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优化教学策略,让语文要素在课堂落地生根

时间:2024-05-10

江苏省常熟市珍门中心小学 吴利芳

《慈母情深》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三位执教老师都能关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优化教学策略,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语文要素在课堂落地生根。

一、聚焦场景,揣摩语言,体会细节描写之真情

好文章不但能给人画面感,更能给人镜头感。这是因为作者在一个个场景描写中,加入了生动的细节描写。读着课文,一幕幕场景出现在脑海,一个个人物就在我们眼前动起来了。教学时,我们就要聚焦这一个个场景,抓住关键词句,揣摩语言,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慈母情深》一课中,作者梁晓声回忆了自己儿时到母亲厂里讨钱买书的事情,依次写了“初到厂房”“寻找母亲”“要钱买书”“母亲给钱”这四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表现得淋漓尽致。三位老师都关注到了这一点,高新区的吴老师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谈阅读体会。尤其是抓住了反复出现的“七八十”这个数字,体会母亲厂房里人多,机器多,散发的热量多,进而体会工作环境之恶劣,母亲工作之辛苦。吴江区的申老师在一开始的复习环节,直接呈现第一个场景中关于环境恶劣的四字词语,让学生读出画面感,并联系词语所在的场景,想一想这是怎样的工作环境。当学生回答后,申老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在老师的步步引导下,学生好像进入了文中所描写的场景中,面对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自然是望而却步,从而对母亲的辛苦以及儿子的心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而教学另外三个场景时,三位老师采用的方法都是让学生默读课文,并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写自己的体会。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感受深刻的地方,往往就藏在文章的细节里,藏在人物外貌、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描写中。其中,藏在细节描写中的反复手法,是本文一个很重要的写作特色,课后习题也提出了相关要求。三位老师都对反复手法进行了教学,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原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母亲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我”的心。

聚焦场景,每一个场景都有动人的细节描写,每一个细节都蕴藏着作者与母亲之间的浓浓真情。只有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细细揣摩,才能体会到藏在细节描写中的真情实感。

二、感情朗读,入情入境,感受细节描写之魅力

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的实践活动,它既是理解体会课文的方法,也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有感情地朗读”,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只有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细节描写的魅力。三位老师都能重视发挥朗读的功能,采用了想象画面读、师生合作读、比较句子读、变换顺序读、配上音乐读等多种方式,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中,走进作者梁晓声的心中,走进每一个感人的细节中,一起感受慈母情深。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位老师在课堂上不约而同地借助了音频资料辅助朗读——引用了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的不同片段,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申老师引用的是作者梁晓声在节目中朗读原文片段的视频,是全文细节描写最精彩、最打动人的那个片段,作者本人的朗读可谓声情并茂,字字句句发自肺腑,读出了对母亲的那份愧疚,那份怀念。朗读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尤其是作者本人的朗读,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很快进入到了这个情境中,老师先请学生自由练读,再请其中两名学生上台朗读。此时,学生动情地朗读将课堂氛围推到了高潮,这是朗读的力量,也是文字的力量,更是细节描写的力量。而另一堂课中,张老师引用的则是主持人董卿与作者梁晓声的访谈片段,虽然不是直接朗读,但是交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无比感恩之情,为学生的朗读进行了很好的情感铺垫。节目中梁晓声谈了自己母亲含辛茹苦将几个子女抚养长大,母亲省吃俭用,却对自己买书慷慨解囊的真实经历,表示自己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功,离不开母亲对自己读书的大力支持。访谈中的梁晓声同样声情并茂,字字句句同样能让我们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那份无私的爱。观看视频之后,张老师引导学生再读汪国真的诗歌《我们也爱母亲》,比起课始的朗读,此时情感更真了,也更浓了。

三、读写结合,迁移运用,习得细节描写之方法

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加学生表达练习的机会,通过表达实践丰富学生的表达经验。统编教材注重读写结合,就如《慈母情深》这一课的课后习题专设了“小练笔”,要求是:“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三位老师都能关注这一要求,将细节描写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品读课文中习得方法。

吴老师先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文中作者“鼻子一酸”这一细节描写,接着让学生口头交流自己生活中“鼻子一酸”的经历以及原因,并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小练笔,用一段话写写当时的场景,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细节进行刻画。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看到,他们都偏向于跟课文中的“我”一样,大多联想到了自己的母亲,看到母亲不顾自己身体的劳累,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回想着一幕幕,自己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同样是关注课后小练笔,张老师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来教学。在学到作者“鼻子一酸”这个细节时,张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先体会课文,而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这时学生的思路并没有被课文“牵”着走,畅谈了各自不同的“鼻子一酸”,充分交流之后,再引导学生品读作者“鼻子一酸”的“酸”从何来。这样,学生借助生活经验,通过比较,可以认识到同样的细节“鼻子一酸”背后,可以蕴藏着不同的情感。课的最后,张老师布置学生课后完成这个小练笔,关注细节,写一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细节里有情感,细节里有温度”,不管是当堂练笔还是课后练笔,都要让关于细节描写的阅读要素与习作要素有机结合,读写结合,读中学写,在言语实践中习得细节描写的方法。

综上所述,教学统编教材,我们要关注单元语文要素,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化繁为简,让语文要素在课堂落地生根,并能开花、结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