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刘彩平
摘要:在现代教学理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的培养,还要注意素质教育,即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在初中这段学生极为敏感的叛逆期,教师要尤其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全面发展
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很清楚的认识到初中的学生与向学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有极强的自我意识,不再像小学时那样老师说什么就认为是什么,而是有自己的观点。同时这也是他们最为敏感的时期,对外界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其实很局限,但自认为很了不起,也有很强的想要与老师作对的叛逆心理,然而,这也是他们行为意识和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初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其纠正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从思想上植入道德观
在现代教育观看来,人才培养的在高层次就是伦理道德层次,而基础层次和智力层次都是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之上的。***总书记指出“当代青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做引导,那么无论这个人有多高的智商和情商,他也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具有更强的思维塑造能力,它侧重于对学生逻辑和理性的培养,在思维的严谨和辩证方面的教育也有一定作用,可以更深层次的提高学生的精神品格。将德育渗透初中数学,无疑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会发挥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牢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在合适的时机加强学生的价值引导,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在行为上以身作则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可以说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久的群体,心理学研究表明老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也是最明显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学生的密切关注,其中也不乏模仿的示例。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言传身教,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满怀热情,严于律己,一丝不苟,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尤其在为人处世方面,仪容端庄、用语文明、有礼有节、从容冷静,遵纪守法,身体力行。
三、在课堂上注重实效
课堂是教育活动进行的主要场地,而道德教育应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要牢记德育并不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而是渗透其中的。相关实践已经表明,专门性的、牵强附会的、“穿靴戴帽式”的思想教育,往往会取得相反的效果。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实践活动,一种思想交流活动。人们行为的养成都要经历认知、理解、模仿、成型的阶段,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实效,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养成良好的行为。
例如,老师可以制定一系列的课堂行为规范并要求学生履行,诸如遵守集体的学习和行为规范,按时按量完成学习作业,自主学习时加强自我约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同时也可以制定一些奖惩措施,加强学生的参与性。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采取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挖掘数学历史,培育民族自豪感。
在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史上,数学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诸如刘徽的割圆术、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勾股定理、珠算等,这些研究成果都比外国早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插入一些中国古代数学成果或者知名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例如《圆》的一章中,教师可以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对圆周率的探索过程为导入点,从刘徽到祖冲之,中国数学家在艰苦的环境中依旧取得了领先世界的研究成果,这对中国学生而言会是极大的荣耀。
(二)以优秀数学家为榜样,树立自信心
古今中外,没有一位数学家是随随便便成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尤其注意那些脑子很灵活,但有点懒惰的学生,拿有名数学家的例子,比如自学成才的华罗庚教授、数学大师陈景润、法国数学家帕斯卡等,讓学生认识到,天才也是要靠勤奋的,帮助学生纠正学习理念,正确对待学习任务,同时也经常性插入数学家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信心,激励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怕挫折,勇敢前行。
(三)以科学为指导,培养辨证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也要让学生从小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意识,在教学中有目的的渗透相关内容。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充满辩证法的学科,数学起源于生活而作用于生活,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辩证法的魅力,在实践中体味什么叫相辅相成、有机统一,让学生可以初步形成辩证观。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适当传递一些辩证法的内容,比如:数学是不断发展着的,世界上没有一种事物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解决任何问题都要立足于实际,不能仅凭主观臆想;加与减、乘与除、正与负……看似相反,实则是对立统一的存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可以让学生提前感知唯物主义辩证法,获得一定认识。
新时代、新人才,在素质教育大行其道的时代,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将德育渗透到数学学习的方方面面中去,在无声的交流中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在无形中将数学思想内化为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教学大纲》;2000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2001.7;北师大出版社
[3]《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心理学》1983;克鲁捷茨基;上海教育出版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