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换“汤”也换“药”——以苏教版语文教学为例浅谈如何高效地唤醒学生活力

时间:2024-05-10

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 陈婷婷

现行苏教版2~6年级的教材是基于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进行编订的,编者在五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其中的许多内容对于现在这个时代的孩子而言,已经是很不合适的了。叶圣陶先生说过:“讲课方法宜视具体文篇,学生情况,分别定出,不能一律。”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如何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改变教材的内容来进行语文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来高效地唤醒学生学习的活力,就势在必行。

编者在三、四、五年级近三年的教学过程中就有意识地对教材进行改变,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真的是有效的。下面将从课后习题、口语交际、习作三个部分分别谈谈是如何操作的。

一、因地制宜,拓展课后习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走,我们去植树》的课后习题5的内容为:“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向同学们作介绍。”这个课后习题无疑是为了让孩子们认真观察某一种树木,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然后在班中进行汇报,从而训练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恰逢春季,是最适宜植树的日子;已是四年级的孩子们也即将迎来属于他们的“成长仪式”;笔者的学校有许多的空地可以用来植树。于是编者就萌发了一个想法——将课后习题改为一份拓展作业,让孩子们完成一份植树企划。拓展作业具体内容如下:

《走,我们去植树》拓展作业:

植树节就要到啦!我们一起去植树吧!可是该在校园的什么地方种这棵树呢?该种什么树呢?请你经过实地考察、网上搜索资料来完成下面的这份“特殊”的作业吧!(请用黑色可擦性水笔认真填写你的第一份策划书哦!)

1.我想要种的树是( )(名称)

我选择这种树的理由是?(可以结合这种树的外形特征、作用来谈一谈,可在框中画上或贴上它的照片)

2.我想把这棵树种在( )。

我的理由:( )

在孩子们完成这份作业后,再利用时间让他们依次上台进行汇报。汇报完毕后,进行不记名投票,一人只能投两票,谁的票数最多,那么班级将采购其推荐的树苗,将树苗种在其指定地点,作为本班的成长树。此消息一公布,孩子们个个干劲十足。最后在小学部乐心园四合院里,种下了三棵银杏和三棵樱花的树苗。小树苗和孩子们共同成长。通过这样的教材改变,孩子们不仅习得了如何查阅资料、了解了树木、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他们也多了一份情感的牵绊,可谓是一举三得。

二、抓住契机,改编口语交际

现行苏教版教材中的练习部分,往往有“口语交际”这一部分,如何让孩子真的有话可说,不是走走过场,这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笔者根据相应的实际情况,抓住契机,大体上做了以下的两种改变:

1.抓学校活动契机展开话题

五年级上册练习1的口语交际内容,是“学会请教”。书中的三个话题可以通过同组两两练习的方式,让孩子明白请教他人的要点。但是笔者并没有局限于书中的话题。当时笔者学校要举行班级大合唱比赛,在练习了书本上的三个话题之后,让学生练习:请教音乐顾老师如何排好班级合唱。有了说话的真正对象,孩子们的交流更热烈了。语文,不就是源于生活的么?

2.贴合班级活动指定新话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5口语交际部分要求《帮他出主意》,教学前,让孩子们讲讲看到这三种情境觉得有没有什么问题,讨论结果如下:一是为周欣欣选择演讲题目,但是不知道周欣欣的为人性格,因此无法帮她选择合适的演讲风格,而且参赛的演讲主题亦不明确。其次,尤小雨不知如何安排关于“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主题班会,而且2013年我国“神州十号”载人飞船都已经成功返航了,主题班会的主题太落伍了。最后 要帮赵学谦解决食宿问题,在不了解这个孩子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提出来的方法大抵只是泛泛而谈。而当时,笔者班主任工作上有许多事宜尚未解决,因此,笔者就把“帮他出主意”改为“帮陈老师出主意”。具体内容为:

(1)12月份,我们班要举行一个主题班会,陈老师不知道该如何安排。

(2)我们班要进行经典诵读的表演,陈老师没空组织排练,也没空安排道具,咱们班费有限。

问题变得具体了,又是关系到孩子们切身利益的,基于这样实际问题的思考和交流,才是有目的性的,才是有意义的交流。最后在大家的一致探讨和努力下,班级班会课展示获得了全校老师的高度赞扬,班级的经典诵读荣获校一等奖,并在学校艺术节闭幕式中进行了展演。

在三年级下册练习2中的口语交际内容为“关于春游的建议”,其中第一条是“这次春游去哪儿?”这一处与笔者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是不符合的。笔者所在学校每一年春游的地点,都是学校附近的梁丰生态园,所以笔者直接把内容改为:班级准备组织一次春游。这次春游去梁丰生态园。可以安排哪些活动?春游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请你就以上问题在小组会上提出建议。

这样,孩子们的讨论产生的结果才是切实可行的。把口语交际中总结出来的内容归纳之后,对孩子们之后的春游活动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三、与时俱进,确定习作内容

写作时,心中要有一个具体的对象,那么写出来的文章才有人愿意看,也才能让人看得明白。四年级上册习作3要求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选择一两个方面,介绍自己的家乡。

课前了解下来,笔者所教班级,三分之二的孩子是没有亲朋好友在远方的。那是不是就没法写了呢?不是。当时我校和新疆的一所学校正进行手拉手活动,每个班级都有固定的交流对象,那一阵子恰好要与对方学生进行书信交流。多好的机会,没有身在远方的亲朋好友,就可以给班级的互助对象写信。孩子们的写作思路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优秀文章又经认真誊写,最后寄到了对方的手中。这次习作,真正体现了应用文是如何应用到我们生活中的。

四年级下册的习作2是“雏鹰争章”,“雏鹰争章”是1993年启动的活动了,至今已有13年的时间,现在换了很多种称呼方式。编者所在班级开展的“每周争章”才是孩子们所熟悉的,根据教室中闪亮的各项奖章,孩子们的思维不会仅仅局限在“阅读、表演、保健、礼仪”这些方面。

同样是四年级下册的习作6,真的是很落伍了——要孩子们就下面几个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展开讨论。其中问题1中野猪糟蹋庄稼,孩子们很少有过农田经验。问题4中的非典抗战距今已有13年,人们不再是“谈非色变”。所以编者就大胆抛弃这几组话题,换为:

1.你觉得面对校园欺凌事件时,应该怎么做?

2.小学生应不应该参加课外辅导班?

3.你认为小学生应该佩戴电话手表吗?

为什么选择这几组问题?当时社会中又出现了许多校园欺凌的案例,苏州安全教育平台上刚好学到相关的知识;班级中某位同学因佩戴电话手表大大降低了她的课堂听讲效率……从学生中来的问题,最终回归到学生自己去。这样的习作,孩子们才有话可说。

四年级下册习作1写春游活动建议和上面谈到的三年级下册练习2中的口语交际部分是一致的,将口头语言转述成书面语言的难度并不是很大,那么类似的话题,如何激发孩子们写的兴趣呢?笔者班级的家委会有每年组织一次聚会活动的习惯。由孩子们提出行建议,写成文,给家委会成员过目,优秀企划可以作为出行意向,孩子们为自己能做主感到高兴。

在一次次的实践中,看到孩子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笔者甚是欣慰,“解决教育活力问题根本途径在于从学生出发,从教师出发,从学校出发,认清那些压制或阻碍学生活力、教师活力和学校活力的观念的、政策的、文化的和行为的原因,精准地提出旨在克服这些影响活力的障碍性因素的政策、策略和有效办法”,笔者庆幸自己没有拘泥于现有的教材,而是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设计教学。上述的做法可能亦存在不妥,然而,教师只有这样不断地思考和改变,才能带学生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