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高职院校基层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研究

时间:2024-05-10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的重要关系,进而逐步阐述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的作用,对协同创新理念进行分析和总结,建立完善协同创新的队伍体系,搭建协同创新的新型理念和实践平台,努力拓展创新的形式以及载体等重要措施,让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两者实现协同发展,让合力的作用远大于单一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协同创新

引言

***总书记曾在科协、科技界的委员联组会发表过非常重要的讲话,其讲话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统筹协调的重要作用,努力促进协同创新的发展。协同创新目前已经成了时代发展的主流模式,协同创新理念为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建设的新形势下彰显了非常有意义的启示。

我国高职院校的目标是育人,通过在党建领域和思想政治领域的多因素、多主体实现协助、互补、协作的方式,逐渐探索出适合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育人的新型机制。经过实践以及归纳分析,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创新研究攻克“业务、党务”分割的难题,为高校和谐理念、科学理念以及创新发展理念保持长久有力的动力并创建坚实的基础保障;提升党建工作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通过做好党建的研究工作去推动实践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实现育人的高职院校目标;努力发挥我国基层党组织在高职院校中的稳定作用,通过基层的党组织建设,积极发动全体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积极性,强化我国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职院校的政治宣传工作、文化建设、全体师生的队伍建设以及群团的重要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发展,在科学发展和竞争方面做出了完美的转化。

一、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创新关系研究

“协同”实际上又可以称之为“协和学”或者“协同学”,这是德国非常有名的物理学家哈肯早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新理念。协同理论认为,任何系统都需要与外界的环境进行能量、信息以及物质的交流,一旦这三种交流有所缺失,那么这种系统就会处于比较孤立的状态。这种孤立的状态会对有序的结构显现出破坏性,让整个系统都有可能失去生机和希望。从协同理论的广泛应用范围来看,目前已经在自然界的科学领域和人文社会科学的领域等重要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研究成果。基于此,把协同理论引用到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新型研究工作中,在我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发展方面、在我国高职院校现实问题的解决中都会起到比较积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系统中,其要素包含多种,例如教师、高校管理者、学生群體等,每个要素之间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协调、合作以及同步的关系。两者的结构要素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差异性以及同一性。系统理论的实践应用对我国的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融合、发展以及协同都提出了非常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

(一)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同一性

1两者在指导思想和目标方面具有同一性

在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要的目标和指导思想。高职院校在我国当今教育建设中,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的办学主导方向,只有我们始终坚持科学、正确的指导方向,才能够为我国社会培养出符合国家建设需求的、合格的、高水平、高素质的重要人才,并让这些人才实现全面发展。

2两者在教育重点和内容方面具有同一性

在高职院校中,其主要的内容包含思想政治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全体师生的组织作风建设等多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思想建设,换而言之,师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是我国高职院校党建的基础性内容、重要内容。两者的工作重点和内容的关系具有互为依托、有机不可分割的特点。

3两者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具有同一性

学生在校园里占据主体地位,学校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大学生合理的价值和利益诉求,让我国的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让他们在学校获取的知识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因此学校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应该加强其实效性、针对性,让其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因此两者在工作的途径和手段上具有共同的目标。

(二)高职院校基层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差异性

1二者的概念有所差异

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是指在马列主义、毛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之下,在我国党组织的指引之下,全面建设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这种科学的体系作为师生的武装,有机结合社会需求和院校建设,解决实际性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也可以称之为思想教育,它具有启发人们觉悟、教育人民、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动员师生树立长远目标并增强实现目标动力的作用,

2二者的理论基础有所差异

高职院校的党建属于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应该归类于我国政治学学科的领域,是我党建设非常重要的组成,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导方向。思想政治工作归类于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应该划分在马克思主义学科的重要范围,其具有很明确的价值导向。

二、高职院校和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的策略研究

在我国具体的实践工作中,高职院校在党建方面和思想政治方面在指导思想上应该以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为最佳结合点,其根本应该是为我国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需要解决的任务应该是解决校园内共同存在的问题,整合现有资源的创新形式,让其形成合力,这样不仅仅可以最大化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国高职院校中的党建作用,还可以强化它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在指导思想上需要融合与协同

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的指导思想。在我国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理论成果是先进的科学发展观,该发展观是办学治校始终应该坚持的理论依据,因此这也对基层党建工作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在协同发展和融合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借此让教育以质量为核心,提高其内涵发展。在实际中,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政工作协同融合机制一定要进行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时刻谨记,思政工作的有效保证是党建,这直接决定了我国思政工作的发展成效。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两者之间的区别,让相互的优势可以实现互为补充,寻求最佳契合点和发展平台,互利互益,让两者真正发挥协同发展的巨大潜力和作用。

(二)在机制方面进行有机融合与协同

我国的高职院校应该着力构建全方位的党建以及思政机制、长久的相互促进机制。在途径、渠道、手段方式、理念等方面大胆创新。一方面是把我国重要的党的基本纲领、经济理论、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等内容与我国的思政工作科学地结合起来,进而将其融入到学校教育、科研和管理的工作中,让两者实现良性互动,相互融合的新模式;另一方面,应该在制度上勇于创新,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师生队伍的全面建设、师生的社会实践工作等都需要有强有力、持久的机制作为保障。院校的各个部门之间应该相互配合、从宏观角度总领全局发展,强化党建和思政教育的协同作用。

(三)方式与内容角度的协同与借鉴

1思政课堂和党校结合,共同推动党建与思政的相互发展

在高职院校中,應该将思政理论融入党建的深入研究之中,进而发展新的观点、思想和理论,借此让我国思政课堂和教育内容得到丰富,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积极主动的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多关注党的重要会议并领略其中的会议精神、多去感悟***的系列精神讲话等重要内容。此外,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自身的长处作为思政工作发展的重要平台,党校的授课内容不应仅局限于我党的发展史和党的章程,更重要的是融入我党坚信的理想信念、高尚品质、道德观等思政教育内容。

2充分利用学生公寓、校园网络等新媒体技术进一步强化党建以及思政之间的契合度

我国院校的学分制度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推进,学生所居住的公寓是学生共同生活、学习的重要交往场所之一,因此可以将党建逐渐的渗透到学生的公寓里面,让大家更容易接受其内容,扩大思政和党建的覆盖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协同创新研究方面一定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工作,培养更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在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和思政工作中,学校一定要给予其高度重视程并加强教师及学生对二者的重视,结合自身院校实际特点寻找更多的方式进行协同创新,最大化的实现基层党建和思政工作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南亚娟, 苏玉波.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路径探索[J]. 理论导刊, 2018, 406(09):98-102.

[2]韦家旭, 仇萍. 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路径探究[J]. 改革与开放, 2017(16):47-48.

[3]杨宇. 论新时代高校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工作——兼论民主党派政治共识教育[J]. 继续教育研究, 2018, 243(11):90-93.

[4]蒋裕来. 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研究——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16, 30(2):15-18.

[5]宋晓欣. 基于专业使命教育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索与实践——以北京物资学院为例[J]. 思想教育研究, 2018, No.288(6):136-139.

[6]赵双双.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分析[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6).

[7]俞德海, 李丽兵. 协同创新, 资源优化, 服务育人——基于江南大学环境中心“三协同六育人”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J]. 高校后勤研究, 2018, No.196(07):45-47.

【基金课题:2018年基层党建工作研究与创新项目:《新时代基层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8DJ-25 】

【作者简介:王崇景(1972.4—),女,硕士研究生学历,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河南省延津县人,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