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文以载道——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24-05-10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小学 刘 甜

文以载道,寓道于文,文字是文化得以传承的媒介,文章更是文道合一的重要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完成“教书”的任务,更加承担起“育人”的职责,找到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有效契合点,以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对此,本文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旨在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从语文教材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观念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制中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文化内容,以教材为载体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引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索文化内容,体会与感悟到文化的价值。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中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谦虚、好学精神;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体现出了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在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中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仁义礼智信思想。由此可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因素,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并在实际的课文教学中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实现知识教育基础之上的文化传承,以深度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二、发现汉字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汉字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每一个符号、每一个文字的组成都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汉字,因此教师应善于利用汉字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小学生在文字的识读与书写中了解汉字由来与表达的含义。以“社”字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图示法直观展示“社”这个汉字的由来,“社”字的右边是一个“土”字,此时展示甲骨文的“土”字,讲解甲骨文的“土”字表示的是一片树叶破土而出,在远古时代,人民依靠农耕生活,因此认为是“土”赋予了生命、养育了生命,对土地具有浓厚的崇敬之情,并在各地建造了地神庙,周边居民常常前来祭祀。而“礻”字旁本身就有祭祀的意思,将“礻”与 “土”组合便是“社”了。在了解到“社”之后,教师可以在这一汉字上进行拓展延伸,如在古代人们经常会谈及“社稷”,请学生写下“社稷”这两个字,说一说你对“稷”字的了解,其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怎样的国家,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汉字文化价值的机会,让学生在汉字的识读写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到汉字的艺术。

三、在古诗词诵读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词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古代文明思想,具有较高的精神境界,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欣赏与品味,更需要被全世界了解。唐诗宋词是古典诗词文化的代表,诵读、品鉴古诗词有助于小学生体会到古代文人的人格魅力,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完善人格品质,促进审美情操的提升。古诗文具有语言精练、情感丰富、内涵深远的特点,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教师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通过文化情境创设的方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古诗词中的文化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的文化修养。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出塞》为例,这首边塞诗与大多数边塞诗所表述的战争艰苦、人心险恶不同,更加侧重于表现对良将的信心,对敌人的蔑视,对英雄人物的敬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诗中体现出了爱国之情。为了在古诗词诵读中更好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首先需要介绍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创作的初衷,让学生了解到王昌龄所生活的时代饱受战争之苦,带领学生进入到古代的生活场景与文化情境之中。接下来阅读诗句,先逐句分析诗句大意,然后从整体的角度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让学生领悟到作者“思良将,盼和平”的急切心理,树立爱国之情。

四、在实践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为了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但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是只有书本文字一种途径,也就是说,优秀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若只是停留在照本宣科的语文课堂,那么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应打破时空的限制,学会课内与课外的融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参与中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例如,中国传统节日都是有由来的,每一个节日都有特殊的意义,那么教师可以利用传统节日渗透特定文化,鼓励学生主动收集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息,在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中锻炼信息提炼能力,加深小学生对节日文化的了解程度。以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合作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如收集端午节的由来、发展演变过程、民间习俗、节庆饮食、端午祝福语、各地特色等信息,小组成员相互分享信息,说一说自己对端午节的了解与感想,还可以给学生布置动手操作活动,如包粽子、编五彩缕,将祝福送给你爱的人。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在端午节假期之后的第一课开展小组辩论赛,提出辩论话题:“端午节有佩戴长命缕的说法,有很多人会在这天在小孩的手臂或床头上挂上五彩缕、续命丝,你认为长命缕真的能保护人长命吗?若是不能,为什么人们还要佩戴呢?”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感悟与体会,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教育意义,并找到语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不断探究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路径,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助力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生成,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