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寓教于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4-05-10

余金兰

摘要:应试教育观念始终束缚着教师教学思路的多元化转变,制约着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都是被动跟随教师去理解重点、难点、关键点,探究的积极性不足,自学的热情不高。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去组织教学活动,过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课堂教学质量越来越差,学生成绩进步空间十分有限。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同时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坚持寓教于乐原则,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机会,发散他们的思维,满足他们的需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寓教于乐

引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放弃固化的授课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套路组织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把创新材料带入互动,把趣味元素融入课堂,借此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寓教于乐属于全新的教学理念,它以学生为中心,突显了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娱乐性,更符合小学生自然的成长规律,也有利于各项人才培养计划的高效实施。下面是笔者对此做出的深入探究,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一、游戏生成数学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一起,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很大兴趣,但是探究欲望产生的快,消失的也快。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认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后,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另外,还要学会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鼓励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使其主动投入学习,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中增强自身的主体优势,圆满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完善认知体系[1]。而且游戏教学法的合理应用还有一个重要功能,那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去除学生的排斥心理,给后续教学计划的落实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如在学习“元角的认识”内容时,小学生的兴趣并不浓厚,有的学生甚至交头接耳,扰乱课堂秩序。为了强化学生对元角的认知和运用,也为了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笔者开展了“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让学生分别扮演一定价格的物品以及人民币价格,将课堂教学营造成为一个大的“交易市场”;其次,让学生结合价格去找相应的物品或者结合物品找相应的价格.在这个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对游戏进行创新,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很快学生开始尝试将多个价格相加去找相应的物品或者给出多的钱,再减去一定的人民币额度等等。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而学生在这样的游戏中不仅能够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而且还拓宽了他们的思维范畴,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二、情景设计提高效果

情景设计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中的枯燥乏味。如在“认识人民币”时,教师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设立一个情景,然后用人民币进行一定的交换、买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够了解到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价值,同时还能够知道在交换中利用加减法进行计算,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并且能够知道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物品,要通过不同的交换来获取,只有积攒到一定的人民币,才能够换取自己想要的物品。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有效的帮助,同时还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合理地创建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一中全新的视觉和听觉上体会到小学数学的乐趣,并且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在课堂上学生能集中精力和心思学习,小学生年龄尚幼,学习动机更多地是依赖于教师方面的努力,只有教师不懈探索,研究出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刺激小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小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比如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数学知识调查、讲寓言或者故事、竞赛或猜谜、举实例或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转换师生角色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自学能力。每节课教师都应将最后10分钟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轮流当“老师”。学生为了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都会积极地自学,搜集材料,整理语言,锻炼“台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能力都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另外,教师还应该适当地为学生留出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贪图方便,一次性地把知识都告诉学生,给他们留下适当的思考和探索空间,这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很有用处。如学习“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关系”时,教师可以先不告诉学生这两者的关系,让学生们自己用一个锥体和柱体盛水的容器去实验,自己去发现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四、预设促进引导生成

教学时,若是想要发挥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课前,应该对课程进行全方面的思考与安排,这样才能明确课堂推进路线,为课堂发展做好准备[2]。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为课堂设置预设空间十分重要,通过课堂预设的包容度和自由度,保护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和个性化思维。如在学习“认识分数”时,教师应该在课前预设到:分数含义中的“单位1”,易引发歧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预设出发,有针对性地展開教学,如教师可以将蛋糕这种学生喜欢的甜食带到课堂上,告诉学生,“单位1”可以是一个数,也可以是一个整体,就如同教师手中的蛋糕,若是将一个蛋糕看作“单位1”,那么其中的一半就是二分之一。而若是将2个蛋糕看作“单位1”,那么其中的一个蛋糕同样是二分之一。这样的教学方式有预设、有趣味,在寓教于乐中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若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就必须把“寓教于乐”融入实践互动环节,使我们的课堂再现生机活力,充满个性灵气,形式丰富多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源泉,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更加简单了。

参考文献:

[1]司广梅.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好家长,2015(42)44-45.

[2]叶家智.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实际效果[J].教学与管理,2017(23)110-1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