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袁依航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华,是华夏子孙的荣耀与骄傲。因此,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语文课堂应当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摇篮。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抓住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对文本的分析和对“人”的分析联系起来,挖掘文学作品 “思想美”、“内容美”、“人格美”和“风格美”等。它应当渗透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渗透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一) 识字、写字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在低年级识字过程中,弘扬传统文化最好最合时宜。根据科学家研究,人的记忆力在1-13岁最强,在1-13岁是开发儿童记忆力的最好时期。因此,我认为,小学里应该留出更多一点的时间在写字教学上。这样我们到高中阶段就很好学习这样的知识了,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它“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人尚质”,历代书法如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书法艺术欣赏,开展临帖 摹帖等书法活动,对促进写字教学,大有裨益。对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国粹,更是功不可没。
(二)古诗词教学,不可忽略的财富
古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是华夏子孙的瑰宝,古诗词读起来抑扬顿挫,美不胜收,品起来余音绕梁,绵延不绝,学习古诗词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我们学生自己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1、以情激趣,激发热情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兴趣,他们年龄不大,在课堂的学习中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在古诗教学中,要以“趣”激情,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要把激发兴趣当作重中之重,贯穿于全过程,使课堂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课中,当学生学习疲乏时,则运用一些现代教学手段调节学生的情绪,重新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后,则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加深理解。
2、创设情境,加强感悟
教师要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二、用阅读丰富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
我们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喧哗浮躁的时代,他们面临着太多的诱惑。但是,不管生活怎样地热闹,一个纯净的心灵世界,一种对书香气息的天然热爱,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是一个生命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必须让学生们在人生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诵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让文化经典占据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的阅读从起步,就直抵经典。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我们不难发现,随年龄和年级的增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呈递减趋势。越到高年级,“很有兴趣”的学生所占比例越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在智力方面有自己的特殊爱好。”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诵读经典活动,把每一个学生吸引进来,让他们真心悦纳书籍,与书籍成为好朋友,享受读书之乐。
2、加强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也就是说,既要让学生好读书,还要让学生求甚解,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这一切,必须靠教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導。首先,是读什么书的问题。书籍浩如烟海,要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书来读;其次,充分利用语文课或阅读课,指导学生究竟应该怎么读书。
3、要营造家庭读书的浓厚氛围。家庭对书籍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兴趣。试想,家长整天搓麻、打牌,看娱乐性电视节目,经常举行饮酒聚会活动,孩子又怎会静下心来读书呢?生活中听到家长经常问的一句话就是:“你作业做完了吗?”很少有人问:“你读书了吗?背诵了多少古诗?”因此,家长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养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综合性学习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
课堂中我们的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内容可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 “成语故事” 、“歇后语谚语”、“历史人物事迹”、“中国传统节日传说故事”等。例如围绕《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等课文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开展综合性学习:搜集文化名人故事,讲故事;古诗词摘抄、诵读;利用假期精读一本优秀古典小说,写读后感;举行弘扬传统文化的手抄报比赛等,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四、搜集整理风土民俗资料
地方风土民俗,凝结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对于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教师可以在收集大量资料、广泛学习的基础上,设计有创意的主题活动方案,而且团队合作可以编写校本教材,供校本课上学生使用。这样教师大手牵小手,在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带领学生共同走进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师生的文化素养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总之,只要我们的语文学习中能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语文课堂定能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摇篮,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