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美国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时间:2024-05-10

崔静+宋秋蓉

摘要:美国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个体的人。移民背景、无封建羁绊和民主文化,是美国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的产生背景;“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人本主义传统,构成了美国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的思想渊源;个体本位教育观之下的以学生为中心、通识教育、研究型教学和个性教育,使得美国引领了世界创新潮流;增加课堂讨论、施行通识教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给个人更多的尊重,是美国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创造型人才

引言

个体本位,作为美国的核心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目的就是发展人。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本文旨在通过介绍美国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与创造型人才培养的关系,为我国高校培养创造型人才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无封建羁绊和民主文化:美国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的产生背景

个体本位起源于欧洲大陆,却在遥遥相望的美洲大陆绽放绚丽夺目之花,结出累累硕果。美国,作为世界历史上的新起之秀,它的诸多要素无疑为个体本位在美洲的产生提供了深刻的背景。

移民背景。为摆脱宗教压迫和封建束缚,第一批欧洲移民远渡重洋来到美洲,并建立了殖民地。他们本身就有一种反抗压迫,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如今,美国的移民数量和规模令人叹服。这些移民虽有诸多不同,但有一点相同:他们个性独立,渴望主宰自己,敢于同命运抗争,而正是这些特点成就了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独特的移民背景为美国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无封建羁绊。美国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从独立至今,仅二百多年的历史。在美洲大陆被发现之前,这里是人人平等的原始氏族社会。而美洲大陆被发现之后,清教徒移民就将个体本位的萌芽根植于这片土地,因而,美洲自发现之初就杜绝了封建贵族的生长,从而使美国社会发展免受封建等级制度的羁绊。这使得个体本位在美国的发展畅通无阻。

民主的制度和宽容异己的文化。美国式民主的突出表现:一是天赋人权。个人有权利并能处理好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务。二是自由和法制。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度,所谓“美国梦”充分说明了其自由程度。但自由是基于法制基础上的自由,法律为保护个人权利和履行个人义务应运而生。三是平等。合法的美国公民权利平等,这与个人财产、身心状况、年龄、地位等无关。美国式民主,充分体现了对个体的尊重。

在民主制度的前提下,美国表现出了宽容异己的文化特点。所谓“宽容异己”,即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美国对不同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文化的人们有着异乎寻常的包容性,使他们得到自由发展,并保持了他们的独特性。这种宽容异己的文化为个人创造性提供了释放空间。

二、人是万物的尺度: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的思想渊源

个体本位价值取向在西方历史长河中走过了漫漫长路,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以普罗泰戈拉的至理名言为标志:“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在这一命题中,“人”是个体的人。历经众多学者研究,这一命题含义如下:人是本体、认识及价值的尺度,即事物的存在与否,存在事物的特性及價值都以人为尺度。在个体本位文化确立的过程中,该命题是人要求解放和个性自由的初次呐喊。以普罗泰戈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派的个体本位价值取向,主张教育应以弘扬人性、发展人的个性为根本目的。

文艺复兴时期,个体本位价值取向以人道主义和人性论为基础,将摆脱宗教束缚、求得人的解放,培养独立个人作为根本目的;18—19世纪是个体本位价值观理论上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以自然主义的个体本位价值取向为主导,相关学者主张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自然人”。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等。福禄培尔认为,“只有对人和人的本性彻底的、充足的、透彻的认识,根据这种认识进行勤勤恳恳的探索,自然地得出有关养护和教育人所必须的其他一切知识以后才能使真正的教育开花结果。”裴斯泰洛齐认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人的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20世纪以来,个体本位价值取向“重视维护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倡扬人的主体精神和各种需要的满足,主张教育以人为本,把培养人的独立自主性、个性的自由发展、满足人发展的需要等作为教育的根本所在”。

三、个性教育与“以学生为中心”: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与美国创造型人才

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是美国之所以拥有全球数量最多、最具创造力人才的重要原因。它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较为突出的表现如下: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美国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师生平等对话。在美国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建立起了一种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可质疑教师,教师非权威,权威是真理。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心灵的思想才能摆脱权威的束缚而获得解放,从而建立起独立的人格”。学生勇于质疑,思维才能活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成为可能。

第二,教师的助学者角色。所谓助学者,即“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6]教师的核心作用在于引导和激发,从而将学生推向课堂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创造型人才所必备的。

第三,启发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有利于帮助学生避免思维僵化,刺激思维的灵活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通识教育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所谓通识教育,就性质而言,它是“非专业性教育”;就目的而言,“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就内容而言,它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endprint

美国是创新型大国,培养出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与其大学实施的通识教育密不可分。

首先,通识教育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创新型人才知识结构。通识教育内容涵盖领域广,包括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等领域,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特点显著。知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知识面越广,知识结构越趋向合理,越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识教育犹如金字塔建造的原理,塔基越大,金字塔才能越高。只有具备综合性思维的人,在创新型道路上才能走的更远。

第二,通识教育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通识教育不仅发展了学生智力因素,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信念、意志等。个人内在的非智力因素,是个人探索未知世界的不竭动力和个人持续创造力的内在源泉。

第三,通识教育有助于激发人的想象力。钱学森曾说过,他科学研究上的灵感源于他夫人蒋英的艺术熏陶。他指出,“科学上的创新仅仅靠严密的逻辑思维是不够的,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该形象思维需要从艺术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从想象力中衍生的形象思维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三)研究型教学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所谓研究型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的过程中,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若教师只是将所有知识批量灌输给学生,学生便不容易学会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创造型人才便无从培养。

同时,在研究型教学中,教师将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最为接近现实的教学情境,学生得以发挥主体性,解决科研中开放性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科学的精神、方法和意识融入教学中,内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生的思维与潜力不断受到挑战。在研究型教学中,创造型人才的成长才有现实的土壤。

(四)个性化教育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个性化教育要求尊重每一个个体,从家庭、学校到社会都要为个体的发展创造条件,旨在培养有活力、有创造性的个体。

美国的个性化教育使优秀但与众不同的学生自由发展,其包容度之大,令人叹服。杨振宁曾列举过美国个性化教育的一个鲜明案例,“一个大物理学家Famenda,他比我大4岁,假如是在中国,不管是在旧中国还是在新中国,我想他很可能被送到精神病院,因为他很不遵守一般的规矩,老师也好,家长也好,当时都觉得这个学生很难对付。美国社会的好处就是比较宽容,能让年轻人自由发展,所以他后来有大成就”。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个性是创造性培养的前提。“日本心理学家曾对160名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发明家进行调查,发现他们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如同复制品,个体已失去了个性,创新更是遥不可及。美国个性化教育尊重与包容个性,使个体激发内在潜能,产生不同的声音,这样,个体的才能与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

四、美国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对我国创造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增加课堂讨论

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在本科教育中,很多课程仍然存在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即使有课堂讨论环节,时间较短,组织较为松散,没有起到理想的效果。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增加课堂讨论,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只是一名助学者,但这意味着老师将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平等的课堂学习与讨论,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重视通识教育

目前,我国本科教育的专业分类已相当细化,这不利于我国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美国已用事实向我们证明,实施通识教育是可行的。通识教育,能使学生融会贯通不同学科知识,养成容纳不同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这样,才有可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美国的研究型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通过自学与讨论,学会了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锻炼了思维能力。

而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尤其是在本科教育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被动的接受了一些知识,但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这不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

(四)尊重个性,给予个人更多的尊重

学生的个性是发展其创造性的前提,要给个性发展以宽松的空间。只有人的个性与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才能孕育出真正的创造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对个体管的过死,要求过于统一,这样压抑和抹杀了个性,不利于創造型人才的培养。

我们应给予个体更多的尊重。尊重个体,尊重个性,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才成为可能。这也与我国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相统一。

参考文献:

[1]冯文全.现代教育学新论[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42.

[2]西方哲学史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9:172.

[3]谷桂华.教育价值观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25.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70.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0.

[6]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8.

[7]谢小燕.个性化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85.

[8]American Task Force on Education and the Plight ofMorden Man.Indianapolis.The Lilly Endowment,Inc,1976:2.

[9]教育部高教司.“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进展报告(2009.01-2011.1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7.

[10]刘素心.开展研究型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44.

[11]杨振宁.谈大学教学和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4(12):4.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