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渗透

时间:2024-05-10

安徽省界首市靳寨中心校段寨小学 段彩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增添了新的任务和目标,即美学教育,要让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感受语文的文字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要让小学生学会欣赏美。尽管美极容易吸引包括小学生在内的所有人的目光,但是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美学渗透并不容易,其不仅是因为美是一种心灵感受,无法通过言语进行准确的描述,而且其还需要与课文相结合,通过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体会美。

一、运用直观画面展现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直观画面展现语文课文中所描述的画面,让学生从画面和课本两个方面感受作者的语言之美。这种美学渗透是将课文中的抽象描述与现实场景相结合来展开,既填充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丰富了学生的言语表达,从两个角度感受不同形式的美,从而加深学生对美的认识与理解。

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老师可以事先从网络上下载好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影视片段。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咨询学生:“同学们,你们有去浙江看过钱塘江大潮的吗?”学生:“没有。”老师:“老师也没有去过,只是听说特别壮观。虽然我们不曾到现场见识这番盛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和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盛况。现在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老师播放下载好的钱塘江大潮视频,并在学生欣赏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解说。在学生观赏结束之后,老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样的盛景,大家心里什么感受?”学生:“好壮观。”“真大气。”“波澜壮阔。”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但是同学们能详细说明一下吗,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的壮观,什么样的大气?”学生:“水涨那么高,平时很少见到。”“汹涌澎湃。”老师:“同学们能不能用一段话来对刚才的盛景进行描述呢?”学生:“描述不出来。”老师:“同学们读一读文章,看看作者是怎么描述的。”学生阅读文章之后,老师再询问学生:“同学们,作者描述的钱塘江大潮给你们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学生:“不只壮观,而且还很美。”老师:“具体说一说。”学生:“‘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仅此一句,就把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尽收眼底。”

二、运用视听音乐感受美

美不仅体现于视觉,还彰显于听觉。老师除了通过展示画面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之外,还可以通过播放音乐与课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从声音的角度感受文化之美。例如,在教学《凉州词》一课时,老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以前听过这首诗吗?”学生:“听过。”老师:“这首诗非常经典,大家可以默读一遍,边默读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学生默读结束之后,老师询问学生:“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默读和想象,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一个即将上战场的人喝多了。”老师:“好,老师现在为大家播放一段音乐,大家闭目聆听,跟随着音乐的韵律想象诗中的画面。”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闭目聆听。老师再次询问学生:“这次大家是什么感受?”学生:“音乐中的厮杀声使得这首诗有一种苍凉和无奈的感觉。”老师:“很好。大家再闭目聆听,老师再播放另一段音乐,大家体会。”老师继续播放音乐,学生继续闭目聆听,之后老师询问学生:“这次又是什么感受?”学生:“这次似乎有点征战归来的豪放之感。”老师:“一首同样的诗,配乐与不配乐的品读感觉是不一样的,配不同音乐的品读感觉又不一样。同学们要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欣赏和感受。”

三、通过阅读品味美

美既体现于外,又彰显于内。体现于外主要指满足人们的感官欲望,而彰显于内则是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通过阅读品味美就是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通过作者的语言文字以及人物感受作者在创作文章时的内心世界,这是脱离感官之外的高层次美学感受。老师在运用该方法进行美学渗透时,要注意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否则学生难以走进作者的内心。

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老师可以咨询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学生:“周总理。”老师:“是的,就是我们伟大的周总理说的,那你们知道他在多大年龄说的这句话吗?”学生:“不知道。”老师:“12岁的年龄,比你们只大两岁。同学们有没有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学生:“有。”老师:“老师暂且不论真与假,只想问问大家,是什么使得你们产生了这种想法的?”学生:“向周总理学习。”老师:“有此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是不同的境遇、不同的环境,这句话说出来的分量不一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体会一下周总理为什么要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品读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回答或者相互讨论再回答,老师要把学生的答案做统计,然后带领同学们逐条分析,引导大家体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刻内涵。

小学语文中的美学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其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美学渗透教学,通过多种方式一点一点地引导学生感悟。其次,老师在进行美学渗透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学生的真实感受,避免学生没有体会到美的感觉而为了应付老师,这不仅不利于引导学生感受美,而且还会影响老师后期的美学渗透教育。语文老师在进行美学渗透教育时要多一份耐心,逐步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