学。在过去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像在扮演独角戏,一个人在讲台上讲着书中的知识,学生永远是在被动接受。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极差,没有参与的感觉,自然无法真正融入课堂中。正确的教学就是在教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而不是刻板的被动接受知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个很重要的事情,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培养学生;预习任务;整理错题;自由讨论
学习中的所有问题,都需要学生们自己去解决,而不是一味的靠着教师去解惑。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现,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语文在初中的教学中是重中之重,也是较为难学的一门课程。这时候,学生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于教师教导的课堂中的知识,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自行补充课堂之外的知识,自我提升。
1布置预习任务
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一味的学习书本知识不是一个正确的方式。教师应该学会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在课堂之前,教师要学会提前布置预习的任务。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预习的过程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慢慢探索新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揭开新知识的那种快感,还能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召力,借助预习任务,让学生们慢慢学会自己去探索知识,自己去完成要完成的任务,培养了兴趣,也锻炼了能力。
例如,我在给学生们讲授初中语文《藤野先生》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会提前让学生们预习课文。并布置几项学习任务,让学生自行查阅工具书和课外资料,借助网络,会读写书中重点字词,并了解作者等文学常识。再自行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划分文章层次。掌握作者的描写手法,初步的了解文章的主角。我会在每个任务的下面布置几道和任务相对应的小题,有利于学生自我检验学习的效果。先粗略的读课文,给文章分好段,归纳总结段落大意,将段落大意与自己的理解写下来,上课的时候进行提问。
2自主整理错题
在学生自主整理错题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和自我修正的过程,他会让学生对做错的那些题印象深刻,自然也就对一些类题的认识逐步加深。对于每一次的学习和总结,学生都需要自己去总结出自己的不足,将自己做错的题收集起来,整理成一个类别,慢慢的去吃透、去理解其中的知识。而不是,在做错之后,知道正确答案就放在一边不看了。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整理错题就是在反复自我检验,提高自学能力。
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述《三峡》这篇文言文的时候。我会先按照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讲述课本中的重难点,在学会基础知识之后,我会要求学生自我检验。因为文言文对于初中语文来说一直是个重难点,所以在学习完之后我会对学生反复的检验。首先是文中的生词,然后是重难点的句子。我一小测验的方式来检验学生们的掌握情况,在每次测验之后,我会让学生们将自己写错的字词抄下来,整理在一个错题本上。将翻译错的句子也写下来,在每次语文早读的时候拿出来多朗读几遍。在整理纠错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理解更加深刻了。
3小组自由讨论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足够的参与度,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教师不再全程自己讲述。教师只是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剩下的重点难点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就需要学生们自己进行讨论。而教师需要将学生们分好组,按照一定的原则分组,在课堂上,学生们按照分好的小组自由发言,讨论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互帮互助,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提升,自主学习。
例如,我在讲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言文给学生听的时候。我会提前将学生们按照成绩分好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组长要起到带头作用。在课堂上,我会先给学生讲述课本上的知识,让他们大概了解本文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给他们划好重难点,再将任务布置下去,每个小组的任务不一样,接着我给他们布置一些相关的题目,在讨论问之后开始做。之后他们便开始在小组中互相讨论,一起探讨着文章的重难点。我在旁边转悠,不时的给学生们解决困惑。以这种方式,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学。让学生养成自学的能力,不需要教师教,便可自己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提前布置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高。再让学生自主整理错题,同时自我检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教师运用小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好小组,在课堂上学生自由发言,讨论相关的知识,锻炼他们的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