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开展

时间:2024-05-10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教师进修学校 林秀敏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场所,而集体教学活动的特有的价值对推进幼儿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集体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师有目的地计划、精彩演绎的专门活动,可以支持、激发、促进和引导幼儿顺利开展学习和达成有效学习结果的有效过程。几年来,在新教师的汇报课、展示课等环节中发现,新教师对于集中教育活动的组织效果不佳,甚至盲目,不会独立解读、分析教材,对活动的目标把握不准确,活动环节的设计更是走过场……华东师范大学的朱家雄教授写过一篇文章——《活动设计是幼儿园教师的看家本领》,如何让教师熟练掌握活动设计的“看家本领”,让集中教学有效开展?谈谈几点看法。

一、分析教材,析透孩子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教材已经确定的时候,教师就要针对教材内容反复研读,抓住教材里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教师只有重复解读教材,才有可能挖掘教材的精髓。在分析教材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通读《纲要》《指南》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了解幼儿园各年龄段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发展目标,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确定教材的重难点,除此之外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教材要为哪个领域所用。每一个教材都有其主要的精髓,有的内容比较适合语言领域,有的比较适合科学……如果要作为语言领域的教材,可以发展孩子哪些“听、说”的能力?如果是作为科学领域的教材,要让孩子探索什么?认识什么?能给孩子的发展奠定哪些基础?

2.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这个教材能否被学生所喜欢、感兴趣?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师如何把握才能让孩子接受?

3.教材可能整合的内容。当主线领域确定了以后,沿着主方向挖掘教材中可以整合的内容。当然,在整合教材时要注意整合的“量”与“度”,不可逾越主领域的分量。

如:语言活动《大熊的拥抱节》,主人翁是孩子喜欢并熟悉的动物——大熊,故事以“拥抱节”为引子,讲述小动物们过拥抱节,大家都找到了可以互相拥抱的朋友,唯独大熊没有人愿意和它拥抱,它感到很伤心,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重新找到了朋友,大熊流下了感激又激动的眼泪。故事中情节的变化,推测大熊没有朋友的原因、帮助大熊如何找到朋友等等,都需要孩子用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所以作为大班的教材使用比较恰当。

二、制定目标,活动指南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为教育活动环节所服务,环节的设计需要围绕活动目标进行,它引导和支配着整个教育活动。可以说,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也是教育活动的终点。在制定目标时应该注意:

1.三个维度的整合。在设计目标时,要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并注意三方面的融合与实现。如:在装饰《美丽的衣服》的活动中,孩子有见过自己认为漂亮的衣服图案,也要有可以装饰衣服的各种方式和技能,所以目标就要注意三个维度的整合。

2.目标的表述角度要一致。在目标的表述中,要注意表述时角度的一致性。看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如果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可以用“幼儿掌握……知识;教会幼儿……技能;培养……;促进……;鼓励……”等进行表述,而发展性目标是从幼儿的角度提出的,可以用“知道……理解……区分……体验……能够……学会……懂得”等进行表述。

3.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领域学科的核心价值。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不同的学科在核心价值上有不同的倾向,不同年龄的孩子在相同的学科领域中的目标要求又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年龄段,要注意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领域学科的核心价值。

如:在大班诗歌《风在哪里》中,把目标定为:(1)欣赏散文诗,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优美意境;(2)理解并学习朗诵诗歌,丰富词汇“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3)初步尝试用诗歌结构进行仿编。而小班的儿歌《谁会爬》中,把目标定为:(1)理解儿歌内容,体验小动物们爬、游、飞等的有趣动作;(2)在倾听活动中感受儿歌有趣的意境;(3)在游戏表演中进一步感受儿歌中动物的动作。

4.注重目标的可操作性。在平时的教研中发现,老师们在制定目标时使用比较泛化、笼统的语言,目标可操作性差。如“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创造力”等。这类目标只适合中长期目标,而不适合作为某个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例如在《美丽的蝴蝶》活动中,新教师把目标定为:(1)欣赏、观察蝴蝶翅膀的形状花纹的对称美;(2)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显然,目标的第二条制定得比较泛化,如果把第二条的目标改为“在活动中体验打扮蝴蝶的乐趣”,这一小小的改动马上使目标明朗化,也具有可操作性。

5.注重目标的挑战性。在制定目标时注意把握新旧经验的交集点,了解幼儿原有的经验,制定幼儿“跳一跳”可以达到的目标,让目标在纵向上对幼儿原有经验进行概括和提升,从横向上对幼儿原有经验进行拓展。如,在《按物品的用途分类》的活动中,把目标制定为:(1)乐意在生活中了解各种物品的用途并进行分类;(2)体验观察分类的乐趣。把第一条目标调整为“交流讨论生活中见到的物品,初步了解这些物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也就是说,把原先的“交流家中的物品不同的用途——经验迁移到生活中的物品的不同用途——给这些物品进行分类”三个流程改为“交流家中的物品不同的用途——经验迁移到生活中的物品的不同用途——给这些物品设计分类标志并说明理由”。这样适当设计分类标志,让幼儿说出理由,让活动更有深度,挑战性更强。

三、设计环节,精彩演绎

活动环节的设计是围绕目标而进行,是实现教育活动目标的过程,也是途径。一个成功的、优质的活动过程设计需要对引入方式、重点环节的教学方法以及提升环节的把握等进行认真思考。而精彩的演绎需要执教者做到心中有目标,环节有目的,提问有针对性,师幼互动积极有效。

1.构架大环节,处理小细节。一个好的活动环节,要体现出对目标的理解与落实;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推敲与改进,让每一个环节都是有效环节。在设计上,还要注意环节的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另外,在设计环节时是面对教材中的一个个素材点,教师尽量挖掘其中可以演绎和拓展的内容,让活动过程设计趣味与整合;而在活动目标确定后,教师利用有效方法合理构架大环节,处理小细节,考虑环节之间的联系与目标的匹配。

2.注意提问的有效性。提问不仅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更是一种艺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提问语和过渡语的设计非常重要。提问语要做到有效,针对性强,能引起幼儿的思考与共鸣;相反,随意、没有重点、层次不清楚、缺乏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设计提问语的时候要注意: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促进幼儿对活动内容的理解与学习,抓住关键提问,要注意与幼儿的经验相匹配。当确定提问语的时候,试着想想:这个问题抛出以后,孩子能回答吗?会怎么回答?同时,提出的问题要注意层次性和启发性,关注孩子不同的能力差异。

3.环境材料的有效支持。在选择环境材料时,注意与幼儿年龄相贴切的,尽量取材方便、简易,让教师轻松准备,愉悦教学。在材料准备时,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材料怎么使用?如何反复使用?操作是否方便?有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的材料?

教学是一门艺术,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一线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集中教育所涉及的教材解读、目标制定、环节设计和精彩演绎等能力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师的语言功底、教学风格、现场应变能力等对活动的效果也起着很大的作用,都需要我们通过实践不断去摸索、磨炼。只要我们本着一颗踏实做教育的初心,认认真真搞教研,总有一天会真正实现“教师有效地教,幼儿有意义地学”这一美好课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