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形式的重大理论创新

时间:2024-04-24

王庆五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形式认识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本质外在制度体现的又一次科学概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提出,对人民政协继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探索中国特色的、覆盖全部国家政治生活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巨大推进作用。

一、协商民主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

建国64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什么样的民主制度,怎样建设民主制度”方面,领导中国人民作出了艰辛探索。我们举起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生命的旗帜,赋予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属性。在民主的载体上,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在民主的保障上,提出和正在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等等。党的十八大又根据我们党和国家长期的探索实践,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概括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协商民主制度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人民政协制度的肯定和升华,更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基本制度层面的又一次理论和实践创造。对此,我认为:

协商民主制度不仅是我国民主制度某一个侧面的表现形式,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表现形式。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从它的科学定位上,协商民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本质属性的外在体现。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通过多种基本民主制度的层面体现出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在民主形式上的重要表现,在协商民主制度的运行中,它将深刻地揭示和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在本质。所以,协商民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一些将协商民主制度认为是我国民主制度的某一个侧面的提升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协商民主制度不仅是两种民主形式中一种民主形式的表现,而且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实践中两种民主形式的制度性整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认识到“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事实上,选举民主、协商民主两种民主的基本形式都在我国长期存在。但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在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的形式上,我们党通过渗透到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协商民主,呈现了广泛、多层、制度化的特点,有机整合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两种优势,而且更加鲜明地体现中国共产党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以协商为主导、选举为基础的有机结合的优势。所以,这一制度已不是对某一种民主形式的简单肯定,而是涵盖了选举与协商两种形式民主的制度性的内涵、优点的整合表述。

协商民主制度不仅是人民政协要遵循的制度,而且是渗透在我国各项社会主义基本民主制度之中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我国国家政治制度层面的制度。有种观点认为,我国政治制度的协商民主以人民政协主要依托、载体和基本形式。我们认为,协商民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层面的大制度,是渗透在各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之中的政治制度。不仅人民政协要体现协商民主,而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运行也要充分体现协商民主;不仅国家民主制度层面上的运行要体现协商民主,而且在社会政治生活的非制度层面上,解决许多社会矛盾、纠纷问题等,也要充分运用协商民主制度。正如贾庆林在2012年所谈:“协商民主主体涵盖社会各界、各方面人士,既反映多数人的普遍愿望,又吸纳少数人的合理主张,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

二、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实践中发挥重要渠道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给协商民主制度科学的定位,即“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可以说,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一个多领域、多层次的制度体系,人民政协是这个多领域、多层次的制度体系中专事协商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人民政协在建设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实践中有着最大的优势,对推进协商民主大有可为!具体说重要渠道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人民政协是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基石。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就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了政治协商的主体作用。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为新中国奠定基础;是人民政协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通过政治协商克服了前进中一个又一个困难;是人民政协在我国整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项建设中,发挥着政治协商的主体作用,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人民政协在目前的国家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中,积累了最为完善的制度和机制、法律和法规,处理和协商着国家和社会最为大量的需要协商的事务。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人民政协无疑发挥着基石作用和引领作用。

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上至今为止有着最坚实、最广泛的实践平台。人民政协从成立以来,形成了深厚的历史影响和崇高的社会威望。它已经形成国家、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政协五级组织体系,国家层面的民主协商已经扩展到地方性的,甚至基层群众组织,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已经提升为法治的国家政治制度层面的行为。人民政协也是最早最大制度化的协商民主形式,它精英荟萃、智力密集、人才聚聚,有着众多的界别,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包容性。所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之一的政治协商制度,理应在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的建设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担负起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并且成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各种制度建设的主干制度。

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实践中将以自身的协商民主建设带动整个国家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与我国整体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是一种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作为国家层面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包括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建设中都有协商民主。但是,如何在这些制度建设中自觉、有效地将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形式与这些制度自身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还需要逐步探索、逐步积累。人民政协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最早、最成功的实践样式,在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已经形成的制度安排,进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协商的方式方法,长期以来构建的政治协商形式的广泛载体,都对我国其他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着启示、借鉴、指导和带动作用。所以,发挥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中的重要渠道作用,还体现在人民政协自身的协商民主建设,对整个国家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带动和推进作用上。

三、不断完善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制度,探索我国全社会协商民主制度体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意味着我们党不仅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协商制度建设的肯定,而且对我国国家层面的全社会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我们可以设想,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可以分为两步: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也就是邓小平1992年在南方讲话中讲的要过30年,我们通过努力将包括人民政协在内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得更加定型、更加成熟、更加完善;在建国100周年的时候,我们再经过30年的努力和不断的政治建设、政治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实现的时候,我们国家全社会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将全面建成。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也是一个切实的目标。人类历史上一个成熟的民主制度建设都需要上百年时间,英美两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设都经过100多年才稳定下来并延续到现在,而且仍然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新型的国家制度,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顺利实现,今后我们应该在三个层面扩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在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的基础上,探索构建我国全社会协商民主制度体系:

人民政协自身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根据十八大报告要求,人民政协要“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据此,未来10年,人民政协自身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将进一步向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建设的方向完善。我们至今有不少很好的、创新的民主协商的形式,但制度化不足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制度化不仅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完善的运作程序、操作规范。

整体国家制度层面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十八大报告指出:“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机关、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活力。”在国家制度层面上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范围超出了人民政协,包括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在人大、政府等国家政权机关和有关企事业单位、有关社会组织之间,进一步加强民主协商的内容。同时,还包括了与全国各民族、各种宗教、各社会阶层以及海内外同胞的协商关系;在国家层面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程序上,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协商民主的实效性”;在国家层面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平台上,要继续拓展,“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等。这样复杂、庞大,从各个主体到制度程序,从人民政协到国家层面的大舞台,决定了国家层面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需要探索更长的时间。

面向非国家制度层面的更加广泛社会领域的协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建设,还要渗透到我国全社会的广泛领域。十八大报告还指出,要“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这种协商民主是一种致力于扩大社会公众有序而广泛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层地方自治的协商民主。虽然这不纳入国家制度层面的协商民主制度范围,但是我国已经形成以农村村民自治、城市社区自治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体系。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党和政府与社会、与市场、与企业、与民众团体等协商对话将越来越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公民在网络上的权利和义务,也需要党和政府在各种网络论坛、网络社区、网络社团、网络博客上与民众展开协商对话。进行这样的非国家制度层面协商民主建设,范围更广、变化更快、内容更复杂、协商的对象更多,需要在持之以恒的努力探索中逐步完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