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情绪关怀”的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的研究

时间:2024-05-10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彭实验小学 王 艳

一、“情绪关怀”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会采取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仅仅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这种“满堂灌”的形式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并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丧失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各类不同的情绪。同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情绪主控意识较为薄弱,不仅无法正确地去把握他人的情绪,也无法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例如,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就会特别焦虑或者烦躁;当被教师批评的时候,又会觉得特别失落或者沮丧;当克服了学习困难的时候,又会感到无比激动与兴奋等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可以分为情绪脑和智力脑两部分。情绪的产生是较为感性的,它是先于理性而发生的,而且不容易被控制,但是却可以通过外界因素进行调解。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敏锐地察觉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情绪上的变化,并且及时地给予他们情绪上的关怀。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帮助学生调节情绪,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过程中,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用心尊重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亲和力。首先,教师要懂得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要因为自己是教师,就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服从。也许有的教师会认为自己对学生严格要求完全是为了学生好,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求特别苛刻,采用 “满堂灌”,或者“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没有任何话语权。学生因为畏惧教师,表面上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但是在心理上非常排斥教师,甚至厌恶教师。

教师要想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与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例如,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利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亲和力,让学生因为喜欢语文老师而喜欢上语文课,并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教师尊重的,自然也会尊重教师,进而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去。

三、用爱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育的真谛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教师不要简单地用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认为学生学习成绩好就都好,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都不好。特别是对学习能力较弱或者学习习惯欠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一定展示自我的平台与机会,帮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同时,教师要确保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与交流中来。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较难,只能满足个别成绩较优异的学生,而更多的学生会因为无法作答而放弃主动学习与探究;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轻而易举就能作答,甚至不需要通过深入的思考就能得出结论,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学情,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进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总而言之,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当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时,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调节情绪,使他们能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小学生的情感较为丰富,教师要巧妙地借助关怀情绪进行教学,将学生的情感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升个人人文素养。此外,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素养,积累情绪关怀教学经历,通过对学生进行情绪的熏陶与感染,让学生逐渐形成较为积极的学习情绪,并将此转化为前进的强大动力,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