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小学 顾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课堂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丰富学生内心体验;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情境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一样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把基础知识的积累作为教学重点,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语言交际能力、习作能力的培养,仍旧秉承传统的教学观念。这种片面的做法,对小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学生始终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不停地灌输,学生单一地接受。学生围绕教师的思路展开学习,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提高,长期下去,还会产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角色,改变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要设置特定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情境中,对所学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春》之前,我先组织学生到郊外去春游,鼓励学生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必然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写有关春的文章时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带有春天鲜明特征的图片、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春天。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学习和多疑问心理设置悬念,提出关联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索并寻找答案。最后,在学生交流体验阶段,要求每位学生都能交流自己的看法,相互补充,弥补不足,把所学的知识内化,把体验转化为经验。
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包含:学生获取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情感等。情境能丰富情感,是建构学科知识的有效途径。良好的核心素养体现在学生的知识得到积累,能力得到提高,审美能力和思想感情的升华等方面。语文的核心素养最具时代特点,以语文课堂为依托,建立情感课堂,能使学生寄于文,融于情,化于心,归于境。
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对语句的解读,对文章内容的领会。首先,通过感知情境,实现学生由感觉向知觉的转变;由形象认识向抽象认知的转化;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深化。然后,通过感悟情境,强化新的认知,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基于先前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基于情而超越情,上升到审美鉴别和再创造。教师在教学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创设情境。
例如,在教学《早发白帝城》一文时,如何让学生体会大诗人李白写这首诗时的心情呢?我们在授课时要补充材料:乾元元年,李白受到永王李璘一案的牵连,被流放到偏远之地夜郎。李白走到白帝城时,忽然接到赦免消息,悲伤与高兴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旋即乘舟向东顺流而下前往江陵。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后,就不难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中所体现的兴奋、欢快之情了。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挖掘文本的自然美、艺术美、人性美,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体验美,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文章中渗透着作者的丰富感情,通过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适当创设审美情境,以情促学。
例如,在教学《宿建德江》时,教师可以借助画面,再现情境,通过图画来理解诗句,理解诗的意境。音乐是情感的自然流淌,最能表意达情。在教学中,可以把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还可以调动一切艺术手段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动漫、电影、舞蹈、绘画等。当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情感被愉悦,想象力被调动,情感体验得到升华时,自然就具备了一定的审美体验,学生就容易体会语言所难以表达的妙处。
优秀传统文化是凭借经典作品传播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就要从阅读经典作品开始。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首先,教师要热爱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其次,要根据学生不同学段与年龄,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让学生有选择地读书。还可以定期在班级开展读书活动,在学生中间形成特定的文化氛围。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诵读,学生还能深入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形成文化认同,这对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有深远意义。
总之,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紧密围绕教育改革的要求,努力革新课堂教学。教学既要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又要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既要提升小学生的审美鉴别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既要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打牢语文基础,又要在教学中注重中华文化的传承与民族精神的弘扬。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长期思索与探讨的课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