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沙步小学 周慧梅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一个有效选择。本文我们将围绕人格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框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究。
虽然人格的形成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影响作用,但是,纵观我国教育体系,其小学阶段对人格教育多有忽视。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将人格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鉴于这一情况,将人格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将人格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文是学生感受的描述和对待事物的看法,呈现了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观感。在写作构思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会深化;在收集写作素材过程中,学生的见识和认知范围会扩大,会接纳更多正向积极的影响,也会认识具备人格行为起码标准。通过写作这一过程,学生对写作主题的思考以及再挖掘、再呈现,就会对爱国敬业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志、崇尚科学的态度、不畏挫折的品质、讲究实际的性格、维护公正的勇气、关怀弱者的爱心等人格素养有更进一步的体悟。
第二,将人格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有利于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成效。将人格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一方面,改变了师生陈旧的作文观念。作文观念的转变,让师生在作文教与学中,不再只追求写作任务的完成,而追求抒发真实情感,表达真实思想;另一方面,改变了陈旧的作文训练方法,让学生不再拘泥于写作框架的设定和套路式的写作构思,而追求高立意、巧构思、语言美等标准。
(1)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感悟文本,将人格教育融入作文教学的寻找素材环节。魏书生老师曾提到:作文教学的源头,就是雕塑学生的心灵。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带领学生寻找写作素材是基础,也是促使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的根基。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寻找素材环节应用人格教育,就能让学生获取更多有益的写作素材,为其后续完成写作奠定基础。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在应用人格教育的前提下,要求教师围绕作文的主题指导学生用接触社会、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积极地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和多样化的素材,这些素材会涉及外在现象和内在变化规律两方面的线索。这些线索经过学生大脑的整理和进一步思考,就会成为可用的写作素材。这些写作素材中也会包含个体的感悟、情感、想法等,具有很大的鲜活性,会成为作文的亮点。与此同时,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人格教育,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外名著、报纸杂志、新闻等的过程中进行更进一步的挖掘。通过深入挖掘,学生就能从文本走向心灵,从中挖掘到细节,体悟到情感,获取智能、意志、感情和品格等方面的提升。例如,在进行一篇主题为人物的作文教学中,在寻找素材环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了《司马光》《小珊迪》等文章,这两篇文章分别描述了小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和小珊迪的高尚品质。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既能产生思维火花,获取可用的写作素材,也能受到感染和熏陶,对自我人格有一个思考,从而更进一步地完善自身的人格。总体来讲,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感悟文本,可以让学生体验生命的成长,健全人格。
(2)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和表述方法,将人格教育融入作文教学的呈现环节。首先,教师分别讲授人物、事物、景物的写作技巧和表述方法,然后带领学生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思想见解等角度对某相关的优质习作进行剖析。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掌握真切表达自己独特感悟的方法,体悟文中语句的优美、构思的巧妙、特定情境下的情感。同时,学生还可以反观自己的言行,以言行反思的方式获得正确的观点和思想方法,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在学生之后的作文呈现中,这些特质也会被呈现出来,同时,加上学生掌握的写作技巧和表述方法,也会让学生呈现的作文质量更好。所以,将人格教育应用在小学作文的呈现环节,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和表述方法,既能训练学生写出声情并茂的文章,又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两全其美。
对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人格教育必不可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人格教育,能增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使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向发展。作为小学教师,应该认识到作文教学在承载人格教育上的优势,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想方设法地实施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