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李红伟+刘德辉
摘要:本文将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生活方式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仅供同行交流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生活方式;培养
一、前言
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心理发育的初级阶段,个性还未定形,可塑性较强,教师如果可以在该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积极生活方式的培养,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将能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然而由于小学生思维水平受限,其对自身生活方式还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此时则需要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生活方式进行积极的引导与培养,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小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自立、自主的习惯
现在常常听到家长与教师的抱怨,说现在的孩子依赖性太强。如,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不少家长都需要在上下學时间来接送学生。大学毕业步入社会,还需要家长陪同孩子到处找工作。在学校里,部分教师出于学生安全的考虑,丝毫不敢松懈,常常取消学生课间自由活动的时间,不少学校甚至将学生们都非常期待的春游或秋游活动取消,使得学生社会实践以及社会生活的机会越来越少。长期以往,大部分学生会因为缺失足够的社会生活体验而导致其与人交流的能力降低,甚至连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与生活常识都缺乏。这与我国教育所提倡的培养独立自主、社会交际能力优秀、能够顺利融入社会的学生标准相背离。但是就现阶段而言,对学生过分关注的环境下,教师与家长虽然倾尽心血但学生独立性却仍是差强人意,甚至部分学生都不具备自主自立的意识与能力,使得现在的小学生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自立能力较差。因此,应当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有意识的从小事开始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在读小学一年级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整理书包,并让学生把次日上课需要使用到的课本以及文具准备齐全;上到小学二年级,可开始让学生独立整理自己的衣物,如把衣服叠整齐,起床叠好被子等,并且可以让其独立整理与打扫自己的卧室。上到小学三年级,可以逐步让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衣服清洗干净等等。以此类推,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让学生完成适龄任务,并放手让学生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鼓励其独立完成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切不可由于担心学生做错或做不好而将学生的事情包揽在大人身上,加大学生的依赖性。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睡眠习惯
充足的睡眠是人们第二天精神充沛的有力保证。因此,为了确保学生在第二天能够正常学习与生活,应当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让身体形成一个良好的生物钟,让学生每天能够按期睡觉、按时起床、按时学习、按时锻炼,让学生不需要在大人监督的情况下就能够自然而然的去做这些事情。首先,家长与教师应当正确认识睡眠,认识到睡眠是最重要的休息,能帮助学生恢复脑功能,并保证每天学生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其次,应从小开始培养学生养成按时休息的习惯,避免在睡觉前让学生看太过刺激或欢乐的节目,且避免让学生玩得太多兴奋,防止学生在睡觉时间难以入睡。
(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让学生明白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是其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前提。首先,教师应当学生明白了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并让其能够思想上对此予以认同,进而才能够促使学生积极、自主的按要求去做。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共同讨论来制定出班集体的卫生公约、开展"我爱整洁之美" 为主题的剪贴报制作比赛、通过播放视频短片来带领学生领略与欣赏文明校园、文明城市、文明国度的美,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其次,教师还应教会学生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一,应当教会学生基本的行为规范知识,对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详细要求,哪些应该做,哪些不该做的仔细向学生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样样有规范,事事有标准。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让全班学生同时在桌子上放上自己的双手,让教师以及学生间相互检查。如有有学生的手不干净,在大家的监督下他也会不好意思,并主动去注意双手的卫生。重复多次后,学生的手都会变得干净起来。第二,还可定期举办“卫生星”争创活动,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与学习中的不良卫生习惯,并自觉改进。并且通过“卫生星”的选举,推选出卫生习惯优良的学生,让班级学生积极向“卫生星”学习,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学生都争当班级的卫生小明星。
(四)培养学生不挑食的习惯
由于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重要时期,需要全面的营养支持,尤其是大脑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如若机体营养不足,导致大脑缺少能量,容易使得学生大脑处在一个自我抑制的状态,从而无法正常运转,让学生感到疲劳无力,打不起精神来学习。所以,必须确保学生每天都摄入足量的维生素与蛋白质以维持身体发展所处。但根据笔者观察可见,部分家长因为对孩子太过迁就与宠溺,导致孩子在饮食上挑三拣四,形成了挑食的不良习惯,使得学生所吸收的营养不够均衡,从而产生营养不良的现象。所以,必须要培养学生形成不挑食的习惯,让学生能够均衡、全面的摄入营养,从而让其得以健康成长。
(五)合理安排时间,科学用脑
孩子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但是优异成绩的获得不但需要努力学习,更重要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设置学习实践,科学用脑,则是其中的方法。首先,每次小学生看书或做功课的时间应尽量控制在一个小时内。其次,学习时要充分调动全身感觉器官参与。再次,应交替学生学习的内容。有的人整个晚上都学习语文,到最后只觉得眼里看着的字都从脑子里往外跳。这样效果肯定不好。正确的做法是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每隔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轮换,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六)培养学生加强锻炼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有效从事社会各项活动。因此应当培养学生加强锻炼,如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或相关的社会活动,以帮助学生增强听说意识,激发听说欲望。并且,参加一些活动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其思维思考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因此,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身体状况等特点来合理运动量。可把跑、跳、投掷、体操和游戏相结合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有了兴趣,体验到锻炼身体的喜悦,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活动和增加身体锻炼的习惯。这样将会大大激发学生在各个方面的锻炼热情,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endprint
(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
经过我们的调查得知,刚刚入学的小学生由于生理成长和知识水平的制约,对为什么读书认识不足,他们只以为自己读书是在老师督促、父母的监护下进行的,是为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完成任务的质量的优劣与自己无关。他们不懂得学好知识是为将来能够适应社会和能为祖国多作贡献的道理。每年新生报到后,我们就通过班会对小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小学生明白为什么读书的道理,使小学生知晓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有志人才,一个人有了渊博的知识才能立足于社会,并经过自己的工作造福他人。小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我们就及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
(八)培养自信心,让学生敢说敢做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一种强大动力,也是人们完成活动的有力保证,它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小学时期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低年级学生可采取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以名人为榜样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潜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的目的。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出生19个月时因病失去视力和听力。但她并没有因此就放弃自己,而是在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情况后,对自己充满信心,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学习,14岁攻克多种外语,通晓德、法、古罗马、希腊文学,20岁考入著名的哈佛大学,一生完成了14本著作。可见,海伦·凯勒作为一个残疾人,有强烈的自信心,她相信自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干好所有正常人能干的事,正是这种自信心鼓舞着她不断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成为后世的典范。
(九)增强抗挫力,让学生学会升华
抗挫力是指个体在遇到挫折时,有承受挫折并采取积极行动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能力。抗挫力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面临社会竞争压力,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困难,因此增强学生的抗挫力,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小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要区分对待。有的学生爱表现自我,上进心较强,常常有出色的表现,心理有很强的优越感,当遭遇一点点挫折时便不知所措。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应找准时机,巧设门槛,让他们吃一堑长一智,培养其挫折意识,增强他们的受挫能力。比如,有教师利用体育比赛,设置了一些难度较大的项目,让学生参加,有意使其受挫,用以觀察学生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挫败,教师首先鼓励他们勇气可嘉,敢于尝试。接着,列举身边的例子,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会遭遇挫折,要学会冷静对待,不能够灰心丧气,要化挫折为动力,战胜困难。而有的学生自尊心强,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这时教师就要多鼓励少批评,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此外,教师还需要教会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比如自我疏导、合理归因、遇到挫折请求帮助、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等,教育学生学会总结挫折的教训,积累战胜挫折的经验,使事情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小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应注意事项
(一)注重小学生情绪情况
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劣以及整体发展情况均与其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如若小学生产生较大心理压力,表现出暴躁、注意力涣散、焦虑、紧张等现象这均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以及智力发育不利。而相关研究表明,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会比较活跃、理解能力更强、且对知识的记忆会更深刻。所以,教师必须注意小学生的情绪变化,如若出现情绪异常,则需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与引导。
(二)注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应当重视学生实际年龄和其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否相协调。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均会有和年龄相应的行为与表现。如果学生表现出异常的行为,则表明学生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因素,偏离了正常的学生轨道。这时,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及引导,确保学生的心理正常发展。并且,还应审时度势的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与表扬,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教师应当积极的关心小学生心理健康,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充当一名忠实的听众以及生活上的一位朋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学生形成良好的、积极的生活方式,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其成为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高健,张丽萍,孙红梅,等.高年级小学生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的影响[C]//国际中华心理学研究会学术年会.2011:481-487.
[2]刘建国.浅议小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和探究[J].科学中国人,2015(1).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