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优化

时间:2024-05-10

江苏省启东市新安小学 陈晓波

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准备时,制定教学目标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所有的课堂内容都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都要服务于教学目标。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与核心,教学目标的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初心,也是使命。心理学家有句话:“准确地知道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是有效学习的前提。”不少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大多是平日积累的主观教学经验,或者直接局限地套用教参上的目标,传统地认为只需要满足“三维目标”的三个层次就行了,而忽视了每个目标之间是否有所关联。作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在致力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科学、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呢?

一、纵观全书,细化目标有总领

一课一目标的原始制定目标方法,使得教学目标失去整体性、连贯性、系统性,同时也将单元拆解得支离破碎。编者在编写教材时,每一单元中课文的选择、每一单元之间知识点与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呈螺旋上升状。因此,教师在学期初新接触一本教材时,应先将整本书细细研读,找出整本书中知识性、能力性、情感价值观这三个维度间的融合、渗透点,并与同学段的课文内容进行整合,纵观全局,才能为本学期教学目标提供较强的进阶支撑,从而设计出适合本册的总体目标,进而细化出单元目标与单课目标。当具体的教学任务都是指向单元目标、总体目标时,教学过程就更有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学也就更有指向性、更高效。

能力梯度是制定课时目标清晰的引领。教师只有在胸中有整本教材的情况下,根据最新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从识知识、学能力、提思想、攒经验四个领域将总体目标分解到单元、课文,教学目标才能最大可能为建立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服务。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为例,作为中段教材的最后一册,整本书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识字、写字量有所增加;能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概括长文的主要内容;从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描写中体会人物心情、感受人物品质;乐于表达、善于讲述……这些都是笔者在阅读整本书后梳理出来的。明确整本书总体目标后,可以将第一单元“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的单元目标分解到本单元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与习作中去,设计梯度如下:

?

?

二、尊重个性,目标制定有小异

1.学生是主体,时刻要牢记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教学目标从最初的只看“双基”,到后来的注重“三维一体”基础上的又一次飞跃。它将教育的目标从枯燥的知识中抽离出来,直指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将学生推到台前,体现了教育的大情怀。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相关原理,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不是教师,而应当是学生。教学目标的用语应当是清楚地描述学生在完成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后能够“做什么”“说什么”“感受到什么”“会运用什么”,而不是通过老师的照本宣科中听到了什么。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冰心先生的《短诗三首》一课时,以前的老师通常会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老师对冰心的介绍了解冰心的生平及代表作。”这一目标中,主要实施者是教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培养“核心素养”的眼光看,可改为:自主搜集、整理冰心先生相关资料,简单向同学作介绍。

这样修改,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并积极展示,如此一来,课堂上呈现的就是学生与作家、文本之间的对话,而不是教师对学生的“灌输式”教学。

2.因学生而异,且订且思考

不同时期的学生,语文积淀不同,对文本的解读也不一样。教师必须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悯农》,低年级学生强调识字和朗诵,中年级学生着重想象画面、理解情感,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适当渗透社会背景。重理解的学习、重分析的学习、重评价的学习三个不同的层次,在各年段学生学习时需要仔细甄别。

三、关注内容,目标不能一笼统

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几乎都会有相同的教学目标,比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不同的文本需要不同的情感解读,而不是矫揉造作地读完。比如《三月桃花水》应该读出春的美感;《“诺曼底”号遇难记》要表现出场面的悲壮;《挑山工》要读出人物的坚毅……

总之,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在认真分析教材、学情的基础上逐一细化又归于统一,要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首位,这样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才会更趋科学、清晰、准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