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达善小学校 沈湜
居家的时间变得尤为漫长,我们透过小小的窗口盼来了绿芽初吐的春意,等到了柳叶细密,日光渐长的晚春,才重回熟悉的校园。“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居家学习之余,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驱动着我们的阅读,试图在阅读中寻找朦胧的认识,或者探索未来的方法。阅读是自由浸润的进程,读书精神需要“慢养”。网络时代的阅读,与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对比,只是阅读介质的区别,阅读的本质不变。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各种书籍的阅读能在潜移默化间浸润心灵。
部编版教材的文本选择为学生课外书籍的甄选提供了参考和映照,不难发现,一些以“人与乡土”为母题的文本,如《桂花雨》《乡下人家》《落花生》等,故乡的脐带连接着我们,这也是亲情的长度,理解节气的更替,摸到大地的脉络,在快时代尤为珍贵。“人与自然”为母题的文本有很多,如《四季之美》《牧场之国》《鸟的天堂》等,这样的文本构筑“小我”与外界的联系,是学生能接受的,和人的精神有对接点。
阅读更多的书籍,书与书之间会建立起新的联结,使我们发现文本与文本、年代与年代、故事与故事、头脑与头脑之间的共性、关联,对我们看待当下形成一些参考和对照。我们可能从一本书里读到了不同的思想,或者在不同的书里发现了相似的内核。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在一生中能读的书不超过2000册,并且其中大部分是在学校学习的几年时间里读的(一半以上的书),因此,我极其严格地挑选少年时期的必读书籍。”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因此不宜推荐教师自己没读过的书,如果只是机械性地转发书目进行推荐,容易挫伤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些学生阅读量大,读书速度快,但语文素养却不见提高。如果避开经典阅读,以阅读作为娱乐,“避重就轻”地去阅读课外读物,随手拿来,上手即读,读完就忘,回避有难度的阅读,拒绝在阅读中考验自己的知识储备、思辨能力、审美水平,那么阅读就会流于快餐化。
经典书目的推荐,除了要保持人文精神的高度,也要像为葡萄藤搭架那样加以引导,根据年龄特点推荐书籍。低年段,以趣味性优先,推荐绘本、桥梁类书籍。但趣味不是唯一的考量。在中年段,学生就会开始偏向于描述同龄人的小说,如《男生贾里》系列、《哈利·波特》系列。高年段的学生则更喜爱传记类书籍、科学知识性书籍,如《呼兰河传》《草房子》《昆虫记》等,这些书籍都有选篇收录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让学生在课余配合阅读,是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之举。
互联网上可获取的阅读材料丰富多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检索方式,在互联网上检索自己所需要的阅读材料,提炼信息,是课外阅读中助力学生理解全书的一个重要方式。
在课外书的阅读中,可以从时代环境、作者写作特色及同时期文本检索三方面引导学生在读书前后检索更多的补充材料,丰富阅读体验和知识面。在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同时,学生可以考据19世纪7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的历史,也可以联合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如《竞选州长》《王子与贫儿》《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进行对比阅读,更可以通过阅读同时期其他作家的作品,如《汤姆叔叔的小屋》《草叶集》等,探索更多的联结。
受欢迎的书被拍成了电影,如《夏洛的网》《鲁滨逊漂流记》等,有些书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如四大名著系列。这些资源是文本的外延,教师可以整合影视资源,帮助学生拓宽阅读的边界。可以将书中的文本内容与影视片段作比较,发现影视改编与文本创作的不同。也可以影视的视角反观文本,或者辨析文本中如电影镜头般的画面感是如何写出来的。教师引导孩子们思辨地去读和比,引导他们作扩展联结,在读中迁移,回味作品意蕴,一定能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