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教材为本,让识字教学更加鲜活、丰满

时间:2024-05-1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二小学 沈晓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只有不断变换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方法,在教学时创新和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将“识字和写字”的教学任务落实到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用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在识字中丰富语言积累,打通识记与运用的通道

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掌握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通过梳理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加强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教师在教学时要懂得依托课文来学习语言文字,这是识字教学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识字教学,不断促进教学的发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这样的方法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打通识记与运用的通道。

(一)借助课文积累语言

在学习《春夏秋冬》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教材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让学生在课本资源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将动作体验、视频观看、补充资料、游戏表演这四种方法相结合,让识字教学变得生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能够自主投入到语言的学习中来,促进语文识字教学的不断开展。

1.动作体验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对生活的感知十分低下,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引导才能让学生感悟到文章的语言艺术美,从而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动作体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春风是怎样吹的,借机出示图片,并描述春风吹绿了小草,吹红了小花,吹化了坚冰,吹醒了桃花的场面。学生可以在动作中体会到“春风”的神奇魅力,运用这一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观看视频

在进行“夏雨落”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夏季下大雨的视频,让学生在视频的观看中直观地体会“落”字的意思:自上而下地掉下来。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识字教学相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较为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象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从而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

3.补充资料

在课本的课后练习中,有很多课后知识的讲解和介绍,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作为补充资料,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在学习“秋霜降”时,教师可以借助课后习题中的趣味活动,介绍“霜”的形成过程,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到“降”与“落”是同义的,教师再对“降落”一词进行理解。

4.游戏表演

在进行识字教学时,需要增加一定的趣味性,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阶段的学生爱玩的天性,融入游戏或者表演的教学方法,促进识字教学的开展。例如,在学习“飘”字时,教师引导学生:如果自己就是雪花,那么你们是怎么一会儿飘到东,一会儿飘到西的呢?通过动作模仿,可以引导学生在字形与字义上加强理解和认知,同时也为学生后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二)仿照课文丰富语言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强,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社会经验,往往在面对字词时无法将其与实物联系在一起。基于此,教师就可以采用词语搭配连线的形式进行有效拓展运用,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字义连线搭配。在题目中,通过连线的方式可以组成相对应的词语,从而使学生能够加强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不断促进识字教学的开展。

(三)拓展课文运用语言

在识字教学中,教材内容是教学的基础内容,只有把握住了教材的教学核心,才能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例如在对《春夏秋冬》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聊一聊各个季节有什么特点,并仿照课文中的短语进行阐述。教师要在课堂上起到辅助的作用,帮助学生凝练语言,规整成三字短语,如:百鸟鸣、夏蝉叫、菊花开、雪飘落等。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词语积累,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更多四季景物的特点,同时也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在识字中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的独有魅力,统编教材中对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教材对成语、谚语、对联、歇后语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的教学,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识字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又使得学生在环境的渲染中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一)在插图中识字,感受传统文化

在学习《春夏秋冬》一课时,教材中的插图就以扇面画的形式展现的,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看图识字的方式来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渲染体会到语言魅力。扇面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集中体现,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看图识字,使得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四季景物的特点,并且不断引导学生欣赏扇面画。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汉字的意境浓缩在四季图景中。

在进行《猜字谜》一课的教学时,插图的元素丰富多彩。教师在课前可以借助插图对元宵节的习俗进行充分的讲解,从而引出课题——猜灯谜。在学习了教材中两则字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互联网搜集字谜,或者尝试自己创编字谜,在班级中开展猜字谜的活动,使学生在文字游戏中感受识字的趣味,同时体会汉字的独特魅力。

(二)在故事中识字,体会传统文化

由《百家姓》改编而成的《姓氏歌》在文学结构上具有一问一答的方式,工整对齐,在音律节奏上朗朗上口,十分适用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适度的拓展,在不断地提问中向学生介绍《姓氏歌》的组成成分和历史由来:中国一共有多少个姓氏呢?这些姓氏是怎么来的?各个姓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又是什么呢?运有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详细内容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在生活中识字,认识传统文化

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时,在传统文化方面,不但要在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继承方面进行一定的引导,还要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例如在学习姓氏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你姓什么?你妈妈姓什么?你爸爸呢?为什么你随着你爸爸姓,但“姓”这个字却是女字旁呢?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拓展姓氏的起源,让学生了解母系社会的发展体制,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运用这种联系生活的识字方法,就能让学生在认识汉字的同时,了解到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

三、在识字中发现构字规律,点燃学生思维发展的火花

在优秀的文章中,不仅存在结构美和语言美,还会存在一定的音律之美,使读者读时朗朗上口。在一年级下册的课本教材中就大量运用了音韵的巧妙。

(一)辨析异同,发现规律

在学习《小青蛙》时,课文中出现了“清、情、请、晴、睛”这五个字,这五个字都是有“青”字作为共同部分,而且读音相似或相同,所以在对《小青蛙》进行教学时,教师就要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上,在不断地引导中,教会学生探索形声字的特点,了解构字的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在池塘里有一群长相十分相似的青蛙,请同学们把它们分辨出来。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字音、字形,并且找出这些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总结归纳能力,学生就会发现这些字都带有相同的部分“青”,而且在发音上也是相同或相近的。教师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加深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这些字的字形和字音都相似或者相同,那么该如何区分呢?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可以再次对字音、字形的不同点对比总结,并且对其加以区分。例如,“清”是水字旁的,所以与水有关,“晴”是日字旁的,所以与太阳、天气有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对文字进行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了解了这些字的偏旁和字义不同。运用这样的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探索汉字的奥妙,帮助学生对形声字构字规律加深理解和记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促进识字教学的高效开展。

(二)搭建平台,运用规律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总结规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青蛙家族又来了一位新成员“情”,它的字音和字义可能是什么呢?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在总结规律后让学生能够运用这样的规律。学生会猜测:“情”字是竖心旁,所以可能和心情有关系。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字音的规律,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识字效率。让学生掌握学习语言的规律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教师要在教学时对学生综合语文素养进行培养,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在识字中激发学生的想象,注重审美情趣的培养

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沉淀发展下来的语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教师在教学时要运用恰当的方式将其展现出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引入字理知识,运用字理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历史文化意蕴,帮助学生体会汉字的文学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借助图片识字,激发想象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想象力,同时还能化抽象为具象,帮助学生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加深记忆和理解。例如在教学《春夏秋冬》一课时,对于“雪”字,教师可以运用图片的方式进行呈现,最早的“雪”字的图像就好像从天上纷纷落下的羽毛般的雪花。后来“雪”字变成了上中下三个部分:上边是一个“雨”字,中间就像两片雪花的样子,下面就像一双手托着雪花。现在的“雪”字只有上面的“雨”字和下面类似手的图像。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中国汉字的文学魅力,可以从汉字的结构、笔画的演变中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运用图片的方法对汉字进行识记,汉字不再只是由简单笔画组合而成的符号,而是具有历史底蕴与发展过程的事物,能够让每个汉字在学生心中具备一定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

(二)创编歌谣识字,了解生活

中国汉字的发展历经了几千年的演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教师可以运用语言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述汉字的历史故事或者创编歌谣的方法帮助学生对字音字形进行记忆和理解。例如,在《猜字谜》一课中,“喜”字的上半部分像是鼓面,下半部分是“口”,由此可见,对于古人来说,“喜”就是张嘴笑,并且载歌载舞,在鼓声中表达喜悦之事件情。教师也可以将直观形象的图片把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将抽象的汉字与具体的实物联系在一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汉字的记忆和理解。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语言学习进行联系,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提问,引导学生学习,例如:“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击鼓呢?”学生就会联想到联欢会表演等欢庆的场面,欢庆的场面大家的心情肯定是“喜”的,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喜”字有更深刻的见解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