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拾级而上——作文起步教学指引之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4-05-10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 张筱颖

写作,是困扰许多学生的“老大难”。它与阅读其实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若能把二者加以统整,将写作教学分解成不同的环节,给学生设置一些辅助的台阶,让他们拾级而上,就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初临写作的难度,卸下学生的思想包袱。具体说来,作文起步教学指引可分几步走:

一、海量阅读,夯实文字基础,催生表达之兴味

1.课文引路,阅读教学“深挖洞”

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对于学生的写作而言,就是极好的范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反复品读,更要指向写作,有意识地引导、渗透,让学生去关注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一次次,一篇篇,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就能由模糊到清晰,进而掌握写作某一类文章的基本要领。

2.课外激趣,自主阅读“广积粮”

(1)听读,换一种感官学表达。面对部分学生不愿意看书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晨会、早读等时间,挑选一些精彩的故事或优美的篇章读给学生听。利用朗读时的抑扬顿挫营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利用“连载听读”来激发学生对后文的探究欲,提高听读的效率。

(2)荐读,给一点方向求丰富。在众多的课外读物中,学生和家长常常无从下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定期推荐一些书目,书目的范围力求多样化,文学类、百科类、励志类、游戏类等均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3)换读,多一个平台享悦读。在班级里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比如设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每人带一本自己看过的书组成班级流动图书,自由借阅,定期更换;还可以设立班级读书日或者读书会,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可以进行“阅读沙龙”,就好书做推荐,分享阅读体验,交换阅读等。

二、精读品鉴,吸收语言精华,博纳表达之方法

1.品读词句,圈点勾画

对语言文字的关注最先从词语开始。教给学生合适的圈画方法,标注的同时也是一个强化的过程。要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需要反复实践,不断推进的过程。

2.体悟修辞,批注感受

修辞,是增进作品可读性的“利器”,学生在阅读时也常会接触各种修辞手法。因此,阅读教学中就要适时让学生对常见修辞有所了解,做到能分辨,大概知道各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有一定了解后,还要锻炼他们写批注的能力,能将阅读的词句与相应的修辞对应起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或者是自己的阅读体会等。写批注是一个细细品味的过程,经常练习,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表达的准确性。

3.俯瞰结构,摸清布局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词句值得细品,篇章结构的巧妙构思也是值得细细推敲的。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后,可以着力在对作品的谋篇布局的思考上进行相关训练。

(1)忆内容,明中心

在叶老看来,读一篇文章,如果不明白它的主旨,而只知道一点零零碎碎的事情,那就等于白读。而实际生活中,在读完一本书后能自觉地进行回顾和思考的学生并不多,这也是大多数孩子读和写脱节的原因。要督促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读完以后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作品主要写什么内容?作者想借此抒发什么样的情感或是表达怎样的观点?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2)理思路,找联系

有效的阅读,还应该在读后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梳理文章的叙述顺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些内容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不同类型的文章,所采用的叙述顺序、表达方法有着什么样的区别?

(3)看首尾,学写法

元代文人乔梦符提出写乐府的章法要“凤头、猪肚、豹尾”,如今这种说法也沿用到写作。“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要精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猪肚”,即主体部分要写得具体充实,有丰富的内容;“豹尾”则是强调结尾应该刚健、有力,或余音绕梁,或发人深省。

4.积累沉淀,丰实语库

(1)课内适时拓展,随学随记

课堂教学中,与课文相关的成语、诗句、俗语等,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拓展:一些特殊形式的词语,可以进行归类积累,比如AABC式的词语,学一个想一类;再如学到描写春天的课文,再来说说写春天的成语、古诗,进行主题素材积累。其他亦然。

(2)课外自主积累,活学活用

准备阅读摘录本,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随手记下看到的好词佳句,不限内容,不限形式,不限数量。定期进行展示和交流,激发主动性,鼓励学生不断丰富摘录内容,并能学以致用。

三、分级练笔,创设运用情境,促成表达之自如

1.专项训练领进门

(1)从说完整到说具体

从低年级就应该强调说话的完整性。一般到了中年段,学生在作文中能够写出较为完整的句子,但在具体和形象上,则欠缺较多。因此,在起步阶段,指导学生将话说清楚,说明白,说具体,是首先要做的。这种指导,可以通过句式练习进行。

比如,“风吹过树梢。”如果把它看作是一个扩句练习,应该怎么去做?学生马上能够意识到在哪些部分可以进行扩充,才能使句子的意思更完整,更具体。推而广之,只要坚持不懈地去练习,学生慢慢就会养成先扩再写的习惯。

(2)从模仿到创造

起步阶段的写作,很大程度上是从模仿开始的。学习课文的写法,在课内课外进行迁移仿写,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比如,学习了《水乡歌》,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文的写法,完成片段仿写:“水乡什么多?……”低年段时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写话、写段落的指导渗透,到了中年段,则慢慢向篇章结构的学习转化,从语言模仿,到构思借鉴,再到个性创作,循序渐进。

2.循环日记共切磋

几个孩子组成一个日记组,组内各人一周轮到一次日记训练。每位组员都能看到别人的日记,不仅老师可以予以评价,组员之间也可以进行互评,形成一种互动,在切磋中共同提升。

3.主题写话练描摹

在日常训练中,循环日记还可以和主题写话相结合。比如,让学生写系列日记,根据主题,各自组织选材完成规定日记的写作。笔者曾经推行过“心情”“感受”“动作”等一系列日记,让学生围绕一种主题来做具体的描写,然后择优进行集体交流,让学生去发现不同作者表达中的亮点,大家再集思广益进行补充和修改,效果相当不错。实践表明,这是培养学生细节描摹与刻画能力非常有效的方法。

4.分类作文悟写法

结合不同的文体,进行文体写作方法的指导,也是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以写人的文章为例,在习作教学中,三年级要求学生去写一个熟悉的人,那时的练习要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观察人物的外貌,写作时以肖像描写为主;而到了五年级,再次出现写人的习作,但人物的肖像已经不是文章的重点,而是要更侧重于对人物性格、品质的展现,并且这种凸显是需要结合事件来加以呈现的。因此,对于写人类的文章,从着力肖像,到捕捉性格、爱好、特长,再到寻找人物身上独特的因素,学生其实是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加深并完善认知,逐步掌握写法的,帮助学生确立这一类文章如何入手也应根据不同的学段和学情而有所不同。

读写相糅,聚焦表达,巧设阶梯,逐级引领,作文起步也可以轻轻松松“拿下”。我相信,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围绕“泛读——品鉴——巧练”这三个环节逐步锤炼,写好作文将不再遥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