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探究学习

时间:2024-05-10

伊平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对此,本文提出四点建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宽松、自由、充满激励的教学环境,改革评价方式;加强思想品德课的社会实践环节;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探究能力;问题意识;实践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以下四点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索、思考的开始,直至找到答案或形成持续发展的兴趣。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和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成功地使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造宽松、自由、充满激励的教学环境,改革评价方式

宽松、自由、充满激励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而科学的评价方式对这一环境的创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首先,教师应注意实施愉快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靠其自身魅力,以亲切、轻松、愉快的语音语调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热烈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讲究语言艺术,创设愉快学习气氛,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把富有激励、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例如,笔者经常对学生说:“加把劲”,“努力”,“不要紧,请坐下再思考”等等,效果就比较理想。

教师还应可以使用身体语言激励学生。身体语言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人体任何一个部位辅助言语交流的表情、行为或举止。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沟通的效果7%来自语言文字,38%来自声调,55%来自身体语言。教师在课堂上正确使用身体语言,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质量,教师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往往也会给课堂带来亲切、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感到情和爱,产生一种愉快向上的求知欲。当学生站起来,由于害羞,紧张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教师期待的目光,面带笑容的提示,可以使学生放松下来,恢复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话的声音大小、速度快慢、抑扬顿挫都可以对学生无意中产生影响。而教师在讲课时伴随的动作、表情等是最有直观作用的,它有助于教师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对学生保持记忆起积极作用。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外国人”、“未满18周岁的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人”,让其他同学断定这些角色中哪些具备选举的资格。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的学生感到新颖,課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开展“竞选班长”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增强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手段。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革命。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恰当运用,能把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达到顶期的教学目标。如《维护国家统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伊拉克战争的片段使学生对国家主权、领土、政权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把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 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 考试应该多出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根据当前教育“减负”的要求和培养人才的需要, 教师可以采取课堂发言等多种方式考核评价学生, 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创造。

三、加强思想品德课的社会实践环节

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必须改变以往思想政治课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状况,改变课堂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状况,强化社会实践环节。

首先,课堂教学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通过开发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根据所学内容,还可以请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 作专题报告。

其次,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教师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如模拟扮演、辩论,以及通过收集材料举办展览、出黑板报等。尽管后者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实践活动,但它们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深刻认识事物、提高能力、转变情感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要强化这个环节。

四、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思维的训练

教师应具体分析每个学生思维的特点,因材施教。从实践看,学生一般有两种类型: 一是记忆型。他们主要通过记忆来学习。听、读、看、记为其学习的主要手段。二是创造型。他们主要通过思考来学习, 有较强的学习效率的意识。

老师对记忆型学生应当加强探究思维的训练。即使是创造型学生,往往擅长扩散思维,而集中思维的能力较弱,对擅长集中思维的学生,则要加强扩散思维的训练。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以上几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教师应在对学生、对教材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有机地运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促使学生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 《政治课开展探究性学习要谨防“五化”》 严卫林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 《初中政治课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李志琴 《中学教学参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