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动认知行为

时间:2024-05-10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玄龄小学 刘彩云

在当下的语文课堂构建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喜欢以学生年级小为借口,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这不仅有碍于学生个人优势的强化与发展,还会限制学生主动思考,影响学生独立认知习惯的养成。所以要想构建符合当下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我们就有必要想办法激活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动认知行为。而根据教学经验,我也总结出了如下三种有效激活学生主动认知行为的方法。

一、以境为依,层层递进

语文是以汉民族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知识,而语言是在语境中产生和应用的。所以所有的语文知识都是可以放置到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教学的。而多维的语言情境要远比抽象的语言文字更容易被小学生理解、接受。所以,在组织语文认知活动时,创设与所教知识相关的真实语言情境,并以此为依托,逐渐推进语文知识教学活动,将会有效降低学生主动认知的难度,强化学生的主动认知行为。

例如,在《大青树下的小学》文本教学过程中,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身着不同民族服饰的儿童穿过弯弯曲曲的小路向学校进发的视频,然后问学生们:“你们猜他们要去做什么呀?”“上学。”学生回答。“那这所学校和我们的学校有何不同呢?”我问道。“这个学校是在山上的。”“这个学校的学生很特别。”……学生们分析视频内容回答道。“哦?哪里特别呢?从他们的服饰上你可以看出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孩子吗?”我追问道。

待学生们根据服饰特点,对视频中上学路上的学生的民族身份猜测后,我又展示五十六个民族图片,并以猜测、验证的方式展开了民族介绍。随后,我又问学生们:“你们猜,这所民族小学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读一下吧!”接着,学生们自主阅读文本,感知文本内容。

在该文本阅读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我以多维情境为依托,以针对情境内容的提问渗透知识教学,让学生们在层层递进的主动思考中,感知了多民族的存在和民族和谐的画面之美,形成了初步的民族团结维护意识。

二、删繁就简,提供空间

主动认知行为的出现离不开主动认知空间的提供,而要想在语文课堂中给学生们预留足够的主动认知空间,我们就要删繁就简、摒弃浮华,向学生展现语文课堂的本来面目。语文是以语言教学为本主与核心的课程。故要想保留语文课堂的原汁原味,我们不妨以灵动、简洁的语言串联语文课堂活动,让学生们在简约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例如,在对诗歌《山行》的鉴赏过程中,我先在黑板上写下了“山路”“傍晚”“枫叶”三个词语,然后问学生们:“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是否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呢?”“是!”学生满是信心地回答。“哦?那你们可以用这几个词语编一个故事吗?”我又问。

接着,学生们开始尝试着利用词语创编故事,在故事分享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同学们,都很有想象力呢!不知道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老师的故事呢?然后选出一个最具想象力的故事,好吗?”我问道。随后,展示加工后的诗歌译文。继而,学生们在对唯美诗歌译文的欣赏和古诗朗诵中,发现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并且指出了我的“抄袭”行为。

在该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学生想象力丰富和好胜心强的特点,以一个别开生面的编故事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们在对老师“抄袭”行为的“举报”中,自觉完成了译文与诗歌之间的对应,理解了诗歌内容与主旨含义。该过程简约却不单调,营造了良好的语言魅力感知空间。

三、巧妙设问,启迪思考

设置问题,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影响学生主动认知活动的主要方式。受到自身认知局限性的影响,小学生的主动认知活动很难一直一帆风顺地推进下去。而当他们的主动求索遇到难以跨越的鸿沟时,他们的认知热情就会大大降低,认知体验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语文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主动认知进程,巧设疑问,帮助学生渡过认知难关。

例如,在对课文《灰雀》中“灰雀究竟去了哪里”这一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们都难以确定小男孩有没有捉走灰雀,讨论了很久都没有结果。

为了不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我决定对学生的主动认知活动进行干预,但我采取的干预并不是强制性地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以问题的形式提醒学生们自己去发现。

首先,我对学生们说:“这个问题,作者在文本中告诉我们了呦!只不过说得比较隐晦,需要你们仔细地读。”

在学生酌字酌句阅读文本,仍未找到后,我继续引导道:“列宁在问小男孩有没有见到灰雀时,小男孩说话为什么吞吞吐吐的呢?”“因为他心虚。”一个孩子说道。“或许,是人家不敢和陌生人交流呢?”另一个孩子反问道。“很好,在列宁为灰雀的‘死’伤心时,小男孩为什么肯定地告诉他灰雀还活着呢?”我又问道。“为了安慰列宁。”一个孩子说道。“哦?那第二天的时候,为什么灰雀真的飞回到了树枝上呢?这几个小细节之间是不是有什么联系呢?”我继续追问道。

接着,学生们以小组自由讨论的方式,对我抛出一连串的问题进行了探究,最终在智慧的交锋中得知了灰雀事件的真相。

在该教学过程中,我从课堂观察中发现了学生们的主动认知瓶颈,然后以设定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反思并串联文中的可疑细节,最终在对细节的推测中掌握了事情真相。该过程是一个积极引导的过程,也是一个充分尊重学生认知主体性的过程。

综上所述,语文知识如同浩瀚汪洋,学习语文并不是要学生在语文的海洋中捕获鱼虾,而是要学生学会了解鱼的习性,学会捕鱼的技巧,是要其泛舟海上,体味海洋的浩瀚与壮美。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学会用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小学生的主动认知行为,让小学生们在主动认知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