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小学生阅读

时间:2024-05-10

高霞

摘要:阅读是心灵的旅行过程,阅读引领学生走进不同的世界中,感知广阔世界的奇妙多姿,使得足不出户的学生,也能够借助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飞翔到多彩的空间中,拓展自己的见识,强化科学的认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阅读意识,每天坚持展开阅读,通过阅读中的识文断字、情感体验强化语文的语感,透彻的领会语文的内涵,获得循序的自我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小学生;阅读

引言: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喜好与学生不同年龄层次的特点,导入阅读的相关趣味条件,吸引学生阅读参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从一个旁观的角色走进阅读的文本之中,深切的感受文字魅力,累积文学智慧,为后续的语文深化探究做好基础的奠基,预留课堂的时间让学生独立阅读、互动思考,以阅读构建与心灵的交流平台,塑造健全的价值意识。

一、如何引导学生阅读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粗读、细读、逐字逐句的品读、整体的概略读等,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预留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先整体的粗略读一次,了解本文讲述了什么,心中形成一个大致的文本框架,而后再细致的展开深化的思考,通过每个断落,每个语句,每个情感层次的变化等去感知其表达的含义。初读环节语文的整体感知是十分重要的,所谓第一印象往往能够让人形成思维定式,教师应指引学生在初读时避免形成固化的思维模式,而是带有疑惑以自己的理解去整体感知。例如:阅读“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学生粗略的看过后,记得文本讲述了植物、动物的一些故事,提炼出其中的关键词“妈妈、办法、孩子、离开家”已经理解整篇是讲述植物妈妈帮助孩子长大的内容,在这样的感知基础上,学生衍生质疑“植物也会长大吗?植物妈妈们的办法是什么?”带着初步阅读后的疑问再次的深化探究,能够避免阅读的盲目性,这种形式十分适用于语文的故事发展梳理,在整体的印象上去细节化的分析,阅读效果较高。

2.细读课文,加深感悟

整体的感知后,就要展开深层次的理解联想,细节化的阅读可分段阅读、首尾对应阅读、重点词句阅读等。例如:教学“难忘的一天”时,第一句:1984年2月16日,是我最难忘的日子,我为邓小平爷爷做了电子计算机表演。交代了我难忘的时间、人物,事件,最后一句:我忘不了这一天,忘不了肩上担负的责任。再次的阐述故事的难忘,抒发了情感,延展了未来的向往,阅读中结合前后的重复强调,询问学生“我为什么总是说这一天难忘?为什么难忘?”并结合学生难忘的事由此及彼的进行融合,再将整个故事套到学生的想象中,帮助学生拓展想象,有的学生说:“我有一次在爷爷面前一口气背诵了10首古诗,那天我很难忘,如果我也像这个小朋友一样,能够在国家领导人面前表演,我想一定会很激动的。”阅读中串联“我”的动作与心态变化“快步、连忙、紧张、平静、沉着、兴奋”烘托文本的难忘情绪,鼓励数学进行类似词语的仿照造句,学生的感悟更为深刻。

二、在教学中使用的方法

1.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顾名思义就是结合同类化的元素,展开相似点的推理与对比,从而避免学生形成认知的误差,阅读中掌握相关的表达技巧。例如:阅读“回乡偶书”时,教材节选了一首,实际上回乡偶书有两首,教材中的第一首表达了作者久客伤老之情,第二首是本诗的续写,“离别家乡岁月多”与“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更是利用景物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感,与第一首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阅读中可借助两首同样情感不同形容的语句展开对比分析,感悟诗词的意境。类比推理十分适用于古诗的阅读中,例如:赠汪伦的同类诗 “送元二使安西”等,均是表达送别之情,而咏柳、春日这样的写景古诗更是不胜枚举,教师可搜集有关的元素拓展教材的内容,通过熟知故事的类比推理,了解新知识的表达核心。

2.借助表演

阅读不仅可以通过朗读、默读的形式完成,还能够借助肢体语言、表情等展开,通过合作的模式将阅读的场景演示出来,体会角色情感的变化历程。例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学生可自愿扮演小蝌蚪等动物,小蝌蚪不停的询问,最后扮演小蝌蚪的学生对大家说,总是问总是错,那个时候感觉心理很焦虑,而扮演金鱼等动物的小朋友说:“当小蝌蚪来问我的时候,我感觉又好笑又心疼”,这些感受在阅读中是难以体会到的,经过扮演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文本中的角色,由心而发衍生了很多的联想,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创新思维。

3.语言构境

语言构境是虚拟思维的一种衔接形式,衔接到生活的场景,也衔接到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看到的诸多景象。例如:教学“黄山奇石”时,学生并为见过黄山奇石,只能边阅读边想象,学生读到“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就在脑海中构造出桃子的样子,将其放大构建从天而降的场景,阅读“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就联想到西游记中的猴子模样,有些小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可借助多媒体的形式,教师在网络上剪裁有关的图片进行拼凑,制作成有趣的PPT图片,也可以制作动图,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文中一些比喻的描写,再与黄山对应的石头原本样子进行对比,看看比喻是不是很形象,学生的兴致盎然,阅读中想象得以延伸。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阅读中,教师可采取多样化的阅读引导模式,借助技术手段强化理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朝辉.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J]. 学周刊, 2014(7):128-128.

[1]赵颖.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養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J]. 考试与评价, 2014(10):185-185.

[3]刘凤芝. 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3,7(11):86-87.

[4]罗芳.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J]. 魅力中国, 2015,11(9):159-16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