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

时间:2024-05-10

江苏省昆山市石牌中心小学校 张雅青

小学时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启蒙阶段,这一时期的知识教育极其重要。语文从小学开始就占据着重要地位,而阅读作为语文学习中最关键的一部分,怎样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备受各界关注。

一、增加阅读人文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特点之一。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增加教学的人文性,并学会利用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非常符合这种目的的教学方法。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为学生创设出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把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其阅读兴趣。

例如,在《幸福是什么》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由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的每个人都要饰演一个角色,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互评互投,最终得分最高的一组获得奖励。每个小组的表演要基于文章主题,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自由发挥。因为每个人对故事的理解不同,从而会形成很多版本的表演,而这些表演之间的差异正是人文性的体现。因为每个人都有好胜心,这样的竞争性的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和集体精神,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集中力和认真度。

二、增加阅读实践性,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实践出真知。每篇文章里都包含着许多真理,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去读去看,这些真理很难被他们接受。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努力增加阅读实践性,帮助学生认识到书本知识的合理性和现实性,从而延续其阅读兴趣和阅读信心。此外,教师还要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其阅读效率。

例如,在教学《火烧云》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去观察当天的云朵形状,并让学生说出其术语名称。在课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实践性的课外作业,比如让学生拍下在一周当中自己所见到的白云的照片,并记录下时间以及当天的天气状况,一周以后进行课堂展示。在课堂展示完毕后,教师可将全班同学的记录归纳总结在一起,让学生和自己一起找出其中的规律。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到语文知识,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环境变化。

三、营造良好阅读环境,磨炼学生阅读耐性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阅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暂瞬间,而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不能让自己的教学戛然而止,也不能让学生的阅读半途而废。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阅读教学的价值所在,把阅读能力培养归纳到教学任务的队列当中,而不是仅仅把它当做课外活动或兴趣培养。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长久化的、舒适自由的阅读环境,从而让学生的阅读经验得到积累,磨炼学生的阅读耐性。

例如,在教学《画杨桃》时,教师不要简单地让学生直接朗读整篇文章,然后划分主旨大意。相反,教师可帮学生把文章划分成几个部分,让学生进行分段阅读。在每次阅读完成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在现场搜寻可用材料,全方位地进行观察记录。整篇文章阅读结束后,再请学生上台分享。在这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自然且轻松地就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观察了事物,体会到了不同的视觉感知变化。如此,学生在一个不断积累阅读经验的过程中,认识到了杨桃的多面性,磨炼了自己的阅读耐性。

四、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引导,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文章的阅读,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应在教材的基础上,扩展学生的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可让学生接触国内外名著,如文言文、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文章,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例如,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对其进行延展阅读教学。《宇宙生命之谜》这篇文章是一篇科普文,在阅读时,学生除了欠缺兴趣和耐性之外,还缺乏理解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安排相关课外文章去阅读,学生在课堂阅读时的反应就会变得更加积极灵敏,对文章内容和语言结构的理解就会更加充分,同时对有关文章涉及领域的科学知识掌握得就更多。

总之,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容小觑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阅读,将阅读和教学进行充分且有效的结合,帮助学生树立阅读意识,培养其阅读兴趣和阅读耐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