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教育现状探微

时间:2024-05-10

王春雨

摘要:国学经典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育人化人、文化传承的需要。国学经典对学校德育的作用包括提升民族认同、促进道德养成和提升人文素养。经过百年艰苦奋斗,当代中国主动回归文化生命的自覺,想要重建和倡导一种更加健康的人类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中国圣人的经典中昭示了几千年,也在中国人的历史中探索了几千年。

关键词:中职语文;国学经典;教育现状;改善举措

1 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教育现状

1.1 应试教学目标下国学经典教育考点化问题突出

所谓应试教学,是指师生追求“标准答案知识”及其知识的标志——分数。因此,国学经典研习在知识点、考点的指引下将气韵生动、情思充沛、蕴含中华文脉的文本简缩为考点符号的象征物,如实词、虚词、句式、字字落实的翻译等零碎的考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在这些琐碎的考点下匍匐前行,忽视了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方法、语言的简约雅致、文章的考究和谨严、个体生命的灵动丰盈、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1.2 国学经典教学内容碎片化倾向明显

以往的文言文教学过于关注知识点,注重对文言文本语言细节的把握,对单一文本局部讲解、分析得过细过碎。教学内容的碎片化,使得思维创新容量不够,但在零碎的考点上又难度超标,这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还不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长此以往,学生既不能掌握古代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又不能获得统整的国学体系和宏观的文化视角。

1.3 国学经典教学方法固守“讲习中心”观念

以考点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碎片化,必然导致教师在国学经典教学时把学生当作容器,忽略学生间的差异,也忽视知识的体验和建构,仅将知识不断地加工搬运,试图注满学生心智的杯子。国学经典文本的语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些文本与作者独特的心路历程相关,书写着个体独特的内心世界。以讲习为中心的国学经典教学,学生不会获得作者认知自我、认知世界、认知文化的视角,难以积累作者表达感情、思想的手段和方法。

2 中职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教育举措

2.1 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

教材中国学经典的内容,主要是历代的诗歌和散文。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很难一开始就从心理接受并喜欢上那些看似深奥晦涩的文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在课内课外丰富教学形式。课堂之上,可以创设有效互动的课堂氛围;或有选择地插入一些有趣的人文故事,或根据文本进行一些角色朗读,让学生走进历史的人文环境中去。课堂之外,可以让学生排练一些合适的课本剧,或举行古诗词诵读大赛,或进行国学经典相关的书法比赛及国学经典读后感征文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国学经典的氛围。通过课内课外丰富多样的活动,唤醒学生对经典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2.2 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渗透经典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或教材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国学经典融合到对课文的学习巩固、拓展迁移等环节中。当前我们语文教学中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在其中设计了三个板块,即“我预习了、我要学、我学会了”。在“我预习了”这一环节中,可以针对不同的课文,设计相关的国学经典教育。例如,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我们在“我预习了”中设计了让同学们收集有关孔子及其《论语》的知识。从同学们反馈的情况来看,他们不仅收集到了孔子的基本知识,还对孔子的思想也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这就对课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学习诗词可以与相同题材的诗词进行链接,与相同意境的诗句链接,也可以与相同风格的诗人链接。例如,教学《诗经》二首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诗经》中的诸多诗句,历数了其诗作中千古流传的名句。

2.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经典的阅读,离不开思辨。“思”指的是思考;“辨”指的是辨析,国学经典的思辨性阅读,即是指在阅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要同时进行理性的思维活动,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和辨析。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读者借助文字这一媒介与作者进行交流的活动。这种交流,不是作者单一地诉说,读者纯粹地接受,不是作者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读者借助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读者先是借助文本了解作者的思想,接着是对作者的观点提出质疑,然后再与作者进行分析讨论并形成判断,最后有选择地批判性地接受,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

培养学生阅读国学经典时的思辨能力,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够引导学生对文字产生理性的怀疑精神,不盲目信仰经典。如在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林冲这么一个原本安分守己甚至可以说是委曲求全的人,却最终拔刀杀敌,落草为寇?林冲的行为能不能称为英雄行径?林冲有没有其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换成当今的社会,林冲的做法可不可取?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林冲的遭遇,是社会的悲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林冲的反抗,是必然结果。但是,林冲最后拔刀杀人的行径,在当今法制社会却是不可取的。

3 结束语

总之,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半段,对他们而言正是树德立人的关键时期,心智尚不成熟的他们,凭着有限的认知,难以接受传统的德育教育,而语文课堂本身就是“育人”的过程,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通过耳濡目染,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罗素娟.区域内义务教育国学经典课程设置与实施研究[D].湖南大学,2017.

[2]杨秀东.校园教育融合国学的创新发展[J].亚太教育,2016(33):263.

[3]苟雪柳.国学经典教育在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价值与应用[J].文学教育(上),2016(11):74-7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