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言语审美:单元视野下的语用实践——以《燕子》教学谈

时间:2024-05-10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孔维清

语文课,学的是美的汉字、美的语言和美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孩子经历一段发现美、想象美和创造美的难忘历程。

部编版语文三下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大自然中处处有可爱的生灵”,语文要素为“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本单元安排有课文《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其中,《燕子》《昆虫备忘录》以及《古诗三首》中均有描写大自然中可爱的生灵,而且几篇课文都是出自名家之手,语言清新灵动,画面生动可感,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佳作范本。以《燕子》一课为例,在学习作者描写燕子外形和活动的优美语句中穿插《古诗三首》和《昆虫备忘录》中对小生灵的相关描写内容,整体设计,前后引证,对比赏析,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达到“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这一语文要素,培养学生“发现美、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教学《燕子》一课时围绕“整体观照‘发现美’,在优美文字中想象生动而美好的画面”“借助画面‘想象美’,学习怎样用优美的文字表现小生灵的特点”“乐于体验‘创造美’,通过画面想象,尝试用优美的语句描写小生灵”这样几个层次化的目标开展教学,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词语归类——在厘清规律中发现美

本单元语文要素重在指向“想象画面”和“体会语句”,文中有特点的短语很多,如形容燕子的:剪刀似的尾巴、轻快有力的翅膀;描绘春天的:旷亮无比的天空、波光粼粼的湖面,都具有鲜明的画面感。从词语入手,串联起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能有效为想象画面、体会优美语句奠定学习基础。通过出示“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剪刀似的尾巴、轻快有力的翅膀、烂漫无比的春天、旷亮无比的天空、波光粼粼的湖面”等词语,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再播放不同季节景物图片,问学生:看着图片,你还会用“……的……”来说说看到的画面吗?

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对美的画面就逐步有了完整清晰的感知,此时再让学生借助下面的教学环节在单元整合之中发现美。

1.小动物在我们眼里是那样可爱有趣

在本单元里,我们也结识了很多小生灵,咱们来看看文字中可爱的它们又是什么样的。

2.出示语句,朗读感知

①“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从诗句中你看到了这里有哪些小动物?

②“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这句话中有我们之前就认识的翠鸟。

③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指名朗读,提问: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燕子?

3.想象画面,朗读感受语言美

①现在飞到你眼前的不再是作家笔下的燕子,而是你熟悉的燕子,读——

②当你等待严寒过去,第一次听到燕子的鸣啭,你将是怎样的激动?读——

③当你在随意漫步时,看到了燕子在头顶掠过,就像在同你嬉戏,你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读——

单元课文的突出特点是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将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从年段特点而言,边读边想象画面是第二学段学生尤为重要的阅读方法。在此学段,学生的阅读认知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阅读内容中边读边想象,可以有效地在学生头脑中呈现画面,激发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发现,有利于学生进行积累、感悟,逐步形成语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课程标准将第二学段的语言训练点落实在文本的词语上。在教学中,教师联系课文后面的“读一读,记一记,再说几个‘_____的_____’”的习题,引导学生聚焦课文中出现的语言形式,并有策略地让学生从作者写作的角度来进行运用与创作,从而落实了“语言建构和运用”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还可以抓住文本的内在语境,洞察“_____的_____”这种语言形式与语言素材之间的层序关系,体悟这种语言形式所表达出的语言效果,再让学生对展示的景物特点、鲜明的季节画面边读边想象,引导学生归类拓展、迁移扩散,感受语言的特质,体悟表达的生动形象,从而将语言运用表达能力在实践练笔中加以强化形成。

二、词句体悟——在体验情境中想象美

把“物”置于情境和画面之中进行“状”,这是状物类文章行文的基本方法,学生感知到了鲜活而生动的画面,就能产生独特而有价值的情感,促进自我认知的发展。好的状物类文本,在状物过程中常常会运用精妙的语言,让读者读出画面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观照状物类文本的这一特点,借助富有情感的美读,通过多形式朗读描写燕子的优美语句,巧妙地将文本的语言、表达的形象和内在的情感融为一体,将语言描写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生命的气息。在学生的认知与鲜活画面中架设起高速通道,让学生在画面感与情境性中,想象燕子的动态之美跟声音之美。由意到言,实现了意蕴和画面的同构共生。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动物那可爱的外形就让我们无比喜爱,那如何才能把自己的这份喜爱用语言表达出来呢?请大家再读一读这几句描写小动物外形的句子。①对比着读一读这几句描写动物外形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有什么相同之处?教师相机指导生成:这些句子都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对小动物最特别、最惹人喜爱的部位进行了细致描写,让动物形象栩栩如生。②你发现哪些不同之处吗?教师相机指导生成:不同的小动物,写出了不一样的方面,有的着重颜色,有的描写形状,有的互相结合。③描写小动物需要观察它的特别之处,再用上准确生动的语言便能描写得活灵活现。这样通过赏读一系列描写小生灵的优美句子,想象营造出的美的画面等。教师带领孩子在品读中关注到这些语句表达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而发现同样的可爱却又有不同的特别之处,明察语言表达应关注“特别”,表达“特别”。

在想象不同动物形象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不同语言的表达形式,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在不同的对比动态中品读语言形式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环节。

1.出示课文中描写燕子动态的语句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2.指名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作家是怎么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燕子的伶俐可爱的呢?

教师相机指导生成:几个灵活的动作加上美丽的风景,构成了美妙的画面。对比原文,品读语言形式美。

3.出示《燕子》原文中描写燕子静态和动态的句子

“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

“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

4.你发现了什么不同

再读一读,体会不同语言表达的感觉。你喜欢哪一种?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原文的句子读起来更有节奏,感觉更加轻快。此时再出示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想象一下你看到的画面,和《燕子》的描写对比,你发现有没有相同之处?从而让学生了解在描写小动物时都描写了一些景物,这样画面更加美妙。

三、对比运用——在迁移语言中创造美

《燕子》一文语言虽接近原文,保留了作家的言语风格,但原著的魅力是无穷的,给予学生原汁原味的经典阅读,尤其是名家名篇,更能让学生感知到语言表达的情感与特色。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原汁原味的美的语言。在对比中发现语言表达中隐藏的秘密,在对比中引导学生感知原文明快的节奏感,让学生在品读中积累语言,感悟音律美,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优美的语言来生动表达创造美,实现由得“意”到得“言”,再到得“法”,得“能”。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要让读者很快地了解你要写的对象,我们就需要进行仔细观察,抓住小动物的独特之处,选择适当的美丽景物穿插其间,再用优美的词句进行描写。再观察这些图片,请你选择其中一幅写一写,让我们也能读出和你有相同的感受。交流评价时,关注是否用上了学到的表达方法,画面是否描写清楚了,语言是否生动优美。

最后教师进行小结:我们身边的大自然到处都有优美的景物,我们既要学会发现身边的美,也要学会在文字中品读这份美,更要善于用学习到的文字来表达这种美,并为学生拓展阅读冯骥才的《万物生灵》。

正是通过这样的学以致用,教师让学生根据图片完成仿写练习,抓住小动物的独特之处,选择适当的美丽景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写,进而激发学生对美的认识,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并尝试用学习的文字来表达这种美,涵养了学生的品味,滋养了学生的言语人格。

总之,“边阅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的语句”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语文阅读素养,需要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加强练习,加强运用。教师只有心中装着语文要素的落地,灵活借助文本语境运用,从单元视野出发,对文本进行整体设计,从而让学生在文字中发现美,想象美,进而创造美,实现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茁壮生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