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把脉切诊,对症下药,善烹疗作——对小学语文儿童作文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时间:2024-05-10

苏州市相城区蠡口第二小学 姚洪珍

就小学作文活动来说,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无话可说、假大虚空”等不良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四无”上,即教学手段“无情趣”,儿童习作“无欲望”,作文过程“无情感”,教学评价“无活力”。有鉴于此,如何从根本上实现“扭亏为盈”呢?

一、以情境教学为由,有效激发儿童情趣,切实解决“被动作文”的实质性问题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在于激发学习情趣。”作文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呢?尤其对作文启蒙来说,有效激发儿童学习情趣和内在情感,既可获取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益,又是打造善教乐作模式的客观前提。首先,要自主灵活地“弹性”教学,无需“自我设限”,更不能“为了作文而作文”。其次,最为重要的一点,尽量在“良好情境”状态下引导作文活动。以《熟悉的小动物》为例,尽管小学生说起来很高兴,对许多小动物也比较熟悉,然而与“习作大写真”还是相距甚远的。有鉴于此,教师首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把某些小动物的个性形象和主要特点演绎出来;然后,让全班在“看一看、想一想、谈一谈”的基础上“写一写”;最后,引导儿童在自主评价与师生共评中完成作文任务。这种活动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二、以读写互动为由,有效强化训练过程,切实解决“高耗低效”的实质性问题

“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叶圣陶这一广为人知的譬喻式论断,意在强调“读写互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形式,组织并引导儿童开展常态化下的“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互动活动,不仅有利于变相降低教与学的难度,而且有利于获取令人期待的“1+1>2”效益。例如,坚持以教材资源和阅读教学为支撑,积极开展“相机补白”式的读写互动;根据阅读内容和儿童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学用结合”下的模仿习作活动;在条件许可下,把儿童引出课本、教室和校门,并且在“走进社区、拥抱大自然”中开展生活化读写互动;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各类活动,在“亲身经历、情感实践”下进行“体验式”读写互动……如此而为,原来那种“高消耗、低收益”现象还会反复出现吗?

三、以鱼渔兼授为由,有效培养作文方法,切实解决“事倍功半”的实质性问题

“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用;授人以渔,确保一世无忧。”这与达尔文所说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有异曲同工之意,都在强调“方法与技能”培养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本着“生本学习”指导思想,善于坚持“鱼渔相授”的施教原则,帮助儿童在学用结合中切实解决“如何作文,事倍功半”的实质性问题,努力把他们在作文道路上引向更远,推向更高。以五上《太阳》为例,文中以“后羿射阳”神话故事开头,分别从“与地球的距离、体积、样子”等方面,并通过“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接着通过一个“过渡句”,说明“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很密切”。其结构清晰,内涵丰富,可模仿性较强,是开展“鱼渔兼授”教学的优质资源和优势平台。

四、以生活涵养为由,有效畅通源头活水,切实解决“无米之炊”的实质性问题

如果把语文说成“水”,生活就是“水之源”现象;如果把语文说成“木”,生活就是“木之本”现象。儿童作文普遍存在“巧妇无米”的困惑,这是“常紧咬笔头、言之无物、千人一面”现象的最直接因素。那么,如何帮助儿童切实解决“素材短缺、资源不足”的问题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文认为,自觉接受生活元素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润,从中不断地进行“积累与积淀”,才是获取作文素材、聚焦优质资源的“牛鼻子”工程。除了上文所说的“走进社区生活、亲近自然生活”外,还有其他许多途径和方式。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前三五分钟,开辟“生活信息大家谈”专栏,引导儿童把从实际生活中获取的知识信息在交流中分享与共享,逐步丰富自己的“作文素材资源库”,为作文活动提供充足准备。

总之“,做”是“说”的基础“,事”是“情”的依托“,说”是“写”的前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善于把“学习与体验、积累与积淀、训练与强化”相互渗透并有机结合起来,既可畅通越发灿烂的阳光大道,又能不断增强儿童作文的情趣和信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