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1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越秀校区 朱 烨

语言学习不仅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习得过程,也是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是一项有效的途径。教师应当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推理和判断能力的发展。本文以译林版小学英语5 B 《Unit 7 Chinese festivals(story time)》为例(以下简称U 7),试图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参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猜想预判,挖掘自我发现能力

预测作为一项阅读技能,在学生自我阅读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若能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创设一个有助于学生养成预测习惯的氛围,则可使阅读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激发学生对阅读本身的兴趣,提高阅读的质量。

1.根据图片想象预判

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文本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直观形象的图片包含丰富的信息,是传递主题意义的重要媒介,是教师不可忽视的辅助材料。小学生观察力强、想象力丰富。通过观察图片,往往能使他们发现许多文字信息之外的有价值信息,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构建认知。比如在U 7文本第一部分“The Spring Festival”中,先用PPT呈现该节日相关图片,然后启发诱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出该节日的饮食、活动,提前预测文本内容,之后对文本学习的热情也会提高。

2.根据语篇结构和关键词猜测预判

小学英语文本材料结构清晰、内容精简。可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文本总体篇章结构后预测文章内容,在之后的深入阅读中检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教师创设一个有助于学生形成预测、印证和修正的阅读环境,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期待感”则会使阅读效率提高,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在U 7课堂中,教师首先引导教授学生学习The Spring Festival部分的内容,理解该部分主要围绕“When is it?/What do they do?/What do they eat?”展开,之后的另外三个节日可以由扶到放,让学生自己去预测猜想每个节日所包含的内容,也可出示相应节日的关键词,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索和发现去预测,而后比照实际阅读文本,体验自我发现、独立思考的乐趣。

二、提问设疑,培养主动思考能力

提问是阅读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问题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能促进学生理解文本的问题,包括事实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第二类是基于文本或基于个人对文本的内在体验引发思考的问题;第三类是引导学生去表达的问题。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偏向于知识的传授,会造成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的局面,很少有机会去自我发现、提出并分析思考问题,也就逐渐失去了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教师引导提问设悬念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所提问题的不同角度和思维层次,让不同的学生都能通过思考“有话可说”。如在U 7中,用询问原因的问题:“Why do you like this festival?”替代:“Do you like this festival?”这种单纯“yes/no”的问题;用询问观点的问题:“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is festival?”以及“What do you do/eat at this festival?”替代:“Do you …?”的问题,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唤醒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结合,从而真正从英语角度思考问题,掌握一门语言。

2.学生自主提问敢质疑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他们学习的天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果一堂阅读教学课单纯采用“师问生答”的传统模式,学生会缺乏个性化思考空间,教师应让学生独立思考,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提问能力。在U 7课堂中,若直接询问学生问题,学生按部就班,之后碰到其他的阅读材料,依旧不会思考。若先不直接给出问题,代之以询问学生:“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se festivals?”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便会提出如:“When is it?/What do they do/eat at this festival?/How do they feel?”等问题,之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疑问去深入文本,学习的主动性便会调动起来。

在自主提问的过程中,除了个人提问,也可采取小组交流讨论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交流比照,探寻问题,启发思考,甚至引发鼓励质疑,才能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当然,学生的提问离不开教师的点拨启发和诱导,只有通过不断鼓励学生,才能引发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思考,促使思维活动不断走向深入。

三、分析归纳,提升自我反思能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填空、完成句子、改错、口头回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元化地回顾与总结学习内容,并用“知识树”(网状图)、表格、箭头图、概要图、图表、文字提纲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材料,学生在细读文本材料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思考问题,分析、比较、推理、归纳,从而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列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对综合语用能力提出了要求,也是深入阅读材料的好方法,有助于调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列表格

表格作为一种辅助表达工具,使原本冗长的文本材料清晰明了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记录提取到的重要信息并列出表格,能够达到了解全局的作用,对思维能力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如在U 7这一课中,根据文本信息,可试图列出如下表格:学生通过阅读检索相关信息,使原本复杂的信息一目了然地呈现在面前。

Festival When Food Activity Spring festival Jan./Feb.Dragon Boat festival May/Jun.Mid-Autumn Festival Sept./Oct.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Oct./Nov.

2.运用思维导图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写在黑板上或者用多媒体呈现的包含文字、符号、线条等元素的图像就是思维导图。它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思考和表达方式。思维导图使阅读材料条理化、系统化,方便学生理解记忆,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U 7课堂中,学生通过阅读,尝试画出如下思维导图:

以上工具的运用,不仅帮助学生理清了语篇发展的脉络,也在提取和重组信息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

四、争鸣思辨,激发深度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拓展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输出目标语言,并且不断内化语言,是对学生语用能力的综合性检测。在U 7课堂中,笔者设计的拓展环节为尝试描述“Children’s Day,Mother’s Day,May Day”等节日,教师为学生搭建起支架,学生在当堂课上已了解描述一个节日可以从时间、食物、活动等方面展开。这里以May Day 为例,根据先前所学,描述May Day时,可以联想到活动类短语,如sweep the floor,make the bed,wash clothes……此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在归纳和重组中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因此,教师应当一步步地为学生提供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通过攀升这些支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学习者。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教师应当借助语篇材料,灵活设计问题和活动环节,始终把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定为当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体验到自我学习、探究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之后,知识、能力和思维水平都得到良好的提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