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教育对学生的“育人”功能

时间:2024-05-10

肖建民

摘要: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教育的含义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可见,教育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其价值更体现在对人的培育功能,让人能够在社会群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明水平和道德修养,从整体上促进社会文明水平的进步和提升,这也是担任教师所必须承担的重任。在语文教学中,积极的文章总是能够带给人激励性的思想,培育人“向善”的心向。因此,语文教师恰恰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育人功能;德育;培养

一、利用语文学科,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优势

1.情感深刻,使学生“心悦”、“诚服”

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在学生进行阅读时,往往能够受其启发和触动,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在相似的情境中、类似的生活中找到产生与文中描写的相同的情感。在学生深受文章触动和情感触动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恰恰是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让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增强,理清道德认知矛盾,激发学生的良好的道德情感,使学生在深刻积极的情感下,驱动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细腻的情感还是色彩浓厚的情感,都能从不同的方面触动学生,让学生对社会规范、对道德认知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且实现有效的转化,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也即初中语文教学能使学生“心悦”,也就达到“诚服”的目标,形成“致良知”的培育效果。

2.思想深化,促进学生坚定意志形成

個体道德行为的发生,需要多个因素的催化。首先,要求学生要具有积极的道德认知,也就是能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增强对好的事物的判断力;其次,要具有道德情感,也就是在面临一件事物时,要对其具有主观的情感倾向性;最后,要具有道德意志,也就是说,即便是学生对社会规范具有明确的认识,并且情感上也具有积极的倾向性,道德行为也不一定能够如期转化,而更需要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对困难进行坚持,对不良行为习惯进行意志性的杜绝,实现高度的自律效果。因此,育人工作,需要系统的培养过程。在语文教学中,以文章和写作人物为载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阅读后能够强化学生的道德意志,提高学生对积极事物和习惯的坚持性,在道德行为转化的最后一环起到积极的教学效果。

二、发挥语文教学的积极功能,提升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1.情感催化,促进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倾向性

为实现语文教学更好的“育人”功能,教师要尽可能的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催化作品的情感,让学生形成情感共鸣,使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倾向性,让学生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从情感方面对行为进行催化,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例如,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为了增进学生对“生活欺骗了你”这一句话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同时也向大家说出自己在生活中曾经是否也被生活欺骗过。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为学生奠定了情感基调,帮助学生收集在生活中都有哪些方面受到挫折或打击,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章的阅读。随后,在阅读中,学生对于被生活欺骗这一现象也就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对文章的理解也就相应的更加深刻,必然也会受到这篇诗的启发,形成情感共鸣。最后,在学生阅读和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再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说出本文的阅读和学习,对自己都有哪些启发和指导。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学生情感的再次催化,引发学生的又一次情感共鸣,让学生在不顺心时,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冷静地对待生活。这样,快乐的日子才能到来;面对挫折、展望明天,应当更加积极乐观,坚信未来是光明的,道路虽然曲折,但是必然能够达到美好的终点。再比如,在《济南的秋天》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体验到济南这座古城中,所带有的秋色秋声音,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济南秋天的魅力,使学生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从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2.励志教育,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积极转化

文学作品中,不乏大量的励志性人物和励志性故事,教师可以抓住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行励志性教育,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中增进自己的道德意志,提高对选择和对困难的坚持性,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转化,实现知行合一。例如,在《背影》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在文中描写父亲蹒跚的背影、艰难努力的背影这一部分的内容中,要尽可能让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由彼及己,让亲情弥漫在学生的心间,使学生获得感化。在文中“我”的行为描述中,让分析“我”的四次流泪、两次自责,让学生体验到作者描述的家庭的不幸、父亲深沉的关爱、离别时的不舍和对父亲的疼惜,让学生体验到随着自己的长大成人,自己也应当逐渐代替父母承担一些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父母的生活,从而减轻父母的负担,让父母不再佝偻求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从自己的学习出发改变生活的困境,让亲情的力量和情感共鸣起到对学生励志的效果,从而加速学生道德行为的积极转化,提高学生意志力的坚韧程度。

总结

发挥语文学科特点,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更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任务。因此,教师可以发挥语文学科情感深厚、内容丰富的优势,通过情感催化和励志教育等措施,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品行,让学生在积极道德认知的基础上催化道德情感、坚定道德意志,从而转化为积极的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房丽娜:试论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教育科学,2013(02)

[2]宋爱梅: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的相互渗透[J],现代阅读,2012(10)

[3]周光林:创新中学语文古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实践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